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七结合七推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探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新途径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2007年5月10日)【摘要】近几年,苏州市科协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探索、创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程”,以“科普五结合五推进”的活动形式,依托社会科普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力加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构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公众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形成合力,开创了政府统一领导,科协组织协调,社会共同参与,深入实施“科学素质工程”的良好局面,科普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推进了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关键词】纲要素质活动一、科普与素质行动相结合,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一)加强领导,搭建科学素质工作组织架构。自2004年苏州成为中国科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试点城市以来,市政府把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将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列入苏州建设国际新兴科技城市十大工程和“苏州市提高市民文明行动计划”之中,市科协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主要牵头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作为当前科普工作重点来抓。并在2005年5月以市政府名义全面启动“全民科学素质工程”,12月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实施意见》,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出了总体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同时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26个部门组成的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协,苏州五市六区已全部成立了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2(二)加大投入,提供有效的政府财政保障。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科普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开展,在科普经费逐年增加的基础上,2006年6月,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财政对科普经费投入达到人均5元以上。11月又颁发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提出科普专项经费从2006年开始,每年在2005年人均1元的基础上,以人均0.8元的额度逐年递增。市政府为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门设立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决定从2006年开始,从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中安排10万元,奖励中小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取得的科技成果。2007年,苏州人均科普经费已达2.6元。(三)开展调查,为科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市科协把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程作为科普工作服务“两个率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确定从2003年始,苏州市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制度。为使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调查工作参照国际通用以及中国科协的调查样本和评价体系,结合苏州实际,与市统计局合作进行,获得苏州市民科学素养的量化数据,2003年、2005年,苏州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6.05%,6.15%。根据调查显示数据,市科协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加大科普工作力度,通过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科普活动,着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四)编印读本,为市民送上科学精神食粮。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的实施,市科协根据中国科协《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编撰了《市民科普读本》,一套共7册,130万字,并由古吴轩出版社正式出版。《读本》在内容上编入了各学科最基本的、最新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通俗性、趣味性,力求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让市民通过阅读了解科学知识。市科协已陆续将5万册《市民科普读本》送到市民、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农民和学生的手中,深受大家的欢迎。二、科普与公众生活相结合,推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一)科技讲座常办常新,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市科协在科技大楼常设科技讲座,并会同姑苏晚报开设市民课堂,采用媒体推介、市民自愿参加的办法,每周举办1-2次,每次座无虚席,成为市民充电学习的好去处。“科技大楼的科技讲座”在苏州口碑相传,科技讲座越办越红火,今年“五一”期间,参加科技讲座300期、市民课堂1003期的纪念庆祝活动。从04年开始,市科协还依托市老科协的科普讲师团,编制科普讲座“菜单”送到社区,让更多的市民不出家门就能品尝到科普大餐,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二)举办百姓科普广场,丰富现代科普内涵。从03年开始,市科协每月在观前街玄妙观广场举办一次“百姓科普广场活动,采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形式,科普与文艺相结合,活动中有科普知识问答、科普文艺演出、科普咨询等,专家与百姓面对面,宣传科学知识,通过“百姓科普广场”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在亲身参与中体验身边科学,体验科普活动的时代特点,体现科普与人文的交融,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健康向上、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普文化娱乐,受到市民的欢迎。“健康苏州,和谐社会--健康伴我行”、“科技以人为本,科学防灾减灾”等近50场主题广场宣传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市民的参与,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三)科普电影进社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本着为群众“走进科学,提高素质”服务的宗旨,采用放映电影的大众传媒方式,组织科普电影走进社区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生活。每次放映都有近千名居民前来观看。《毒品—致命的诱惑》、《来自澳洲的启示—大自然的主人》等一些科教片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从04年开始,已陆续在社区放映了66场科普电影,取得了较好的放映宣传效果。从今年1月份开始,市科协会同苏州电视台在综合一套频道开设《科普大篷车》栏目,每周一档,宣传普及科普知识。(四)组织市民科普游,寓教于乐倍受欢迎。市科协精心策划科普游活动,编制科普游线路,将科普游融科普教育与休闲旅游于一体、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与春游踏青、旅游观光结合起来,通过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将科普教育融于春游踏青之中,寓教于乐,让市民们在休闲旅游中,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近年来,已有数万名社区居民参加了市科协举办的“看苏州高新技术发展,看苏州现代化建设”、“看姑苏新貌”等主题科普游活动,每年都有5000余名市民参加科普游活动,通过科普游活动,促进了市民的身心健康,使市民们在快乐科普中感受科学的真谛。