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超弦理论简介把四种力场进行统一的理论目前最有影响是超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存在一种极微小、运动于十维时空的抽象的弦,它具有波粒二像性,弦不同的振动模式构成了不同的基本粒子,超弦理论现在又发展成为膜理论。这是一种在数学上非常复杂而艰深的理论。这个理论目前仍在探索之中。高维时空的观点并不是超弦理论所特有的,早在1919年,T.Kaluza就把广义相对论推广到了五维时空,试图由此建立一个描述引力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框架;1926年,O.Klein发展了Kaluza的理论,引进了紧致化(Compactification)的概念,由此建立了所谓的Kaluza-Klein理论。Kaluza-Klein理论与膜宇宙论的主要差别在于:Kaluza-Klein理论中的物质分布在所有的维度上,而膜宇宙论中只有引力场、引力微子(Gravitino)场(引力微子为引力子的超对称伙伴)、Dilaton场等少数与时空本身有密切关系的场分布在所有的维度上,由标准模型描述的普通物质只分布在膜上。克罗斯提到的第三大困惑是:“是否存在额外维度?”他解释说,弦理论证明的成果之一是额外维度的思想,基于的也是额外维度的思想。弦理论最早有26维,然后缩减到10维,但我们是生活在4维宇宙中;解释那些看不见的额外维度的讨论很多,可以不用超出5维,也能解释弦理论遇到的那些难题。即若11维超引力中的7维空间是紧致的,且其尺度为10的-33次方厘米,就会导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需的SU(3)×SU(2)×U(1)对称群。但是,在时空从11维紧致化到4维时,却无法导出手征性来。到了1984年,超引力丧失领头理论地位,超弦理论取而代之。物理学上真正伟大的理论终究是少数,一个理论只要能给人以启迪,也就不枉了它被学术界所认识。当代物理学正出现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的新的合流;加速器物理和非加速器物理的合流,需要新的物理的实验,更需要新的物理观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超对称观念,初试锋芒之后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物理的许多领域中,这种渗透的延伸是一个试图统一自然界所有相互作用的超弦理论,它对时空维数的要求,变成了十维而不再是四维。在这样的一幅时空图景中,我们直接观测所及的看似广袤无边的宇宙,不过是十维时空中的一个四维超曲面,就象薄薄的一层膜,我们人类就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样一层膜上,我们的宇宙论也就变成了膜宇宙论。那么进入黑洞的物体的物质结构信息是不是永久地消失了呢?霍金认为,如果用超膜理论来理解黑洞,会发现各种信息储存在p-膜上,p-膜是一张通过三维空间以及我们未注意到的额外7维的运动的薄片,黑洞可被认为在时空的额外维中与p-膜相交。在某些情形下,人们可以证明在p-膜上的波的数目和人们所预料的黑洞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同。如果粒子打在p-膜上,便会在膜上激起额外的波。类似地,如果在p-膜上不同方向的波在某点相遇,它们会产生一个如此大的尖峰,使得p-膜的一小片破裂开去,而作为粒子离开。这样,p-膜正如黑洞一样,能吸收和发射粒子。p-膜模型和虚粒子对模型对发射率的预言完全一样。从1984年起,人们认定10维时空是最佳选择,10维时空的弦论替代了11维时空的超引力理论。曾流行过五种弦论,其不同在于未破缺的超对称性荷的数目,以及所带有的规范群。在10维时空中,最小的旋量具有16个实分量,有三种弦论的守恒超荷恰巧对应于这种情况,它们是类型Ⅰ、杂优弦HE和HO。其余两种弦论含有2个旋量超荷,称为类型Ⅱ弦。其中,类型ⅡA的旋量具有相对的手征性,类型ⅡB的旋量具有相同的手征性。HE和HO二种杂优弦,分别带有E8×E8规范群和SO(32)规范群。类型Ⅰ弦也具有SO(32)规范群,它是开弦,而其余的4种弦是闭弦。