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讲座中囯康复研究中心周天健在我国的残疾人事业中,残疾预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残预防工作的领导”。《中国残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也把“系统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努力减少残疾发生”作为工作总目标之一。我们在残疾人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残疾预防,力求致残性的伤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不使其发生(一级预防);当可以致残的伤病发生后,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和避免其后遗残疾(二级预防);当出现早期和轻度的残疾时,给予康复治疗和提供全靣康复的服务,预防其发展为残障(三级预防)。做好残疾人三个层次的预防,残联系统的工作人员任务重大。残疾预防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称其为预防性康复医学(PreventiveRehabilitation),残疾预防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残疾的概念残疾:是指由于疾病、意外伤害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丧失,从而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正常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无法担负其日常生活和社会职能。世界卫生组织《囯际残疾分类》将残疾分为以下三种:1、病损或残损这是残疾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步2、失能或残疾3、残障残疾是可以预防的利用现有的技术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以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例如全球消灭天花,又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普遍接种,麻疹疫苗的接种等等,会有越来越多的致残因素得到控制,从而使更多的残疾得到预防。总之,残疾是可以预防的。1981年世界性残疾预防会议拟定的《里兹堡宣言》所说的,“大多数残疾的损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说,人类征服残疾的希望在于预防。残疾预防的现状1、一些致残性伝染病己得到控制,由于实行扩大的免疫接种计划,小儿麻痹症己在145个国家中完全消灭,2、麻风病由于有效使用了联合化疗,使100多万麻风患者免于发展为残疾。3、由于施行扩大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而使有致残作用的4种疾病大为减少(小儿麻痹、麻疹、白喉、百日咳)。4、由于全民食盐加碘,这对预防由于碘缺乏而致的智力缺陷有很大的预防作用。5、由于妇幼卫生和优生优育工作的加强,先天性残疾的预防取得了新的成效,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明确下降。6、康复医疗加强了残疾的二级、三级预防工作,减少了残疾和残障的发生,如对高血压病的有效预防可减少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偏瘫、失语)的发生。残疾预防工作的原则1、建立“非致残环境”:武装冲突环境是一个严重残疾环境,如地雷伤,“极度贫困环境”也是一个致残环境。2、抓好重点:从年龄层次来说,以预防儿童残疾为重点。从预防工作层次来说,重奌放在一级预防或一、二级预防,对己发生的可致残的伤病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采取根治性或矫治性措施。残疾预防工作的原则3、要有立法保证:如制定优生优育法规,安全生产、药品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中国的三项康复(白内障、儿麻、聋儿语训)属于二级、三级预防,属于国家立项的。4、要以社区为基础:做好社区的预防接种、妇幼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慢性病防治、残疾预防的措施1、一级预防即初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疾病的发生)2、二级预防通常称为次级预防(发生伤病后防止出现残疾)3、三级预防(减少病痛,积极康复,防止残疾向残障转变)一级预防的措施(1)免疫接种(2)预防性咨询及指导:婚前咨询、优生优育、预防先天性残疾、营养、运动、慢性病等。(3)预防性保健:围产期保健。(4)避免引起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如避免吸烟、酗酒、肥胖/超重、控制致伤致残的危险源。