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分层强夯施工方案2一、编制依据1.1甲供资料1、维修备件库至亚铁库部分详勘中间资料2、分层强夯施工图图号为:S1326-01075(图纸不足部分后补)3、项目规划B区现状地貌测量4、岩土勘察报告5、分层强夯坐标图1.2建筑规范、规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二、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拟在沿江开发区建设搬迁项目,本项目需对污水处理站等区域的场地进行分层强夯处理,项目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本项目场地总面积约67965㎡,西侧紧邻园区江桐大道。2.2工程地质条件2.2.1地形、地貌拟建场区原始地貌属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目前场地北东侧已大致整平,场地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场地内地形标高176~230m,相对高差54m。2.2.2场地地层结构场区地质构造处于洛渍向斜的南东翼,场地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316∠33º。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岩层层面裂隙一般较发育,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局部有泥化现象。场区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①L1裂隙:产状:倾向146°,倾角81°,裂面较平直,裂隙宽度约1~3mm,裂隙间距约1.0~2.0m,泥钙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②L2裂隙:产状:倾向234°,倾角87°,裂面较平直,裂隙宽度约3~5mm,少量泥质充填,结合差,裂隙间距约1.0~3.0m,属硬性结构面。经钻探揭示,场地钻孔岩芯钙质泥岩及泥岩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多呈柱状,泥岩及砂岩岩芯破碎~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多呈碎块状~短柱状。综合分析场地内基岩岩体破碎~较完整,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区域现状未见构造运动活动的迹象,场地的区域地质环境一般。42.2.3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示深度和地表地质调查,场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坡残积(Q4dl+el)粉质粘土及冲洪积粉质粘土(Q4al+p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组成。地层简述如下: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强~中风化的砂、泥岩、碎块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含量约占全重的10%~70%,稍湿,松散,人工堆填,厚度0~25.80m,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2)粉质粘土(Q4dl+el):黄褐色、可塑状。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次含少量的风化状泥岩、砂岩角砾,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部分手可搓条。主要分布在丘陵斜坡地带。3)粉质粘土(Q4al+pl):褐色、软~可塑状。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分布在场地槽谷地带。4)泥岩(J2s):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质较软,岩芯不完整,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岩质较硬,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短~长柱状。5)砂岩(J2s):黄色,灰白色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质较软,岩芯不完整,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多呈短~长柱状。该层多与泥岩呈互层产出。2.2.4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内基岩埋深0.00~25.80m(ZY5);基岩顶面坡度角受原始地形控制,与原始地面坡角近于一致,最大坡角约20º。据钻探获取岩芯的实际情况,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中等风化带,其特征分述如下:中等风化带:岩心较完整,主要呈柱状,岩心节长一般5~48cm,质硬,锤击声脆。本次揭露最大铅直厚度7.60m。各风化带情况详见钻孔柱状图。2.2.5地下水概况5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斜坡地段总体地势向西倾斜高,地表水易于排泄,勘察场地中部沟槽地带成为地表水的汇集场所,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原始地形谷心地带的土层和强风化带岩层中,下卧基岩以透水性差的泥质岩类为主,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量大小与降水因素关系密切,受气候和季节性变化较大。通过本次钻孔终孔水位量测,场地内大部分区域无地下水,仅在原始沟心地带存在少量地下水,地下水埋深不一,无统一地下水位。场地内及附近无污染源,根据地区经验: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三、强夯设计3.1设计要求根据,强夯设计要求,本次强夯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强夯区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有效加固深度6~8m。(2)消除填土的自重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⑶利用处理后的填土作为轻型的对沉降不敏感拟建物的复合地基。⑷消除桩侧填土的负摩阻力。3.2强夯设计根据以上设计要求,本次强夯共分为6个区,第一层为1、4、6三个区,其余两层为6个区,夯击能为3000kn.m,夯锤重量为180~300KN,夯锤提升高度为10.0~15.0m,夯锤直径2.5m。处理深度4~5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按照7×7米梅花形布置,每遍夯击数为10~14击。本次污水处理站等区域采用3000kN.m夯击能进行分层强夯施工、检测。分层强夯与工业园区场平交叉施工,由工业园区进行场平,施工承包单位进行分层强夯。根据工业园区场平计划网络组织分层强夯施工,工业园区在原始地貌的基础上回填至3米后进行第一层分层强夯施工;第一层强夯施工完成后园区进行第二层土方回填,回填至9米后进行第二层分层强夯施工、用瑞利波及动力触探检测;第三层回填至设计标高后开始进行强夯施工、用瑞利波及动力触探、静载荷检测(强夯后的实际标高为竣工验收标6高)每层第二遍夯完后将夯坑推平,最后再以低能量(1500KN·m)满夯两遍,满夯采用低落距锤两次夯击,锤印搭接四分之一夯锤直径。