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反常自由的,即弦论提供了一种与量子力学相容的引力理论。在这些理论中,HE弦至少在原则上能解释所有已知粒子和力的性质,当然也包括手征性在内。然而若将粒子看作弦,那为什么不将它们看作膜,抑或看作p维客体——胚(brane)呢?K--K理论与膜宇宙论的主要差别在于:K--K理论中的物质分布在所有的维度上,而膜宇宙论中只有引力场、引力微子场、Dilaton场等少数与时空本身有密切关系的场分布在所有的维度上,由标准模型描述的普通物质只分布在膜上。但是象这样的一种只凭一些唯象的考虑,是不足以成为现代宇宙论的基础的,它本身必须有明确的理论依据。这种理论依据随着超弦理论的发展渐渐地成为了可能。1995到1996年“第二次超弦革命”,从IIA及E8×E8heterotic型超弦理论在强耦合极限下均具有11维超引力理论的特征,E.Witten提出了一种11维时空中的新理论,它以11维超引力理论为低能有效理论,能够在特定的参数条件下再现所有五种不同类型的超弦理论,被称为M理论。在研究这种11维超引力理论及M理论时,由于超弦理论中的规范场只存在于十维时空中,因此很自然地出现了规范场只存在于11维时空中的超曲面上的观点,这便是膜宇宙论思想在超弦理论中的出现。局部超对称性,还提供将引力也纳入物理统一理论的新途径。Einstein的广义相对论,是根据广义时空坐标变换下的某些要求导出来的。在超对称时空坐标变换下,局部超对称性则预言存在“超引力”。在超引力理论中,引力相互作用由一种自旋为2的玻色子(引力子)来传递;而引力子的超伙伴,是自旋为3/2的费米子(引力微子),它传递一种短程的相互作用。广义相对论没有对时空维数规定上限,在任何维黎曼流形上都能建立引力理论。超引力理论却对时空维数规定了一个上限——11维。更吸引人的是,已经证明,11维不仅是超引力容许的最大维数,也是纳入等距群SU(3)×SU(2)×U(1)的最小维数。描述强力的标准模型,即量子色动力学,是基于定域对称群SU(3)的规范理论,它的量子叫做胶子,作用于一个叫“色”的内禀量子数上。描述弱力和电磁力的温伯格-萨拉姆模型,是基于SU(2)×U(1)的规范理论。这个规范群作用在“味道”上,而不是在“颜色”上,它不是精确的,而是自发破缺的。由于这些理由,许多物理学家开始探讨11维的超引力理论,期望这就是他们寻求的统一理论。然而,在手征性面前,引力理论的一根支柱突然倒塌了。手征性2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自然对象都有类似于人的左手与右手那样的对称性。像中微子的自旋,就始终是左手的。20世纪20年代,波兰人卡卢扎(T.Kaluza)和瑞典人克莱因(O.Klein),发现从高维空间约化到可观测的4维时空的机制。若11维超引力中的7维空间是紧致的,且其尺度为10-33厘米(缘此其不被觉察),就会导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需的SU(3)×SU(2)×U(1)对称群。但是,在时空从11维紧致化到4维时,却无法导出手征性来。到了1984年,超引力丧失领头理论地位,超弦理论取而代之。当时,“让11维见鬼去吧!”——“夸克之父”盖尔曼(M.Gell-Mann)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不少物理学家对11维的失望情绪。从1984年起,人们认定10维时空是最佳选择,10维时空的弦论替代了11维时空的超引力理论。曾流行过五种弦论,其不同在于未破缺的超对称性荷的数目,以及所带有的规范群。在10维时空中,最小的旋量具有16个实分量,有三种弦论的守恒超荷恰巧对应于这种情况,它们是类型Ⅰ、杂优弦HE和HO。其余两种弦论含有2个旋量超荷,称为类型Ⅱ弦。其中,类型ⅡA的旋量具有相对的手征性,类型ⅡB的旋量具有相同的手征性。HE和HO二种杂优弦,分别带有E8×E8规范群和SO(32)规范群。类型Ⅰ弦也具有SO(32)规范群,它是开弦,而其余的4种弦是闭弦。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反常自由的,即弦论提供了一种与量子力学相容的引力理论。在这些理论中,HE弦至少在原则上能解释所有已知粒子和力的性质,当然也包括手征性在内。然而,弦论绝非美仑美奂,至少可从四方面对它诘难。