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然而它作为一个新的稚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理解偏差,课堂观念陈旧、结构老化,缺少教学内容等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努力开创“又一春”的新局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被认为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具有独特的课程地位、培养目标和课程价值。应该说这门课程的开设质量如何直接反映着新课程实施是否真正入轨及其推进的程度。《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活动课程是指在学校课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需要。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亲近实践。我们知道一切创造能力都首先来源于创新思维,创造成果就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因此,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作为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指导思想。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一)校内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近年来,随着“创建教育强市”的开展,我校在教育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已基本能满足目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对其进行了充分利用与开发,发挥其最大的潜力。1.充分利用图书室的效能为了体现图书室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向师生提供藏书资源的利用,长期以来,学校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室现有藏书近4千册,并全面向广大师生开放,配有一名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师生的图书借阅工作和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全校学生均办理了借阅证,实行全开架流通和阅览。2.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络、声像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资源的2利用显得越发重要。全校电脑数达36台,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正常开展,并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网络知识、技能进行培训,让学生能通过网络获得书本上所无法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利用校园广播、多媒体教育等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科教片、有关重大新闻等,拓展学生知识面。3.利用好橱窗,板报这块常规阵地作为成果交流平台,学校目前共有校级板报4块,各室板报20块,分属各班管理。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检查学生的研究进程,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展示研究性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利用好橱窗,板报这块常规阵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开展示研究性学习过程及成果的平台,坚持每月一期,深受学生好评。4.充分利用已有校园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棵树都成为教育资源。(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侧重,在学科课程中教材成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突出强调开放性和实践性,因此必然强调突破学科知识的限制,课堂的限制,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中去学习的实践,因此这种开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地方和学校所具有的独特的课程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挖掘、探索和利用本地可利用的一切资源,让学生在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培养朴素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首先,深入学校周边环境中,寻找和发现本地所具有的特色资源,如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本地的地理资源、本地的经济作物、人文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渊源等,本地区与其它地区相比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其次,根据本地区的所具有的特色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研究适合学生特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深入到这些特色课程资源中,让学生去实践,获得感性认识。最后,通过学生直接的感受和理解,从这些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提出研究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解决问题。在学生亲身实践,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用最真切的感受,培养对家乡的感情,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正因如此我校通过挖掘和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学生力所能及容易操作的活动主题:3本地的特产经济作物有腊圃村迟菜心、西境村冬瓜;文物资源有报德祠、何仙姑家庙;爱国教育基地有腊圃后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旅游资源有“小楼人家”等。1.针对我镇腊圃村的迟菜心、西境村冬瓜特产,专门开设了迟菜心和冬瓜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实践,并请有关方面专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爱家、爱校和劳动观的教育。在各班级中中轮流开展《迟菜心、冬瓜栽培技术》的劳动技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迟菜心、冬瓜栽培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常见栽培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迟菜心、冬瓜的综合经济价值,陶冶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情操。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广大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从而密切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2.充分利用好社会有关教育基地我校附近也有多种教育基地,我们切实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1)每年清明节都组织全体师生到后龙山烈士墓进行爱国、国防教育。以祭扫烈士墓为主题,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多少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增强了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2)每学期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参观报德祠、何仙姑家庙,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对学生进行历史、科学教育。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如清除非法张贴物,打扫市集、街道等,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社区小公民意识,也接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新知识,反响良好。为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开展和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在课改初期以校内资源为主,然后积极向社区拓展辐射,做到开发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并重。