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阅读技巧(一)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微型小说的篇幅短小、人物少、情节简单,一直是备受命题者青睐的选择之一。其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括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分析环境描写;4.品味语言特色;5.探究写作技法;6.畅谈感悟启示第一讲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一、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小说中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它在作品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考点分析]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方式根据提示补全故事情节。[方法指导]1.概括情节,可通读全文,筛选以下信息: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然后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顺序进行语言表述。有字数限制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要保留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2.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3.如何做填空题。2A、由已知推未知。故事情节,指的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填的是什么。B、读懂所给的示例,格式、语气要一致。[特别提醒]概括情节要做到言简意赅,避免不经过信息精简归纳,大篇幅抄写文章原句。一、读一读1.做人物形象鉴赏题需要处理五对关系(1)平面与立体所谓“平面”与“立体”,是对人物形象形象的说法。所谓“平面”人物,就是性格较为单一的人物;所谓“立体人物”,就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生活中少有“平面人物”,多的是“立体人物”。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中的人物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的,其性格是丰富、复杂的,多侧面的,而且在变化着的。人性有善有恶,性格有优有劣;境遇条件不同,人的性格表现是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是各种各样的。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要用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绝不能单一地、静止地评价人物。(2)正面与侧面“听其言,察其行”,分析、评价人物,就是看其言行举止,这是主要的、根本的。但不要忘记从人物所处的环境及其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中分析评价,因为作家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纷繁的人际关系中塑造的,往往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所以,在分析时既要从正面入手,又不要忘记从人物生活的环境和周围人际关系等侧面入手,做到正侧结合,方保全面。更进一步地说,要善于把人物的相关文字信息按正面、侧面分类。3(3)整体与细节要抓住情节整体感知人物。故事情节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记录,人物性格不仅随着情节的展开而逐步显露,而且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变化。因此从故事情节的理解入手,就能把握人物的大致性格,避免片面、静止地理解人物。整体把握也是理解人物细节的基础。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是借助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的,抓住这些细节进行细致分析,就能逐步破解人物形象的性格密码。特别是那些不易觉察的动作、神情等“只言片语”,常常能够透露出人物的“内心波澜”,是多侧面、多角度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抓好了“整体”与“细节”,就能避免孤立地分析人物,缺乏重点地把握人物。人物性格虽然是多侧面的,但一般有一个主导性格,特别是短篇作品中的人物。为此,要注意将不同细节所表现出的相同的性格加以合并。(4)主要与次要小说人物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他们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而次要人物的作用是: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的作用;③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主旨的作用。(5)形象与性格这是做人物形象题时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弄清这两个概念,对我们准确答题大有好处。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42.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题是必考题。考查角度有三:一是整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这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答题应筛选出该文字的相关文字(包括正面文字和侧面文字),在此基础上思考、评判,注意用语的准确性和要点的全面性。二是局部分析概括人物性格或心理。对此,先要细读、精读所给文字,并注意联系上下文。此题多为分析型,分析时一定要和具体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三是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既有自身的作用,又有对主要人物衬托、对比作用,还有情节结构方面作用,要综合分析。第二讲环境描写品味语言一、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考点分析]1.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说出所描写环境的特点2.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方法指导]1.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52.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A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悲凉气氛)B表现人物……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C暗示社会环境。(《变色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暗示社会环境,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D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灿烂的星空,优美的苇塘,美丽的国土,却被敌人侵占,既设置了时代背景(战争环境),又蕴含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和仇恨,深化了主题。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渲染何种气氛;奠定何种情感基调。对情节——为下文哪个情节作铺垫;推动哪个情节怎样发展;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对人物——烘托什么心情;突出人物什么形象;暗示人物什么命运。对中心——突出什么中心;揭示怎样的主旨。总结: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6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答题格式]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7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8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选自《读者》,有删节)[考题]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精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鉴赏的能力。景物描写指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季节、气候。③交代人物的身份。④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⑤渲染气氛,预示人物命运。⑥推动情节发展。⑦揭示主题等等。具体到本题,“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是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屋外寒冷严酷的季节、气候特征;“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是社会环境描写,渲染了屋内温暖而喜悦的气氛。作者运用对比和反衬的表现手法,一外一内,一冷一暖,一退一进,对比鲜明,反差强烈,营造出夜晚的寒冷气氛,反衬家中的温馨;表现了严寒在消退、温暖在增多的欢乐;暗示了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答案](4分)(1)“罡风呜咽”营造出夜晚的寒冷气氛,反衬家中的温馨;9(2)用“温度升高”“热量突围”烘托我们逐渐增多的欢乐;(3)暗示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二、品味语言语言的品析包括对字词句含义的理解、作用的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等。这些词句一般是文中那些优美、精辟、传神的词句。具体表现为:①深刻揭示主题的句子;②含蓄烘托主题的句子;③展示人物性格的句子;或到情节的高潮处去找;或到文章结尾处去找;或到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去找。[考点分析]1、某一词语在具体语境的含义和作用2、某句在文中的作用和含义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方法指导]1.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本义是……,在这里是(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修辞),生动形象/准确周密/简明扼要地写出了……,表达了……感情。答题格式:解释词语——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该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与全文中心的关系或者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2.句子的含义与作用: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画龙点睛,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0结构上: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卒章显志。表达效果:渲染气氛,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烘托心情。答题格式: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3.有些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应结合修辞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