(5)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适当运动、限制吸烟、作息规律。(6)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避免过激反应;预防抑郁、焦虑及精神、心理障碍。(7)安全防护照顾:幼儿、高令、病弱老人的扶持,预防意外伤害。(8)遵守安全规则、养成安全习惯:使用安全帶、避免酒后驾驶,预防车祸。(9)维护安全环境:防火、防污染、防噪音、设置安全设施,预防意外伤害。二级预防的措施(1)疾病早期筛查:血压、血糖、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听力、视觉等,做到“三早”。(2)定期健康检查:早发现、早干预。(3)控制危险因素:戒烟、禁酒、控制体重、血脂、减轻精神压力、补充必要的营养。(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劳逸结合、作息规律。(5)早期医疗干预:药物、手术。(6)早期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辅导、体位。三级预防的措施(1)康复功能训练(2)使用假肢、矫形器、辅助具(3)歩行用具的使用(4)预防治疗併发症(5)手术治疗各种致残因素及其控制㈠先天性致残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控制㈡意外伤害致残的预防及其控制㈢感染致残因素及其预防(预防接种及计划免疫)㈣心理社会因素与致残的关系及其控制㈤环境生态致残因素及其控制各种致残因素及其控制㈥职业性致残因素及其控制㈦药物致残因素及其控制㈧营养失调的致残作用及其控制㈨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致残作用及其控制㈠先天性致残因素1、遗传病、先天缺陷、先天性残疾的区别2、常见遗传病:遗传病种己达4000余种,人群中发病率达3%~10%,常见10类遗传病3、遗传病的预防4、先天性致残因素的控制1、遗传病、先天缺陷、先天性残疾的区别(1)遗传病:主要分为基因病与染色体病。(2)先天缺陷:又称先天畸形、先天异常与出生缺陷。(3)先天性残疾:由遗传、宫内发育环境。2、常见遗传病(1)致盲遗传病:先天性白內障,视网膜毋细胞瘤,家族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2)致聋遗传病:先天性耳聋。(3)运动障碍遗传病: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抗维生素D佝偻病,重症肌无力。(4)神经精神系统遗传病:小头畸形,脊柱裂,肝豆状核变性,癫痫,精神分裂症。(5)内分泌系统遗传病:垂体性侏儒,呆小病(克汀病)。2、常见遗传病(6)血液系统遗传病:血友病A,地中诲贪血(7)先天代谢病:苯丙酮尿症,半乳糖尿症,白化病。(8)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脏病。(9)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先天性睪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超雌综合征。(10)常染色体异常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18三体综合征(Edward综合征)3、遗传病的预防(1)预防原则:避免近亲结婚,检出致病基因携带者,产前诊断,遗传咨询,推算发病风险。(2)孕期致残因素:病毒感染孕期服药孕期营养(3)产科致残因素:妊娠晚期併发症、难产4、先天性致残因素的控制(1)优生咨询:婚前优生咨询、孕前优生咨询、孕期优生咨询。(2)孕产期保健:预防孕期疾病、限制孕期用药、对有习惯性流产的处理、对发生病毒感染的处理。(3)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通过特殊检查发现有否先天性遗传缺陷,以便决定胎儿的去留。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或称出生前诊断。如半乳糖血症出生前做出诊断,生后及时有效治疗可发育成正常儿童。㈡意外伤害致残的预防及其控制1、无意识伤害:交通事故、髙处坠落、跌倒摔倒、烧伤、烫伤、淹溺、中毒、电击伤、化学品灼伤或腐蚀伤、自然灾害地震伤、运动伤。2、故意伤害:暴力、殴打、刺伤、侵犯性、虐待性伤害包括自我伤害。3、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1)车祸伤害的预防(2)老人跌落伤的预防(3)儿童非暴力性伤害的预防:溺水、跌伤、烧伤、烫伤、电击伤、中毒、窒息㈢感染致残因素及其预防(预防接种及计划免疫)1、脊髓灰质炎2、沙眼3、麻风4、流行性脑脊膜炎5、流行性乙型脑炎6、风疹7、麻疹8、结核病9、艾滋病㈣心理社会因素与致残的关系及其控制在各种致残因素中心理社会因素起到一定作用,如经济状况、医疗及康复条件等。1、毋孕期因素:精神紧张、酗酒、吸烟、滥用药物、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等。2、社会应激:机体对一切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的统称。