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5(湘教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陇县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主备:张翠花指教者:郭全胜、赵鹏飞、张翠花(2013年)一、标准解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小到一个池塘、一块田地,大到全球,其地理环境都具有整体性,并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系统与其外部环境存在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2.3.通过多种因4.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1.2.3.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念,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三、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图教学法、组织讨论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2-【引入新课】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板书)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举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植被)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少数耐旱植物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3-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即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1活动题第4小题。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参考答案:河流: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动物:物种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承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面我们就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板书)(一)成土母质与土壤(板书)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水土流失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态恶化植被破坏“牵一发而动全身”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抬升河床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4-1、成土母质的概念和形成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2)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钙、铁、锰、镁含量高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硅、钠、钾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板书)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1)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2)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3)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3活动题第1、2小题。裸露岩石成土母质成熟土壤原始土壤风化作用高等植物苔藓类生物1、成土过程:-5-1、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参考答案: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2、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三)生物与土壤(板书)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6活动题第1小题。1、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参考答案: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四)地形与土壤(板书)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坡度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发育土壤厚度-6-陡峭的山坡较快薄平坦的地方较慢深厚坡向温度状况水分状况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温度状况好蒸发量较大,水分状况差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少,温度状况差蒸发量较小,水分状况好【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6活动题第2、3小题。2、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参考答案: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3、查阅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性状和成因。参考答案: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五)人类活动与土壤(板书)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7-【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6活动题第4小题。1、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说一说水稻土的性状和成因。参考答案:水稻土是人类生产形成的特殊土壤。它可以发育在各种自然土壤上。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大土块散碎,在土粒之间、微团聚体之间还闭蓄着一部分气体,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展。另外通过增施河泥,建造粘重的土壤质地,以利蓄水种稻。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板书)【举例分析】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这是因为: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3、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4、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三、板书设计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二)气候与土壤(三)生物与土壤(四)地形与土壤(五)人类活动与土壤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