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测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测试题一、选择题小区域调查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行了多角度调研,提出了一系列观点。结合图3-3-1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回答1~4题。1.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分析如下,你赞同()A.我国水资源紧张B.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分布不协调C.交通运输落后D.我国北方地处干旱区降水很少2.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如下,你认为对受水区的不利影响是()A.北方地下水水位上升B.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增多C.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D.导致长江河口海水倒灌3.关于改善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的对策如下,你赞同()A.禁止航运B.禁止捕鱼C.实施废水达标排放D.减少水稻种植面积4.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实意义如下,你赞同()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B.从根本上解决了华北缺水问题C.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D.改善受水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读图3-3-2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A、B两省区分别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回答5~7题。5.与省级行政区B相比较,A省区()A.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B.能源丰富,生产量大于消费量C.气候干旱,资源短缺D.人口、聚落分布密集,耗能多6.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有()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经济发展②改善东部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能迅速解决西部水源缺乏问题④有利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A、B两省之间的经济联系,体现的区域特征是()A.综合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读图3-3-3我国能源跨区调配,回答8~10题。8.①、②、③所示的能源调配线路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9.①线路能源调配工程有利于()A.增加输出地区的就业机会B.缓解输出地区的电荒问题C.根本解决输入区能源紧张问题D.改善输出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10.影响②工程线路走向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城市D.农业答案:1.B2.C3.C4.D5.B6.C7.D8.A9.A10.C二、综合题11.“西电东送”是我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工程是将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输送到能源缺乏的东部地区。读图3-3-6西电东送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据资料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是。(2)A、B、C、D能源输出地中,以火电输出为主的是。与输出煤炭相比,输出电能的有利影响主要有。(3)B、C两地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简述该类能源丰富的自然原因:。11.(1)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间不平衡。能源生产量西部大于东部,东部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于西部,供不应求(4分)(2)D(2分)好处: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等(5分)(3)水能(2分)地势起伏大,落差大;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4分)12.读图3-3-4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水北调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东线工程可充分利用河主干线作为输水渠道。(2)在图②找出需逐级抽水的水道范围,该范围是图①中A、B、C段水道中的段,需逐级抽水的主要原因是。(3)对东线优质供水有负面影响的是()A.建立污水处理厂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C.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D.加大水质检测力度12.(1)地表径流(3分)京杭运河(3分)(2)AB(3分)地势北高南低(3分)(3)C(3分)13.读图3-3-5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1)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甲、乙、丙经济区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短缺,造成这一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2)为缓解上述问题,试从节流和开源两方面提出有效措施:开源:;节流:。(3)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A、B、D所在地区的重要意义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13.(1)能源(2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2分)(2)开源:能源跨区域调配(2分)开发利用新能源(2分)节流:节约利用(2分)提高能源利用率(2分)(3)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4分)社会:增加就业机会(2分)图6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8.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A.耕地后备不足B.水资源浪费严重C.人均土地面积少D.缺水问题突出7.A8.D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