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阜阳市第三中学生物组魏风景【考纲要求】考点考纲要求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特点、结果与意义;②理解基因重组产生的原因、结果和意义;③理解可遗传变异为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预习、课前展示基础内容、课中经过讨论再去修改、拓展,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回归教材、学会挖掘教材;②通过合作探究、小组点评,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积极参与探讨过程,体验认知规律,并在可遗传变异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②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出科学的解释,激发责任感、【复习重点和难点】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意义;②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教学方法】①结合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②尝试概念教学③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①精心编制的导学案一份,课前分发,学生自主预习;②教师课前适当地给小组长培训,以提高课堂讨论效果。2【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2min基础检测PPT呈现各小组需要课前展示的任务和分组:任务展示非展示基因突变1.概念1组C1落实基础知识,适当记忆2.原因2组C13.特点3组C14.意义4组C1基因重组1.概念5组C12.类型6组C13.意义7组C1赠言:墙高基下,虽得必失!按要求在前后黑板展示任务1.检测学生导学案的预习效果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2.通过C层同学展示,暴露问题:①通过预习,教材中最基础的内容不能识记(如基因突变的原因只能答出外因,忽略内因);②能够识记的内容,未必真正理解(如基因突变理解为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混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和不定向性等),为后面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读书”埋下伏笔。分析概念引入新课通过分析基本概念,引入复习课:1.什么是生物的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2.变异的类型: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基因重组突变染色体变异是不是可遗传变异取决于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学生理解最基本的概念及分类标准1.导入复习课《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明确基础概念3复习目标教师解读考纲要求和复习目标:1.考纲要求:①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②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2.复习目标:①理解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特点、结果与意义;②理解基因重组产生的原因、结果和意义;③理解可遗传变异为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能够有的放矢。合作探究,突破本节重难点1.教师组织引导,安排合作探究的任务,明确两条主线:①挖掘基础:概念、特点、原因和意义的深入理解;②基因突变的深入拓展(基因结构的改变对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影响对表现型的影响这种影响都能遗传吗?)教师:从导学案反馈和课前展示内容来看,尽管课前你们已经预习,尽管课前展示的内容都是教材中最基础的也是能原原本本找得到的,但是展示的内容还是有问题,比如基因突变概念,你真的理解了吗?基因突变的原因,为什么只有外因,内因呢?基因突变的特点,什么是不定向性和随机性?...鉴于此,围绕着你们刚才展示的每一个知识点,老师提出了新的思考题,帮助你们深入理解细节,学会研读教材。下面请大家就表格里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2.PPT呈现合作探究任务(8min)(亦是本节知识主线和网络):(由于表格庞大,稿纸有限,故表格附在后面)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1.学生明确各基本概念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主线,脑海中形成本节知识网络;2.明确合作探究任务和知识主线;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展示任务PPT呈现各小组需要展示的任务和分组情况(4-5min):教师分配任务:请大家按照PPT的分组情况展示任务,1、2、3、4、5组B层同学对应给课前展示的基础内容予以纠错,并展示表格中“问题引领”中的问题(蓝色字迹标示的);7、8、9、10组A层同学对应展示“拓展思考”中的问题。各小组明确任务,小组代表展示成果1.通过展示任务,反馈各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及时掌握学情2.B层同学纠错,A层同学拓展4点评1.教师点评最基础部分内容,尤其关注基本概念的分析:2.学生代表点评“拓展思考”部分的内容3.教师关注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评价点评同学的表现,并恰当地给予纠正、引导和点拨1.小组代表点评上述展示的任务,指出不足,给予适当的加分,并正确分析各知识的内涵2.其他同学认真聆听,提出质疑剖析重难点期望效果期望达成如下效果:1.教师点评部分:一、基因突变:(1)概念:从关键词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DNA分子中”:包括基因片段和非基因片段“基因结构的改变”:故,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并不一定能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教师:启发学生重新定义基因突变?学生: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2)原因:外因和内因类型:诱发突变和自发突变主要发生时期(3)特点:剖析“不定向性”和“随机性”不定向性:基因突变的不定向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随机性:时期上随机性和部位上的随机性由不定向性推出基因突变的结果:可以产生等位基因(新基因)(4)意义:1.学生聆听,查漏补缺,认真思考,并时刻准备质疑点评人始终围绕着前后黑板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突破重难点:1.通过基础知识的剖析,学生懂得回归教材,并学会挖掘基础,真正明白如何“读书”。5二、基因重组1.概念:从关键词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非等位基因(至少涉及2对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和发生时期:自由组合:减1后交叉互换:减1前(四分体时期)教师补充:DNA重组技术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人为干涉故,受精作用中没有基因重组!2.学生点评部分:基因增添、缺失、替换3个碱基对对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分别有怎样影响?(分析角度:DNA的改变到mRNA的改变到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如增添:多1个氨基酸,其他不变;或多1个氨基酸,共改变2种;或提前终止翻译;或延后终止翻;.....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吗?为什么?都能遗传给后代吗?为什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二中从F1到F2中有基因重组吗?如果有,体现在哪里?(提示:豌豆杂交试验一只涉及到一对等位基因,没有体现出基因重组;实验二中在F1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2.不拘泥于某种答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学会从转录和翻译的角度分析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学会解题3.基因重组的理解和应用6反刍检测以问题串形式检测学生对基因突变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1.判断:(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下,基因突变不会自行发生()(3)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4)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5)基因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6)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7)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2.基因重组的理解应用:下列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学生分析回答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巩固加强小结1.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回扣本节复习目标3.核心概念: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使基因中遗传信息改变,从而可能改变生物的性状。回扣本节复习目标布置课后任务【本节知识网络】(探究任务)(见下页)7核心问题引领拓展思考基因突变概念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改变一定能引起基因结构改变吗?为什么?(1组B1)基因增添、缺失、替换3个碱基对对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分别有怎样影响?(10组A1)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吗?为什么?(9组A1)都能遗传给后代吗?为什么?(8组A1)原因类型外因?内因?发生时期?(2组B1)特点结果随机性和不定向性是一回事吗?怎么理解?(3组B1)意义(4组B1)基因重组概念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吗?(5组B1)孟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二中从F1到F2有基因重组吗?体现在哪里?(7组A1)类型意义(注:黑色字迹内容是课前展示的基础内容;蓝色字迹是经过讨论需要深入理解的基础问题和拓展问题;粉红色字迹是展示的组别;自由点评或者教师指定同学点评;整个表格内容就是本节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