(1)工作或学习环境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3)家庭内部因素(4)重大生活亊件及其致残作用㈤环境生态致残因素及其控制1、环境物理致残因素:(1)光学致盲:激光致盲、红外线致盲。(2)声学致残:噪声性耳聋、噪声烦恼症。(3)电学致残:雷电致残、高压电致残。(4)热学致残:冻伤、烧烫伤。(5)低气压致残危险:高原病(低氧血症):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㈤环境生态致残因素及其控制2、环境化学致残因素:(1)地质化学因素:地质化学性疾病如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等;环境化学污染物(公害病致残):痛痛病(镉米镉中毒)、水误病。(2)环境中致残金属化合物:慢性钡盐中毒、铅中毒智障。(3)环境中致残非金属化合物:砷、氟、碘。(4)煤气(一氧化碳)中毒。㈤环境生态致残因素及其控制3、食源性化学中毒:(1)甲醇中毒(双目永久性失明)、木薯中毒(氰苷中毒)。4、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1)链霉素中毒(2)氯喹中毒(3)有机磷农药中毒5、环境生物致残因素:(1)寄生虫-囊虫病(2)病毒㈥职业性致残因素及其控制(1)化学性因素(2)生产性粉尘:矽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3)物理性因素:减压病与减压性骨坏死,局部振动病(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诸如伐木工、凿岩工、电锯工等),噪音性耳聋。(4)生物性因素(5)工效学因素:肌肉劳损(6)心理社会因素(7)职业性外伤、职业性白內障(国防工业和矿山常用TNT炸药引起双眼晶体混浊称为TNT白内障,微波副射白内障)。㈦药物致残因素及其控制1、药物性听力语言残疾:服用耳聋性药物引起听神经或其中枢损伤,如链霉素通过毋亲胎盘血进入胎儿引起先天性耳聋,成为先天性听力语言残疾。生后服用耳聋性药物或吃毋乳引起者均为后天性。2、药物引起的视力残疾3、药物引起的残疾:毋亲孕期用药引起了胎儿肢体先天性畸形;用药引起肢体运动障碍的后天性肢体残疾及精神残疾。4、药物引起的癌症、白血病。5、药物引起其它方面的残疾:心率失常、血液糸统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脏损害、内分泌系统损害、药性物肾损害。㈧营养失调的致残作用及其控制1、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2、无机盐微量元素失调(1)与缺钙有关的骨质疏松(2)缺铁性贫血(3)锌缺乏症(与RNA、DNA、蛋白质合成及酶的激活剂)(4)碘缺乏症(甲状腺肿大、克汀病、聋哑、先天畸形)㈧营养失调的致残作用及其控制3、维生素失调(1)维生素A缺乏引起干眼病(2)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和骨软化症(3)叶酸(维生素B族的一种)缺乏引起先天性畸形(神经管畸形)(4)硫安素(维生素B1)缺乏引起脚气病(5)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引起口角炎(6)尼克酸(维生素PP)缺乏引起癞皮病(7)抗坏血酸(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㈨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致残作用及其控制·1、吸烟2、酗酒3、不良摄食行为:(1)高脂血症、血胆固醇高成为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隐患。(2)肥胖:过食性肥胖者血糖升高易患糖尿病、血粘稠度加大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4、缺乏鍛炼及运动:体力活动减少的后果是体重增加,心脑血管病增加,这是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常见现象。中强度体育运动可减少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常见残疾及致残性疾患和损伤的预防一、脑血管意外及其残疾的预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戒烟、节酒、减肥/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精神卫生、加强对髙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对心血管病进行治疗,目的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2、二级预防:对己出现的脑卒中及时抢救、治疗和康复。目的:减少残疾的发生。3、三级预防:对己出现的功能障碍或残疾进行康复治疗,提供康复服务。二、儿童脑瘫的预防脑瘫的致病因素:产前(预防先天性弓形虫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脑畸形、前置胎盘、姙娠中毒症、药物中毒致低体重与脑发育不全等);围产期(出生窒息缺氧、颅内出血及产伤、早产儿、核黄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