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鲍禹澄摘要:为了学习人文地理和完成地理作业,和更深层次的了解学习对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的产生和由来等话题进行了搜索,研究和总结并收录在此文中。本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分文三总段,五小段采用例证阐述的方式对东西方地理造成文化差异这一论题来论述,证明观点。例如从地理环境因素产生的各地人生化细节上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语言文化差异,价值观不同等等论述话题。关键词:五大古代文明希腊中国海洋文明……正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即自然地理过程无时不在。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同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必定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如人类文明的演化。其中水源这一因素,是演化过程中至关重要,最重要的要素。以世界五大文明的发源地作为例证,古非洲文明及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沿岸;古巴比伦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了整个阿拉伯文明。古希腊发源于欧洲的爱琴海诸岛,孕育整个欧洲文明;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孕育了整个南亚文明;中国的黄河流域,孕育整个东亚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上的五大古代文明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人又不是鱼,水源并非是人类唯一的生存条件,文明演化的要素是非常多样的,从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百态中可追根到导致其演化到如今这般的因素,即地理因素。同时为了不与上文矛盾,必须在此提起,人类的文明并非只有五大古代文明,其中还有由人为导致的文明产生,并且十分多元化。例如信仰和战乱等人文因素会对大片区域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文化影响,就连多米诺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为了捋清上文为避免下文产生矛盾而让我重写一篇,在此作者找到部分文献作为例证,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说过:“就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的丛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所获得的全部能力和习惯。”虽多数学者认为文化比文明更为广义,但也有的表示意义上是一样的。就生活的细节上与环境的挂钩,阿拉伯人民可以使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以阿拉伯人民的长袍为例,千篇一律的黑白色长袍,即使长期的与西方文明冲击,长袍在阿拉伯地区还是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可能就是当地的环境,因为阿拉伯国家大多为沙漠环境,穿长袍可有效的抵御封杀,另外因为阿拉伯国家处于普遍处于热带,温度较高,长袍也可以有效的散热,此为环境塑造当地人的生活细节,并且非常典型和普遍性。地理因素对于人文的影响,孙耀孙老师以古希腊和欧洲文明为例为我们解释过。欧洲的画作和雕塑等艺术作品,通常都较为大胆甚至有些夸张,导致他们产生这类大胆的念头的正是他们所处在的地理环境。欧洲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在远古时期的欧洲人祖先大多靠捕鱼为生,而当时的航海技术属于初期,面对波澜不惊,广阔而又捉摸不透的大海,人们除了勇气已经一无所有,断定一片海域不会有收获后就得行驶到更远的,未知的海域,生与死不能由人们自己做决定,正是这种生活作息方式使得“大胆”这一思想在欧洲人的文化,思想中扎根,决定了后来的发展。不仅仅是还有,其陆上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是塑造今日西方文明的一大原因。如上文所诉,西方文明的起源为以希腊半岛为中心的古希腊文明,山多地小和海岸曲折就是其陆上地理环境的特色,相对希腊的陆地而言,大多为山多土薄的贫瘠地区,无数的山脉和丘陵将希腊分割成一块块小地区,陆地交通的不便促使希腊难以统一是形成城邦小国林立局面的重要因素。为解决粮食危机,当地的地理条件又为航海业与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粘土和矿物等资源以及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中得益的希腊世界小城邦不下三百个,其中斯巴达和希腊是名气最大的。因为丘陵山坡适合种植橄榄和葡萄,也奠定了西方今日的饮食文化。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穷富差别的经济体系使得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得以壮大,贵族也得以在自己的土地掌握政权并不断施压。以雅典为例,商人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政治经济利益,联合同样受贵族压榨的无知平民,反对贵族政治,要求实现财富政治,废除债务剥削,集城邦全体的力量,扩大海外贸易。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已达到公开暴动的程度。工商部的贵族也不得不开始改革,在经济上扶植下层平民的阶段,在新的阶级和社会基础上,形成了欧洲最早的民主政治。孙老师也举了当时属于农耕文明的东方文明作为比较,在欧洲还在以捕鱼为生时,天朝人民早已有了稳定的收入,“有土斯有财”这句话在东方没有错,人民开始了群居的生活方式。从最早并建起泥墙到后来建起长城,东方人民早早的将自己围在田中闭关自守并演化,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各类风俗,像是儒家思想和封建思想,有着容易满足的特征,也是导致其前期强大而后期没落的原因,而对相对的海洋文明而讲,就是清代没落的最主要原因。此段内容便是地理环境因素对当地人文的影响。西方的地理也非常透彻的渗透到了当地人们的语言写作中,英文作为流行最广的欧洲语言,就以英语为例。提到英语必然要联想到它最早的载体,也就是英国。大英帝国西临大西洋,四面环海,与西欧各国隔海相望。海洋业是当地经济的主题,当地人生活离不开海洋,也因此有关“水”或“水手”的词汇或习语随处可得。其寓意也常常远超于自己本身意义,比如:seaoftroubles(无穷麻烦),Theyweremetbyaseaofsmiles(他们受到无数笑脸的欢迎);感到茫然,I’mallatsea(我不知所云)等等,把海洋作为形容词来形容名词利用在适当语境。如上文所提到的,欧洲人常常为了生存而与海洋等对立抗争,因此也有许多利用海洋作为形容的激励语句,如:weather(rideout)thestorm(安然度过了风暴),tohaveotherfishtofry(别有要事),afishoutofwater(处在陌生的环境中),afinekettleoffish(一团糟),whiteaboutthegills(有病容),fishbeginstostinkatthe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等多样的比喻,但都离不开海与鱼。另外在处在东方的中国,从古至今都以农业兴邦立国,半数以上都为农民,非常多的词句就是对农耕生活的写照。像是“根深蒂固”、“沧海桑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依葫芦画瓢”、“瑞雪兆丰年”、“众人拾柴火焰高”、“瓜田李下”、“瓜熟蒂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捡了芝麻,丢西瓜”等俗语,“拔苗助长”、“顺藤摸瓜”、“解甲归田”都拥有深刻内涵哲理。自然环境与当地人文有着绝对的默契和同步率,对彼此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同经济与政治有着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的存在形成了特殊的一方风水遂被后来人所得传播利用,演化出了不同的价值观,多价值观的认可造就了东西方文化的相同与不同。若当它们停止了变化,不在作用于对方,文化变化趋势会愈加保守,回到过去且不求创新,最终陨落抹灭在历史中,一种传统也就此绝灭。当地文化的和自然环境形成机遇有很多种,成形时间也各有不同,但两者的“运动”方向一直都只有一个。参考文献:《谈地理位置对语言文化的影响》《五大文明发源地》《阿拉伯人》《古希腊文明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