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华兹华斯文献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兹华斯文献综述当我们在品读诗歌时,经常想要找出诗人写作的目的,想要知道他的思想,兴趣,一切的一切。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在诗人们当中,有太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这些对于学习诗歌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对比李白和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的修辞特色。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常常被认为是中国诗歌界的文化领袖。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在向往自由、寻仙问道的同时又渴望济世救民。他有一种很强烈的“入世”思想,但又不想被俗世所束缚。政治上的不如意让他转而热爱自然,远离政治争斗,创造了一大批光辉灿烂、传承千古的华美篇章。华兹华斯被称为“桂冠诗人。他自小的经历造就了一颗自然纯朴、充满童真的心。法国大革命失败后他便在自然和过去中寻找希望。这两位伟大的诗人都写出了许多自然诗歌,但是方法各异。尽管他们在语言运用上有很多相似性,但由于社会背景以及生存年代的差异性,两人不同的表现风格还是显而易见的。对二者各自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他们的对比研究却鲜少见到。由着这种想法以及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本文诞生了。本文主要从修辞美学方面解释二者诗歌的特点,并总结出二者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通过对二者诗歌研究的综述,可以得知这两位世界著名的诗人在中外诗坛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对中西自然诗歌发展的研究使大家能以开阔的眼界将二者的诗歌放在一个大环境中来分析、研究它们在山水诗歌史上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运用的诗歌修辞理论,虽然是关于中国诗歌研究的著作,但笔者希望它可以运用在外国诗歌中。分析部分主要是从字词、句子、篇章、修辞以及文体方面对诗歌修辞特点进行分析。在表现他们诗歌艺术特色方面,修辞起了很大作用。通过对诗歌修辞美学效果的研究,可以发现李白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存在着相同点不同点,他们都热衷于使用自然、平实的语言来表情达意,他们都希望能够在自然中寻得栖息之所。但是在文学创作方面,李白更喜欢使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和描述恢弘大气的场景,而华兹华斯则善于运用普通的语言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色。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于二者相似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社会背景所造成的。华兹华斯与李白自然诗歌中修辞美学效果对比研究_朱凌奕露茜”组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组诗具有浪漫主义诗歌奇妙的想象和高度的热情,同时又以其晦涩难解的意象和含混对立的主题成为华兹华斯研究中的一道难题。本文从华兹华斯的自然主义诗学观念出发,根据组诗各个诗篇之间的联系,深刻分析了“露茜”这个形象,揭示了组诗所蕴涵的自然神论观念。华兹华斯的“自然之子”:“露茜”组诗。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显楷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因其经常讴歌自然而被誉为自然诗人。但在英文中,“自然”一词有很多层意思,而不同的评论家据此便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华兹华斯。本文将从“自然”这词的一种含义出发,希望借助生态主义来重新分析华兹华斯的诗歌,从中审视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就这样_我们浮躁思想打搅着自然的安详_张莹浪漫主义是在十八和十九世纪流行于美国和欧洲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注重于丰富的想象力、理想主义和感情上的多愁善感。浪漫主义是一场艺术、文学和理智情感综合于一体的运动,它起源于十八世纪下半期的欧洲,并在工业革命时期得以流行。一方面,在文化启蒙时期,浪漫主义反对封建贵族的社会和政治规范;另一方面,它也反对自然的科学合理化。这两方面的特点在视觉艺术、音乐和文学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雪莱的不落俗套的生涯和坚决的理想主义,加之其强烈的反对传统的态度,使他在自己的一生之中贯彻反传统的概念和成为对现实社会强烈讽刺的代表。本论文从雪莱对历史、社会构成和平均地权等反方面的热忱,来表现其积极地浪漫主义。和雪莱来比较,华兹华斯的态度趋向于消极方面,他主张个人主义、主观主义、非理性主义等方面。本文通过对两个人进行比较,把华兹华斯和雪莱作为十八和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从浪漫主义角度对华兹华斯和雪莱的对比研究,文章首先从浪漫主义角度入手进行介绍,从中读者可以得知浪漫主义的背景和主要特点。