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带正导叶的流道式导叶的设计与计算带正导叶的流道式导叶,设计方法和径向导叶基本相同,可参考径向导叶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下面介绍带正导叶的流道式导叶设计和绘图方法的要点。一、正导叶流道的设计和绘图正导叶流道设计和绘型与径向导叶的正导叶设计基本相同,如图1所示。a3a4r1b3D3D4b4图1正导叶流道的设计二、反导叶流道的设计过程带正导叶的流道式导叶的反导叶,其叶片形式和径向导叶的反导叶也基本相同,流道宽度也一样,只是带正导叶的流道式反导叶的进口起始边在正导叶出口外圆处,并和正导叶相连接,形成过渡流道。(一)反导叶型线的绘制反导叶的宽度取值与径向导叶相同,进口液流角计算与径向导叶相同,但计算的进口边位置为正导叶的出口最大外圆处,进口冲角比径向导叶大,一般取5°~15°;出口角取60°~90°。反导叶采用扭曲三角形绘制型线,如图2所示,型线可以通过进口角、出口角和包角的取值不同,实现调整型线的目的。反导叶包角的取值可大致按下式确定3603DL式中:——选用的包角。Dhb502468101214161820201816141210864202121α4α5L=D3πφ/360b3D3D4b4图2型线的绘制(二)、反导叶平面投影图的绘制D4Dha)平面投影图b)圆周厚度201816141210864202102468101214161820210246810121416182021图3平面投影图和加厚图按上面的型线采用扭曲三角形绘型方法,在平面投影图中绘制出对应的各点,并连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即工作面的型线,如图3a所示;给出从进口到出口的圆周方向上的变化厚度规律,在平面投影图上,以工作面为基准,向凸面加厚叶片,如图3b所示。根据叶片数,则可检查反导叶组成流道的面积变化情况,如不合适,可重新调整导叶的包角、出口角或进口角等,一般调整包角和出口角,型线的形状变化比较明显。在绘制好的平面图中,给出一定的轴面间隔角,然后量取不同轴面间隔角上径向坐标,则得到工作面和背面上各点的坐标。(三)调整反导叶和正导叶的相互位置反导叶和正导叶的相互位置,对过渡流道的形状十分重要。如图4中ef点是正导叶与外圆相交的两点,EF是反导叶与外圆相交的两点;为了使过渡流道的面积变化均匀,一般推荐反导叶的厚度线与正导叶的工作面相交或在正导叶叶片厚度之间的某以位置,如图中F的位置在ef之间,然后对外圆处的正导叶和反导叶进行修圆,如图中r2、r3,圆弧在外圆的起始点分别在EF两点。确定好位置后,则正导叶的出口边位置和过渡流道自然形成,正导叶流道的扩散形状根据沿流道中线剖分确定,如图中A—A。AAA--AEFefr2r3b3b4L1a3a4图4正导叶和反导叶的位置关系(四)过渡流道修圆由于正导叶和反导叶都是圆柱形叶片,所以两个流道之间的存在着直角关系,对水力性能不是很好,这样就要根据两叶片之间的关系对过渡流道进行修圆。修圆在二维图中很难表示,这里采用特征点剖面,如图5中o—a、o—b、…o—f所示,其中剖面图中的R既是修圆的圆弧的半径,这里应该根据保证最小厚度的原则上,作最大的修圆半径。oabcdefo--ao--bo--co--do--eo--fRRRR图5过渡流道修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