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密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课内容,“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同时密度又是一个较为抽象概念,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着重要求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密度是物理中的重要的概念,学生对“密度”这一名词较为陌生,但有一定的“疏密”和“轻重”认识。2、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3、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由于数学基础的原因,用图像法收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较为薄弱,在教学中将利用多媒体投影、小组讨论交流方式突破这一难点。三、教学设计思想教材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从中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还可以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这个活动探究中,注重图象找规律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图象,可以得到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进而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把实验结果推广到其他物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同一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如果换用其他物质做实验会发现,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通过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以分辨不同的物质。物理学中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通过对密度的认识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关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科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学器材教师演示两只分别装有水、酒精的瓶子,体积相同、颜色相同的圆柱体铝块和铁块学生演示天平(含有砝码)、刻度尺、坐标纸、体积相同、颜色相同的圆柱体铝块和铁块、大小不同的肥皂块、橡皮块、圆柱体铝块、长方体铁块(3个一组)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活动一:教师出示两只分别装有水、酒精的瓶子,让学生辩别。活动二:教师出示两个体积颜色相同铝块和铁块,能从外观、气味辩别吗?有没有其他辨别办法?活动一:让学生讨论,可从气味辩别。活动二:让学生把体积相同、颜色相同的圆柱体铝块和铁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从生活实例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二)课题探究活动一:提问: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会相同吗?活动二:继续提问: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没有更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活动一:让学生用手掂量一大一小两个铁块,感受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就越大。活动二:小组讨论、猜想。(1)有的小组猜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反比关系。(2)有的小组猜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就越大,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关系。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合理猜想的能力。1.提出问题2.设计实验方案活动一:提问: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应如何选取器材?活动二: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使用天平、刻度尺注意事项。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文后,小组交流、合作,根据现有器材简单设计实验方案。活动二:学生讨论,并参考书本13页表格,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样品m(g)V(cm3)123培养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及选材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3.实验探究活动一: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按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要如实记录原始数据,不要随意改动,伪造数据,算每组数据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活动一: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合作、实验,练习天平、刻度尺的使用,通过实验收集所需的实验数据,并正确的记录,并计算每组数据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的能力及合作精神。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活动一:教师收取各小组实验数据表,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分析概括。活动二:教师再次要求观察各小组实验数据表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提出新问题: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吗?活动三:刚才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计算量较大,有的小组用时较长,有没有不用计算的数据处理方法?活动四: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画的m--v图像放在投影仪展示,提问:这几个图像都近似一条直线,说明什么问题?若把几个m--v图像叠在一起又有什么发现?活动一: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比值,归纳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活动二:学生对数据的比较、讨论,归纳出结论:不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活动三:学生根据本组实验数据,在书本的m--v图像中每等份标上数值,并在坐标轴上描点,连线。活动四:学生讨论得出:(1)同一物体的m--v图像都近似一条直线,说明同一物体质量和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关系。(2)几个m--v图像叠在一起并不重叠,说明不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比值不同。鼓励学生充分讨论,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加以总结的能力。5.交流评估活动一:提问:(1)实验中出现误差的环节有哪些?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减小误差?(2)两种处理数据方法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活动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有助于以后的学习(三)引入密度活动一:针对实验得出的结论请大家讨论是否能找到新的辨别物质的方法?活动一:学生一起讨论,得出可以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辨别,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教师起主导作用,把教学引入主题1.密度知识的学习活动一:让学生阅读P14页内容,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题目:1.密度的公式、单位如何?其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何?你会换算吗?2.查看小资料:(1)水的密度是多少?其物理意义如何描述?一滴水和一盆水的密度相同吗?(2)从三个表中你能发现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数值上有什么关系?(3)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活动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后进行反馈矫正,板书。活动一:学生对照自学指导题目阅读课本P14页,独立思考-记忆-讨论-交流-内化。在自学指导题目的引导下,学生对照课本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密度知识应用活动一: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有哪些实际的应用?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例题,找出已知量,及未知量抓住解题的整体思路。活动二:引导学生对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解题注意事项。活动一:阅读课文例题并归纳出解密度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活动二:学生对照例题总结:(1)必要的文字;(2)公式、带单位代入数值;(3)单位统一;(4)注意用下标区别不同物质或不同情形;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做必要的辅导,从例题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反馈练习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做了实验,实验时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下图表格记录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1)分析的实验次数1与2与3、4与5与6、7与8与9,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2)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3)进一步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还可得出的结论是:(a)同种物质的;(b)不同种物质的。(4)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表示了物质的特性。2.下列关于物质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相同C、不同种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相同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而变化3.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还剩下半支,则()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B、体积减半,密度加倍C、质量减半,密度不变[来D、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4.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读作,它表示的意思是。5.一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的金属块,它的密度是多少?可能是哪种金属?物质实验次数体积V/cm3质量m/g甲110102151532525乙41085201662520丙7598254593054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小结以板书内容为纲,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不足?作业布置课本第15页第1、2、3题板书设计(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猜想:2.设计实验: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4.分析与论证: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一般不同。5.评估交流:(二)、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ρ=m/v3.单位及换算:㎏/m3g/cm31g/cm3=1×103㎏/m34.密度表:水的密度为:ρ水=1×103㎏/m3其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103㎏.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六、【教学反思】物理学习是一种能动的过程,是学生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本节课的教学仍属概念教学,但是教师不再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而是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学生直接参与了密度概念的提炼过程,有效地建构知识,体验过程,学习方法,由此,密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便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总之,学生从实验中的发现,通过经历了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学到了物理知识。来自这种学习的过程是深刻的,比那种靠通过老师讲和做习题而达到理解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受益更深。前者既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