CompanyLogo第五章幼儿期的发展第五章幼儿期的发展第一节幼儿期的身体发展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主要内容把握幼儿期前运算思维的特点从皮亚杰理论、心理理论、信息加工、社会文化观等多角度把握幼儿认知的发展特点掌握幼儿期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前运算思维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是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年龄大约在2-7岁。儿童学会如何使用符号(比如词汇和数字)来反映外部世界的各个方面,反映他们之前感觉运动时期的认识。他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以其自己的观点为基础的,思维也缺乏后两个阶段的那种逻辑性。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前运算思维1、符号思维前运算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符号功能的出现,即用一种东西代表另一种东西的能力。语言是幼儿表现出来的符号功能的最明显形式。前运算阶段另一个主要的标志是象征性游戏或假装游戏。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前运算思维2、自我中心别人看到的世界和他们自己看到的完全一样。“自我中心”就是指这时候的儿童难以从他人的观点看世界,无法区分他人的视角与自己的视角。皮亚杰认为,幼儿自我中心阻碍了他们的适应过程,即妨碍了他们对自己在物理世界和社会世界中的错误推理进行反思和修正。皮亚杰的“三山”实验皮亚杰在桌子上放三座山的塑料模型,他自己坐在一侧,让儿童坐在对面,然后要儿童从4张图片中挑出他(皮亚杰)所看到的山的样子。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前运算思维2、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思维有两种形式:缺乏对他人从不同物理角度看待事物的意识;不能意识到他人或许持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观点。(注:自我中心思维并不意味着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故意以自私或不考虑他人的方式思考问题)幼儿倔强坚持自己观点时,他们并不是简单搞对立,这时候的幼儿只是不能理解其他人的观念、信念和情绪与自己是不同的。自我中心也造成了前运算阶段儿童泛灵论的思维特点,即他们相信非动物有生命体的品质。由于存在自我中心思维,儿童会对他们的非言语行为以及由此对他人产生的影响缺乏考虑。例如:一个4岁儿童得了一双不想要的袜子做礼物,当打开礼物时可能会皱眉、板着脸,他不能意识到他人能看到他的情绪,从而暴露了他对礼物的真实感受。自我中心能够解释为什么学龄前儿童会自言自语。他们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行为引发了他人的反应和回复。因此,学龄前儿童很大一部分语言行为并不是出自社交动机,而只是对他们自己有意义。自我中心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玩捉迷藏的游戏中也能看出来。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前运算思维3、中心化儿童常常集中注意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完全忽视其它方面。这种思维特征反映在守恒实验中。幼儿守恒任务上的错误,也反映了前运算思维最重要的逻辑特征-不可逆性。注:前运算阶段结束的时候,学龄前儿童开始知道功能性的概念,即行为、事件和结果在固定的模式中是彼此相关的。开始理解同一性概念,不论事物的形状、大小和外形如何变,它们仍然是原先的那个事物。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前运算思维4、以外表做真实幼儿认为物体的外表就表明了其真相正的样子。对外表和真实的混淆,是前运思维的一般特征。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前运算思维皮亚杰观点的评价①其理论的主要观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去思考学龄前阶段的认知能力发展;②在某些方面,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能力;③对于皮亚杰所认为的思维是一种质变的观点为,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解释;④总的来说,皮亚杰倾向于关注学龄前儿童逻辑思维上的不足,而现在的理论家通过更多关注儿童的能力,找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学龄前达到了令人惊讶的能力水平。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二)心理理论1岁的儿童就能够对人的意图有所理解,以此为起点,儿童的朴素心理学开展快速发展。儿童发展了心理理论,即对心理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朴素理解,是儿童对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二)心理理论在研究心理理论问题时,心理学家们最为关心的是儿童何时产生心理理论能力。为此,心理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儿童对他人的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认知发展方面。所谓信念是指人们对世界的心理认识或态度,是对客观世界的心理表征。一般而言,人们都想正确地表征现实世界,但实际上,人们依赖信念对现实世界的表征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为此,心理学家较为一致地认为,如果儿童能够正确地理解他人会拥有“错误信念”(falsebelief),那么,就可以判断这时的儿童已具有了心理理论能力。课例给不同年龄的小朋友讲故事:小明把巧克力放到碗橱里,然后出门去玩了。妈妈回家后,看到碗橱里有巧克力,便把它放到一个抽屉里,然后出去买菜了。小明玩累了,回到家里,想吃巧克力。此时,向小朋友提问:小明会到哪儿找巧克力?是碗橱里,还是抽屉里?实际结果是,对3岁多的儿童来说,由于他们很难区分自己所知与他人所知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典型反应是:小明将到抽屉里找巧克力,因为巧克力现在就放在里面(这是他们所知的)。然而,对4岁左右的儿童来说,由于他们已经可以将自己所知与他人所知区分开来,他们可以正确地预测一个人的行为是依赖该人所想或所知的,因而大多可以正确地预测:小明将到碗橱里找巧克力,因为小明以为巧克力还在里面(小明有了错误信念)。许多研究认为,由于儿童在4岁左右理解了错误信念,因此该年龄是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转折点。但是,也有一些研究通过改变提问内容和形式、让儿童参与活动、研究儿童的欺骗行为等,发现3岁前的儿童也能理解错误信念。目前,研究者们正从多种研究模式和研究内容(甚至从脑神经机制的角度)来进一步探究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特点。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二)心理理论1、心理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在最早的阶段,2岁大的儿童会意识到愿望,也经常会讲出他们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他们经常会把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联系在一起。