我们认为首先是要把学校资源利用好,要立足校内开展好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活动,这是学生实践活动最直接、最便捷、最经常的形式,这也是学校能全面掌控的实践主阵地。(三)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活动以班级组织及学生个人自愿参加为主,校外实践以学校统一组织管理为主,以班级、小组组织为辅。4(四)配备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任课教师为主体,以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为一门实践类课程,但只要是课程其实施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参与。因此综合实践课程仅有教导处的统筹安排,仅有班主任的常规指导与管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改变传统的“开展活动就是班主任的事,与任课教师无关”的做法,把任课教师纳入实践活动之中,并使其成为实践活动指导的主体,唯如此才能真正保证这门课程的推进与效果。三、负责实施部门我校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组织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职责是对社会实践进行整体设计、组织安排、联系协调、动员培训、过程管理、活动评价。之所以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考虑以下原因:1、新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显的体现了新课改对育人的要求,因此从职责要求和长远考虑,由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教导处来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比较合理的。2、学校实践活动由教导处组织,便于工作连续性和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创新,并能较好保证课程效果。3、由教导处负责体现了新课改是一项全面、多维的综合改革,而不仅是教学部门职责所在,更好地体现了分工合作共同推进新课改的职能转变。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一)制订了《腊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该方案对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活动组织、活动内容、活动开展、学分认定等做了具体规定和说明。特别是对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社会实践内容分为二大类型:1.体验活动2.校园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内容分为四大类型:1.公益活动2.宣传教育活动3.帮贫助困4.社区民俗活动(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新课改实施后,学校教导处就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研究和筹划,经过精心联系和组织,2011学年起,我校陆续开展了三项校外社会实践内容三至六学生参加。分别为:1.腊圃后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2.菜心之王---腊圃迟菜心;53.西境村冬瓜基地;3.腊圃报德祠、何仙姑家庙文化。整个活动从2011年11月开始,20余名教师参与了活动组织,事实表明,这一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四百多名学生参加,有的学生在田间地头,在农户家里,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感受农民的热情和纯朴;有的学生以祭扫烈士墓为主题,到后龙山烈士墓进行爱国、国防教育。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多少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增强了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有的学生参观报德祠、何仙姑家庙,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历史、科学教育,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实践能力。(三)师资配备。为保证学校统一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的规范性、实效性和学生安全,学校教导处统一协调安排,配备精干负责的教师作好指导和管理,自始至终地跟紧学生外出实践的全过程。根据活动形式的不同,每类活动师资配备人数、要求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讲,以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参与为主。班主任教师每次都要参与,而任课教师则实行循环制。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及成果(一)统一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满足了的学生的参与率,既保证了实践活动效果,又能按照课程方案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2011和2012学年,我校根据学校课程与场地条件,通过集中与分散的形式组织一至六年级同学参与了活动,确保了实践的效果和真实性。而从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选择来看,学生更愿意参与由老师指导,个体或小组独立开展的实践活动。(二)学生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自身参与其中的实践效果非常满意。我们面向100名学生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在回答“你认为我校课程实施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的回答中,并列排在第一位分别是“社会实践开展的丰富多彩”和“开设了大量的校本课程”。说明该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不同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在书本上、抽象的知识世界所无法获取的,也是对学生自身的成长非常有价值的。应该说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力推进,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增强了他们参与实践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三)校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让不同的社会群体直观地感受到了新课改的现实转变。新课程改革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学术类课程的改革变化应该说家长和社会很难触摸到。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在社会大课堂中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增进与不同社会群体的接触和了解,因此这门课程开设状况及效果是他们所能直接感知的,这种真实的变化,增强了社会对新课程实施的信心,从而也为学校新课程的实施营造了更好6的外部社会环境。(四)校内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课余、周末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也蓬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变化既要体现在校外,但更常态的效果应该体现在校内,因为学校通过自身开展各类活动而创造出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对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因素。我校以学生校内活动丰富多彩,能满足和促进各类学生发展而备受社会赞誉,这是我校特色和优势的一个重要体现。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必须保证课程实施的严肃性,同时还要保证其规范性、教育性、安全性、稳定性、创新性。具体地讲,要关注以下实施要点。(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较大的精力来推进这门特殊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学校要进一步丰富校内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校内实践活动。同时,要积极与社区联系,通过各种办法取得社区及有关部门对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意、支持,并协助学校开展好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创建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富有教育意义、受学生欢迎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