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神权下的艺术-----中世纪基督教堂巡礼中世纪历史文化背景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至拜占庭(Byzantium,今伊斯坦布尔),命名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西罗马定都拉文纳(Ravenna),于476年被日耳曼人占领;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几经盛衰后在1453年被土耳其所所灭。欧洲中世纪建筑东欧中世纪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拜占庭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罗马风建筑哥特式建筑第一节早期的基督教建筑有三种形式:巴西利卡、集中式与十字式。早期基督教建筑的风格:墙体厚重,砌筑粗糙,灰缝厚,教堂装饰简单,沉重封闭,缺乏生气。平面尚未定型,一般包括带回廊的方形或长方形前庭atrium,前廊,主堂。多用木造天花一、巴西利卡式教堂举例:梵蒂冈圣彼得老教堂(333年)为巴西利卡式,入口朝东,前有内院进深60米,室内四行柱子把空间纵分为五个部分,中厅高而宽,两侧侧廊低而窄,末端有一半圆形神坛。15世纪被拆除后建造了现在的圣彼得大教堂。举例:上海佘山大教堂其典型的“山”字形截面是厅堂式教堂的标志,也是后世一大批教堂的榜样,包括国内最有名的巴西利卡式教堂、有远东第一堂之称的上海佘山大教堂。建于公元4世纪的老StPeter教堂其它例子apse半圆形后殿二、集中式教堂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巴西利卡式那样主要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而是一个圆形大厅。中央部分是一个大的穹窿,周围是一圈回廊。最早的集中式教堂已不存。现存最著名的实例在罗马,是13世纪在君士坦丁女儿的墓上改建的StConstanza教堂(穹窿已被屋顶盖住)。早期的教堂有一些不是为了聚众讲道,而是为了瞻仰圣徒的遗物而建。这种教堂大多采用这样的集中式布局。主要用作坟墓上的纪念堂和洗礼堂举例:圣康斯坦齐亚大教堂(S.Costanza,350年)建筑格局属集中式,由中央的圆型大厅和柱廊构成,中央穹顶直径约为12.2米,架在由12对双柱组合而成的环形列柱上,穹顶的马赛克装饰体现了东方教堂壁画的风格,环形列柱的外侧是筒拱覆盖的环廊。厚厚的外墙上开有很多壁龛,用于安放遗体和祭坛等,类似罗马万神庙的做法。结构及主要材料:砖、石、拱及穹顶,室内装饰有彩色云石。三、十字式教堂十字式,顾名思义其布局不象集中式那样是圆,而是一个十字,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布局可能和基督教对十字架的崇拜有关系。中央的大厅仍然以一个穹窿为主体,但大厅往四周各伸出一个矮矮的“翼廊”(Wing)。如果是在帝国东部,四个翼廊的大小是一样的;如果是在帝国西部,则有一个翼廊长一些。后世分别称之为希腊十字和拉丁十字。拉丁十字式教堂与希腊十字式教堂的差异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较南北方向长得多的教堂。(大厅比圣坛、祭坛长得多,象征耶稣受难)希腊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基本等于南北方向的教堂。(中央穹顶和四面筒形拱组成的等臂十字平面)举例:拉文纳的加拉.普拉西第亚墓欧洲现存最早的十字式教堂,内部前后进深约12米,左右宽度约10米。平面十字交叉上有穹窿,外盖四坡瓦顶;四翼的筒形拱顶外盖两坡瓦顶。第二节东欧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一、时代背景: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步分。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也是东正教的中心。二、独特的拜占庭建筑风格: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为一体,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材料:砖,小料厚缝结构:从抹角拱(Squinch)发展到帆拱(Pendentive)帆拱的侧推力由筒拱或半穹窿平衡形式:a,外部装饰少,主要装饰在室内;彩色玻璃镶嵌画和彩色面砖装饰。b,圣徒塑像较天主教少,用自然的花纹、几何图案(到伊斯兰时期,反偶像崇拜)。c,用罗马券柱式,柱式减少,柱头变化成斗形;d,中晚期,大平面上放许多小穹窿。空间:重人的交流,而非对人的导向性三、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1、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穹顶: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砌穹顶。帆拱: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拜占庭集中式空间示意图2、内部空间: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整体造型中心突出。以圆穹顶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建筑部件。圣索非亚大教堂鸟瞰举例: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内部空间:集中式的复合延展空间、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内殿东西长77米、南北宽71.7米、连廊总长100米穹顶直径32.6米、高15米、40个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主要特色: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圣索非亚大教堂平、立、剖面图圣索非亚大教堂俯视圣索非亚大教堂正立面圣索非亚大教堂背立面3、拜占庭建筑的装饰艺术表面装饰:建筑的内外部均做大面积装饰、一般为几何形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玻璃摩赛克:蓝色和金箔作底、角度倾斜且间隙较小、明灭闪烁但色彩辉煌粉画:墙面做画、半干半湿、时间持久、快捷圆熟石雕:几何图案或程式化植物柱头:倒方锥台或自上而下由方变圆的几何形体外立面:两种颜色的砖交替砌成水平条纹、雕刻较少圣索非亚大教堂局部圣索非亚大教堂侧廊圣索非亚大教堂侧厅圣索非亚大教堂劵拱圣索非亚大教堂顶棚圣索非亚大教堂侧廊从圣索非亚大教堂侧厅看主厅圣索非亚大教堂劵拱和柱式圣索非亚大教堂柱式圣索非亚大教堂柱头圣索非亚大教堂壁画圣索非亚大教堂壁画四、其它拜占庭风格建筑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平面图、剖面图)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主立面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主入口五、同时期东欧的小教堂建筑特点:穹顶饱满、匀称舒展、垂直轴线、五个一组、集中构图俄罗斯教堂:木结构包金属外壳的战盔式穹顶、浑圆饱满、富有生气、主体近似六面体、山墙飘逸活泼、形体敦朴舒展举例: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位于克里姆林宫外红场南端,是俄罗斯中后期的建筑主要代表。该教堂为伊凡雷帝为战胜蒙古侵略者而建,风格独特,中央主塔为帐篷顶,高47米,周围是8个葱头式穹隆,色彩鲜丽,使人产生新鲜、欢快之感。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圆穹顶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3、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4、色彩灿烂夺目。六、总结-------拜占庭建筑的特点:第三节西欧中世纪建筑1、罗马风建筑:坚厚、敦实、不可动摇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又叫(“罗曼内斯克”)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外形: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像封建领主的城堡,(显示教会权威)。钟塔: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采光:教堂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内外部装饰:内部主要使用壁画和雕塑,外部的正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雕塑与建筑结构浑然一体。实例:比萨主教堂群2、哥特式建筑: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影响范围: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结构特点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二)外部特点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三)装饰特点:几乎没有墙面可做壁画或雕塑。祭坛是装饰重点。两柱间的大窗做成彩色玻璃,极富装饰效果。(四)艺术造型特点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五)代表性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德国: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科隆大教堂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建在莱茵河畔,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它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后来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术统一的象征。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前后整整持续了632年,是欧洲建筑史上建造时间最漫长的建筑物之一。米兰大教堂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内部比较幽暗,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升。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内部空间高旷、单纯,具有垂直向上的升腾感。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六)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