然后把这两个浪漫主义的代表进行相同问题的不同态度做比较。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是在十八世纪末把浪漫主义推向大众的两个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代表作为《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在自然方面,被广大的读者所崇拜,他能深入事物的深处,给予读者自然生活的真谛。平凡生活是华兹华斯诗歌文学中唯一的兴趣,并且,他把平凡人的快乐和伤悲作为他文学的主题,他总是给予痛苦中的劳苦大众以同情。华兹华斯是一个念旧的诗人,对于他来说,生活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华兹华斯的简单纯朴和天然去雕饰造就的他在诗歌方面的纯洁和深远,这是其他诗人不能相比的。他认为:诗,来自于宁静中的情感收集。华兹华斯没有使用现代诗歌中所流行的“形”和“法”的写作方法,他注重情景交融,认为平常人的言行都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原材料。华兹华斯的代表作有:《抒情歌谣集》(1798)、《露茜组诗》(1799)、《十四行诗》(1802)、《序曲》(1850)等。众所周知,雪莱是英语抒情诗人中的代表之一,他的著名诗选有:《西风颂》、《致云雀》等,然而,雪莱的主要作品是长幻想诗,其中包括《阿拉斯托耳》、《伊斯兰的反叛》、《星际之门》和未完成的《生命的凯旋》等。通过对两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对比研究,读者可以了解到两位诗人对十八和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我们所关心的一些主题所持有的态度。从浪漫主义角度对华兹华斯和雪莱的对比研究_李清晨华兹华斯和陶渊明是英国和中国田园诗歌史上最杰出的田园诗人。两位诗人有着共同的对大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崇拜,并且都将它们作为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华兹华斯以其自然诗歌闻名并被冠以“讴歌自然的诗人”的称号。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刻而广泛。他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读者能感受到他笔下的自然别开生面,独具特色。对华兹华斯来说,大自然不仅仅是山川河流、森林湖泊,它包含着更加深刻的价值理念和哲学思想。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歌的开山鼻祖。在经历了官场的起伏之后,陶渊明最终选择远离世俗的喧嚣,归隐宁静而淳朴的田园生活。他享受并热爱这种隐居的生活,并且创造了大量的讴歌大自然以及赞美乡村生活的诗歌。尽管华兹华斯与陶渊明来自不同的时代与国家,但两个人都提倡回归自然以净化和升华人们的心灵。这种相似之处也使得本论文具备了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本论文通过对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的细致全面的比较,试图从不同方面探究二人的诗作异同。除此之外,作者也努力探索二人诗歌创作异同的根本原因。作者真诚地希望这种比较研究可以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微薄贡献。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歌比较研究_王春秀阿诺德认为华兹华斯位进英国诗史前三甲,仅次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领袖,华兹华斯又被认为是英国现代诗歌强势的开山鼻祖。他不仅以其天才的诗作屹立文坛百年常青,也以其鲜明的文学批评引领一代风气。尤其是诗人在意识,情感,诗歌三者之间的精妙平衡至今无出其右者。布鲁姆曾言:“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某类传统一直从荷马延续到歌德,但另一类传统却是从华兹华斯开始,它不断发轫,从未中断,诸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或其它任何你能说出名字的文学浪潮都无法将其淹没。”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论证一位诗坛巨擘的飘忽意识和情感嬗变远非易事。本文以原初创伤为核心索引,探寻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内涵。通过对诗人生平,诗歌文本,历史文献等的综合解读,剖析原初创伤在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从而接近这位“现代诗人原型”的精神本质。绪论部分除了文献梳理和论文框架介绍外,提出全文的核心概念原初创伤及其在华氏作品中的存在表现。该概念借托了意大利心理学家罗伯托·阿塞吉奥里(RobertoAssagioli1888-1974)创立的精神综合学说的理论资源,及其追随者们,特别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弗曼(JohnFirman1945-2008)对其学说的推进发展。弗曼认为原初创伤是“我-自我”移情关系断裂后个体生命所面临的非存在威胁。从人的生存现实而言,原初创伤无处不在,是人类生命进程中难以摆脱的宿命。