首先,人们本将弦论当作物理统一理论来追寻,它的五种不同理论却又给出了五种不同的宇宙,若人类生活在其中的一种宇宙之中,那么其余四种理论描述的宇宙,又是何等样的生物居住其中呢?其次,若将粒子看作弦,那为什么不将它们看作膜,抑或看作p维客体——胚(brane)呢?1994年开始了弦论的第二次革命。此后,五种不同的弦论在本质上被证明是等价的,它们可以从11维时空的M理论导出。M理论的11维真空,能用一个称作11维时空普朗克质量mP的单一标度表征。若将11维时空中的一个空间维度,取成半径为R的圆周,就可以将它与类型ⅡA的弦论联系起来。类型ⅡA弦论有一个无量纲的弦耦合常数gs,它由膨胀子场Φ(一种属于类型ⅡA超引力多重态的无质量标量场)的值决定。类型ⅡA的质量标度ms的平方,给出基本ⅡA弦的张力,11维与10维的ⅡA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略去数值因子2π)ms2=RmP3,gs=Rms。ⅡA理论中经常使用的微扰分析,是将ms固定而对gs展开。从第二个关系式可见,这是关于R=0的展开,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弦微扰论中没有发现11维解释的原因。半径R是一个模(modulas),它由带有平坦势的无质量标量场的值确定。若这个模取值为零,对应于ⅡA理论;若取值无穷大,则对应于11维理论。杂优弦HE与11维理论也有相似的联系,差别在于紧致的空间不再是圆周,而是一条线段。这个紧致化会产生两个平行的10维切面,而每一面又对应于一个E8规范群。引力场存在于块中。从11维时空更能说明,为什么采用E8×E8规范群才会是量子力学“反常自由”的。早在20世纪初,德国女学者诺特(A.Noether)证明了一条著名定律:对称性对应于某一种物理守恒定律。电荷、色荷,以及别的守恒荷,都能看成是诺特荷。某些粒子的特性在场变形下保持不变,这样的守恒律称为拓扑的,其守恒荷为拓扑荷。按照传统观点,轻子与夸克被认作是基本粒子,而单极子等携带拓扑荷的孤子是派生的。是否能颠倒过来猜想呢?即猜想单极子带诺特荷,而电子带拓扑荷呢?这一猜想被称作蒙托南-奥利夫(Montonen-Olive)猜想,它给物理计算带来了意料不到的惊喜。带有e荷的基本粒子等价于1/e的拓扑孤子,而粒子的荷对应于它的相互作用耦合强度。夸克的耦合强度较强,因而不能用微扰论计算,但可用耦合强度较弱的对偶理论计算。这方面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由印度物理学家森(AshokeSen)取得的。他证明,在超对称理论中,必然存在既带电荷又带磁荷的孤子。当这一猜测推广到弦论后,它被称作S对偶性。S对偶性是强耦合与弱耦合之间的对偶性,由于耦合强度对应于膨胀子场Φ的值。杂优弦HO与类型I弦可通过各自的膨胀子场联系起来,即Φ(I)+Φ(HO)=0。弱HO耦合对应Φ(HO)=-∞,而强HO耦合对应Φ(HO)=+∞。可见,杂优弦是I型弦的非微扰激发态。这样,S对偶性便解释了一个长期令人疑惑的问题:HO弦与I型弦,有着相同的超对称荷和规范群SO(32),却有着非常不同的性质。在弦论中,还存在着一种在大小紧致体积之间的对偶性,称作T对偶性。举例来说,ⅡA理论在某一半径为RA的圆周上紧致化和ⅡB理论在另一半径为RB的圆周上紧致化,两者是等价的,且有关系RB=(ms2RA)-1。于是,当模RA从无穷大变到零时,RB从零变到无穷大,这给出了ⅡA和ⅡB之间的联系。两种杂优弦间的联系,虽有技术细节的不同,本质却是一样的。弦论还有一个定向反转的对称性,如将定向弦进行投影,将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扭曲的非定向开弦和不扭曲的非定向闭弦。这就是ⅡB型弦和I型弦之间的联系。在M理论的语言中,这一结果被说成:开弦是狄利克雷胚的衍生物。有质量的矢量粒子有3个极化态,而无质量的光子只有2个极化态。无质量态可以看作是有质量态的临界状态。在4维时空的庞加莱对称性中,用小群表示描述光子态。小群表示又称短表示,这一代数结构可以推广到11维超对称理论。临界质量也会在M理论中重现。由诺特定理,能量和动量守恒是时空平移对称性的推论。超对称荷的反对易子是能量和动量的线性组合,这是超引力的代数基础。然而,两个不同超对称荷的反对易子,却可生成新的荷。这个荷称作中心荷Q。对于带有中心荷的超代数也有一个短表示,它将与M理论的非微扰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