大约3岁的时候,儿童能够清楚地区分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到4岁时,心理状态才能真正在幼儿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为中起到中心作用,他们认知到信念和愿望都会决定行为。(错误信念)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二)心理理论2、影响幼儿心理理论的因素大脑的成熟和认知能力的改善(生理);语言的发展;社会经验也促进了心理理论的发展(如假装游戏);幼儿也有很多机会从家庭谈话中学到心理活动规律;不同文化看待心理理论的方式不同,这些态度也影响了儿童。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二)心理理论3、幼儿期心理理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心理理论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拥有发展良好的心理理论,就能使个体更好地操作与控制日常的社会环境,较准确地预测他人和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状态,并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对儿童而言,拥有良好的心理理论,可促进儿童诸多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是他们与同伴、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陌生人相处所必需要的。例如,儿童若提高了对相互矛盾的心理表征的认识水平,就可以理解看法、偏见、信念、欺骗、争执、印象、反语、讽刺、错误观念和解释等概念的含义,并且认识到,由于人们对同一事物可能持有不同的认知表征,因此每个人自己也就可能出现错误信念,即自己关于某事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他们在认识到外表与真实有差异后,就可把这种认识应用于对关系的认识上,比如意识到“他们表现得好像彼此喜欢,但是实际上他们并不喜欢对方……”此外,心理理论能力在儿童的理解及叙述的产生上很可能扮演一个中心的角色。实际上,在学前儿童的故事书里有大量与角色的愿望和信念有关的内容。例如,小红帽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小红帽有一个错误信念,即认为狼是她的外婆。作为读者(包括幼儿),我们都知道狼是在欺骗小红帽。但为了理解和欣赏这个故事,幼儿必须能够超越现状,理解到小红帽是不知道我们所知的,否则,这个故事的许多意蕴就丧失了。发展异常研究还发现,聋童的心理理论发展一般迟于正常儿童。为此,研究者们认为,心理理论的发展可能要依赖听别人谈论心理状态,一些聋童受对话世界的限制,可能会导致他们特别难以理解他人不可见的思想。但也有研究表明,父母能熟练使用手势语的聋童比父母不能熟练使用手势语的聋童的错误信念问题测验成绩好,这也许是因为父母会手势语能使聋童更早地接触有关心理内容的讨论和思考。怎样帮助儿童提高心理理论能力?成人的帮助。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推动儿童获得心理理论。例如,与他们玩假装游戏和角色游戏,就能促进儿童将自己与物体和角色的状态区分开来。因为为了完成这样的活动,儿童需要在现实和想象的事物中创造出分离的认知表征。与儿童讨论过去的事件。或许因为现实中有许多需要儿童讨论的表现不一致的事件。利用学前读物、利用生活本身。在我们的学前读物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帮助儿童探索人们心理活动的内容。此外,生活本身也呈现了许多有关心理理论问题的情境,例如,人们忘记了把东西挪动过,还到最初放置的地方去找;误解,以及互相揶揄;想象;以及互相讨论等。与儿童讨论这些事件将帮助他们既学习了有关探讨心理问题的语言,也获得了成熟的心理理论所必须基于的一些概念。进行语言训练或思维练习。在发展儿童基本的社会及认知能力时,语言担任重要角色。因此,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必须与儿童的语言训练及思维练习结合起来进行。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三)幼儿的信息加工1、注意与婴儿期相比,幼儿逐渐学会了如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过幼儿很容易因为新异刺激而分心。幼儿注意改善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抑制自己冲动的能力提高了,使他们能够把心思放在目标上。同时,这时候的幼儿也能更好做计划,会三思而后行,会对注意进行分配以实现目标。要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可以通过突出需要注意的信息。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三)幼儿的信息加工1、记忆对幼儿来说,记忆变得容易在4-5岁时,幼儿的“再认”能力发展得很好,但“回忆”能力则很有限幼儿期出现“自传记忆”,即对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事件和体验的记忆。自传记忆对大多数人来说始于4岁左右,在3岁以前较少。在5-8岁期间,缓慢增长,从这时候起的记忆可能会保持几十年。思考题儿童对数字的理解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一、幼儿期的认知发展(四)社会文化观皮亚杰否认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而维果茨基的观点则针锋相对,他强调认知发展的社会背景。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区别维果茨基把私人言语看成儿童认知技能迈向自我调节之前的垫脚石。对于私人言语的由来,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学习是在最近发展区中实现的。研究焦点:自我中心言语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的言语可分为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性言语两种形式。自我中心言语即个人的言语,是儿童对自己说的,是非交流性的、非社会化的。“社会性言语”是儿童用以与别人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言语。儿童言语的发展是从自我中心言语发展到社会性言语。研究焦点:自我中心言语维果茨基维果茨基认为言语有三类:外部的、自我中心的和内部的。儿童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中产生的自言自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有特性的个人言语,这种言语有助于指导儿童的行为,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研究焦点:自我中心言语苏联心理学家和皮亚杰的观点并不矛盾,只是所指的对象各有不同而已。自我中心言语是边说边干,它以后向内部言语的方向发展(维果斯基)自我中心言语从非交际的向完善的交际言语发展(皮亚杰)第二节幼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到了幼儿期儿童言语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是言语不断丰富化的时期,是完整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