在这一框架下,本文认为死亡作为原初创伤的终极存在,将非存在的威胁转为现实中的灭亡,造成“我-自我”移情关系的终久断裂,其对人的精神打击应是最为沉重,创伤程度也最为深刻;同时本文也受弗洛伊德荣格、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维特根斯坦等思想的启迪。在此基础上,本文界定华兹华斯的原初创伤最初形成于他父母早逝的童年,父母双亡对华兹华斯年幼心灵的打击造成其生命中“我-自我”移情关系的断裂缺失,由此引发诗人对生命本体存在的困顿苦痛。华兹华斯一生是依托诗歌艺术对主体与自我关系断裂之痛进行修复和救赎。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_叶蔚华兹华斯是继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最伟大的英国诗人。两百年来,关于他的诗歌作品研究层出不穷,涉及到各个领域。在生态领域方面,学者们有人探析他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有人探析他作品中的精神生态学思想,有人探析他作品中的深层生态学思想,但却少有人探析他作品中的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通过分析华兹华斯作品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对保护自然的倡导、对整体观的拥护,本文旨在尝试性地梳理华兹华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即反对人类在自然中统治者的地位,拥护自然界成员及其自然本身的存在权利以及倡导从整体主义视角看问题。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万物包括人类共存于这一整体之中,人要从生态整体利益出发看待问题,一切以维护生态整体利益为重,维护整个自然系统的和谐、稳定和美丽。这种观点与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利奥波德反对人类在土地中的征服者地位,强调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物种及其自然本身都有其存在的权力,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人应通过对土地的热爱建立起一种对土地的伦理,从而从整体利益出发看问题,一切以维护生态整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为道德标准。因此,本文认为华兹华斯还是一位关注生态整体利益的伟大诗人。从奥尔多利奥波德生态整体主义看华兹华斯诗歌威廉·华兹华斯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代表诗人之一。他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开启了新的文学传统。华兹华斯的诗歌以其特殊魅力,在西方诗坛上历久弥新,作为上承莎士比亚、弥尔顿,下启雪莱、济慈、拜伦、艾略特等的转折性诗人,直至今日,他对诗坛的贡献仍被铭记。自从1914年第一首华兹华斯的诗歌被翻译成中文以来,他的诗歌及诗学思想已在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译介和接受过程,期间由于译入语文化和社会语境的变迁,华兹华斯在中国的遭遇几经起伏,过程跌宕,耐人寻味。本文试图在阐释华兹华斯诗歌主张的基础上,介绍华兹华斯在中国的三个时期的译介及接受情况,并对接受过程中一些现象从历史、文化以及多元系统论等翻译理论角度加以评述和深入分析,借以探讨文化社会语境,文化发展等因素对作家作品的译介与接受的制约与驱动作用.华兹华斯在20世纪中国译介与接受史分析_董阳读者接受理论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该理论强调译者对原文本的接受,以及读者对译接受,二者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译者本身具有不同的期待视野,加之需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审美能力等,译者在对原作中未定点的处理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视域融合。因此,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译者对诗歌有不同的理解,会出现不同特点的译本为了迎合不同时代读者的需要,诗歌翻译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不同于以往文章对华兹华斯诗歌翻译译本进行简单对比,本文将以接受理论作为新的角度对诗歌翻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基于接受理论以及接受理论和诗歌翻译关系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通过举例论证来分析华兹华斯诗歌翻译在中国三个阶段的接受情况和翻译特点。然后,以华兹华斯诗歌关于自然,平凡的人和物以及童年这三个比较经典的主题为例进一步分析接受理论在华兹华斯诗歌译入中国这一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为了更加明确接受理论在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最后给出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贺麟、郭沫若和杨德豫关于华兹华斯的《露西诗组》第二首诗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