间隔7日后由检测单位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采用面波测试、重型动力触探、静载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夯点平面布置图待进场后根据园区回填情况做详细夯点布置图设计。四、检测计划强夯完成后由检测单位采用重型动力触探、面波测试、静载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检测数量以设计的施工图为准,考虑到总工期较短,若等强夯全部完成后进行检测,则检测所需时间达到20天,因此施工时每完成一个区检测一个区,使强夯施工和检测同步进行,有效的缩短工期。五、施工总体部署5.1项目管理机构技术质量部1工程部安保部设备物资部经营财务部项目经理:强夯施工队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综合办公室75.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2.1办公及临建施工临建建在北侧,场地内只设置各施工队的临时办公工棚。5.2.2通讯及交通为方便对内对外联络,为现场施工主要负责人和现场主要管理人员配备手机电话,并购置10KM对讲机4部;项目部配值班车一辆。5.2.3水、电设置本工程用电主要为项目部生活及办公用电,由于业主未达到供电条件,项目部采用发电机组供应。5.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1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国别产地制造年份1履带吊QUY-50420112重锤18~30T33电焊机14水准仪15经纬仪16全钻仪GTS3321日本20107推土机185.4劳务计划工种、级别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9月20日10月20日项目管理人员22技术管理人员22电工11机组人员1616推土机司机22挖机司机22其他人员22合计2727六、施工准备6.1施工技术准备⑴收集准备本工程适用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收集与本工程条件类似的工程资料。⑵组织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相关条文,了解各项参数指标和有关施工强制性规定。⑶组织项目技术人员熟悉图纸,了解工程情况和工程施工内容,理解施工图各种设计技术要求和各项指标。⑷组织全体施工人员熟悉本工程各项操作规程,了解以往类似工程施工情况,学习以往工程施工经验。⑸分部、分项编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为进场正式施工做好指导性技术文件。96.2施工人员准备⑴根据工程需要制定各工序劳动用工计划,按各工序、各岗位进行用人计划统计,确定全体施工人员数量。⑵通过公司总工办和人事部门,遵照“协调能力强,管理力度大,技术水平高”的原则,选择施工具有经验的、能力强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部。项目经理由我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国家一级项目经理同志担任,项目总工由对解决现场技术难题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同志担任。其他管理人员均按照持证上岗的要求配备。⑶确定各工种用人用工数量,确定人员名单,组织工人进行技能操作和安全培训,为随时进入施工现场做好准备。6.3施工机械准备⑴按照工程设计情况进行设备选型,确定工程用设备型号及数量。⑵对工程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并预备足够数量的易损零部件。⑶所有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在进场前进行试运转,保证机械设备状况良好。6.4施工现场准备⑴根据工程量和设备数量,进行水、电用量的测算,制定用水、用电计划表。⑵对施工现场及周围进行水、电、交通状况进行详细考查,初步确定施工用水的供应点、电力的供应计划、交通工具的选用计划。⑶根据考查情况和水、电、交通工具的计划,组织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并对运输车辆和发电机等设备进行试运转,保证其状况良好。⑷对进场路线进行考察,规划设备和物资进场路线和置放地点,同时施工现场做好准备工作,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进场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⑸根据当地有关要求搭设施工围档,搭建临时设施。6.5测量放线测量放线工作为各项工作的定位依据,必须在各施工工序前安排好。依据甲方提供的坐标点及大地高程点精心导出引点,并据此放出各控制线及标高控制点。10七、施工工艺7.1工艺流程图场地平整第一遍强夯放线第一遍强夯施工第一遍夯坑推平第二遍夯点放线第二遍夯点施工第二遍夯坑推平第一遍碾压两遍低能量满夯强夯质量验收施工结束孔隙水压力消散117.2施工工艺1.放线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并测量强夯前场地高程。2.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4.将夯锤吊起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5.重复步骤(4),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6.重复(2)—(5),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7.用推土机推平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8.待第一遍强夯施工后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遍强夯施工。9.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检测孔隙水压力),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7.3施工质量要求1、高程、坐标控制点引到不受强夯影响便于测量使用的地方,稳定牢固。2、施工放线误差不大于2cm,夯后夯点中心位移不大于15cm。3、施工中必须做好测量工作,并做好强夯施工原始记录,以免重夯或漏夯。4、第一遍夯点与第二遍夯点交错布置。5、第一遍与第二遍两遍夯击间歇时间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而定,该地层渗透性好,原则上为2天。6、强夯排水:根据工程现场的情况分析,为更好达到强夯效果,首先对夯坑尽早回填,尽可能随夯随填、随压实,并高于附近地面,防止坑内填土吸水较多。场地内四周设置明沟排水。7、强夯后检测:检测工作由甲方统一组织安排。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7天之内进行检测。检测点数由业主确定。12八、目标工期及保证措施8.1各分项或分部工程进度计划本工程绝对工期80天,强夯施工投入4台强夯机(单机效率600m2/d)。8.2工期保证措施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按照“快速度、高效益、高质量、有秩序”的原则进行均衡施工,按照工期要求,合理安排,精心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如下措施:⑴为保证本工程总工期的顺利实现,项目经理部进场后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实施性进度网络计划,并严格按照此组织施工,制订单机作业计划。⑵每天召开生产调度例会,由项目经理负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