三、科普与精神文明相结合,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一)建社区科普协会,把科普工作做到城区的最基层。在深化开展科普工作中,市科协加大社区科普网络的建设力度,在全部建立街道科协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区居委会科普协会,目前,全市已4建社区科普协会215个,科普志愿者发展到6000多名,使科协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有许多社区积极开展创建社区“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密切联系社区科技工作者,发挥离退休科技人员的作用,把有形的“家”建在科技工作者的身边,把无形的“家”建在科技工作者的心里。成立后的社区科普协会,有章程、有规划、有科普志愿者队伍、有科普活动室,为街道、社区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二)创建科普特色社区,推进社区文明建设。市科协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开展争创科普文明街道(社区)活动,各级科协组织以创建为契机,注重抓亮点、抓典型、抓设施建设、抓特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已有52个街道创建成省级科普文明街道,27个社区创建成省级科普文明社区。社区科普活动与文化生活有机的结合、科普文艺演出、社区居民才艺展示、科普讲座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道前社区的“科普苑”、胥虹社区的“民间收藏博物馆”、玉兰社区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园”等科普活动场地赢得社区居民的赞誉。(三)以创建为抓手,带动全市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全面发展。市科协在全市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创建活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市一区全部创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市(县、区)。金阊区、平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已列为全国科普示范市(县、区)创建单位,创建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城乡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的全面发展,市级科普文明示范镇38个。创建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我市以实施“科学素质工程”为主线的科普工作日益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四、科普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推进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一)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培养青少年动脑动手能力。每年市科协会同市教育局围绕素质教育组织开展“五个一”科技系列活动,即每年举办一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次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次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赛、一次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一次大型青少年创新科技报告会。每年全市约有200多所学校近万名在校中小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送交作品达800件左右,获得市级以上奖项作品达600余件;有30多所学校200多名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参赛学生们通过计算机编程、动手制作等,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学生们在参加市、省、全国的机器人竞赛中捷报频传,并在国际机器人竞赛中多次获得金奖;每年约1000名中小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寓教于乐,学生们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科学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5(二)专家与学生面对面,“大手拉小手”生动感人。市科协组织学会与学校科普结对,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学会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深入到学校作科普报告,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科学知识。同时,市科协借国际科联大会、院士论坛在苏召开之际,组织国内外资深知名院士到大学、中学、小学与大中小学生座谈,作科普报告,增强了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科学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动手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了中小学生科学素质。(三)创办科学工作室,搭建课外科技活动平台。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04年,市科协投资35万元创办苏州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内设“青少年机器人工作室”、“少儿劳技工作室”。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适应青少年特点的机器人创意、少儿劳技制作等主题活动,举办青少年机器人专题讲座,邀请优秀科技辅导员作“走进机器人世界”、“机器人制作大比拼”等科普讲座和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讨会,使青少年了解了机器人操作基本技能。在市科协的指导下,各市、区创办各类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11所,金阊区彩香街道青少年科技创新室,沧浪区玉兰社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园,张家港市新城社区青少年机器人工作室,吴江市星空小天地、地学科普展览馆、汾湖百草园、生物广角镜等未来工程师工作室为青少年提供很好的科学实践活动场地。五、科普与兴农富民工程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村,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苏州市科协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林局等部门联合在全市组织开展“百名科技专家进村入户兴农富民工程”在农村培育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示范村,使其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基地,优良品种推广的生产基地。2006年,建立了由380名专家组成的兴农富民工程专家服务团,对接了242个村、对接农业科技项目243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8项,通过科技培训、成果转化、典型示范、信息服务等有效途径,带动12438个农户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二)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培养一支农民致富骨干队伍。建立了由组织部、科协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组织体系。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农林局等部门通力合作,利用党校、农民科技学校等载体,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素质培训,各级科协组织加大技术与农户直接对接的工作力度,建立了“专家+基地+农户”、“专家+项目+农户”、“专家+经济合作体+农户”的技术直6接指导运作方式,使培训的方式和思路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实现了农业科技项目立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农民科技素质培训致富农民的有机统一,提高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每年培训30余万人次。(三)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农林局在农村建立科技推广示范基地76个,精心组织学会与当地专业合作社、农技协密切合作,与种养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紧密挂钩,组织科研力量进行联合攻关,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