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社会,古代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可视为美学的起源。二、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其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别的艺术概论。三、美学是怎样提出的?1735年德国理性主义者、普鲁士哈列大学哲学教授鲍姆加登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了感觉学(美学)这一名词和概念;1750年他出版了《美学》第一卷,书中使用了“埃斯特惕克”(感觉学,即美学)这个术语。鲍姆加登继承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发现人类知识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比如知识系统逻辑学在研究,意志、道德有伦理学在研究,但感性系统却没有专门学科去研究,他建议建立一门新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问题,他把这门新学科取名为“埃斯特惕克”,即感觉学(美学)。后来,康德、黑格尔等人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都纷纷沿用了这个名词,并加以系统化和完善化,最终使美学这门学科确定下来。在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人是王国维,他的《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等著作都是借鉴西方美学思想和方法写成的。他主要吸收的是康德和叔本华的美学观点。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向我们比较详尽、系统地介绍和传播了西方的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成就以及代表人物、作家等。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哪些方面?2(西方美学史上,读美的本质的探讨,分为3个层面:精神层面、客观现实层面以及社会生活层面。精神层面:1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现实中一切事物的美都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理式是客观事物的根源,客观事物并不是真实的世界,“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2康德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是具有没有目的又合目的性的形式。在审美趣味判断中,美是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的形式。没有目的即没有客观目的,与概念利害无关。只有符合这种目的性概念的事物才是完善的、好的、美的。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感性的实在是有理念生发出来的,是理念的客观性表现。真正的美是艺术美,在艺术美中“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指作品的“意蕴”的显现。此理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4克罗齐:直觉即表现.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他还认为,自然无所谓美,自然的美是直觉创造出来的,自然本身也是知觉创造出来的.客观现实层面:1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脱离美的“理念”或美本身是不存在的,美就在事物之中,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美的事物的体积的大小要合适,要有一定的安排(秩序、结构),要有整一性,在总体和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2达芬奇:他重视自然,反对脱离自然去临摹别人的作品。摹仿自然不是被动的,应该是理想化和典型化的。美不是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在研究物体本身的美,不但强调表现人的精神特征,同时重视比例和谐。《蒙娜·丽莎》就是比例和谐美的典型体现。3荷迦兹:他认为美是现在所讨论的主题,就是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力量,所有这一切彼此校正、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蛇形线条是最美的线条。4博克:他承认美是客观的,肯定美是物体的属性。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性质,美通过感官的终结,在人心上机械地起作用,美的外形很有效地引起某种程度的爱.5狄德罗:美是关系.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一个存在物由于我们注意它的关系(实在关系)而显得美。也就是说,美是客观关系。他把美分为实在美和相对美。社会生活层面: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观点包含两层涵义:第一,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第二,美是活生生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对象,而生活便具有这样的特点。(1)社会生活中人物形象的美。①普通人民②贵族的美人③有教养的人(2)自然美是由于对生活的暗示才产生的。)二、你认为西方美学史上哪些人的观点值的借鉴?为什么?3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哪些方面?二、王国维的“美学观”是什么?4三、对“形神兼备”做美学分析。造型艺术讲究“形神兼备”,就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神”指人物的思想感情、个性等,“形”指人物的外部特征比如表情、语言、动作等。晋代画家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强调绘画要抓住人物逼真的形象特征来表现深刻的内在思想和精神,艺术美如果离开了形,神就无所寄托;如果离开了神,艺术美就变成空洞的没有生命内容的空壳。第四章美的本质初步探索一、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什么关系?二、什么是自由创造?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是由于其中包含了人类最珍贵的特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自由创造就是人的生产实践中的劳动创造。自由是指对自然规律和必然性的认识与把握,自由创造就是按照人类认识到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愿望和要求的物质活动。自由创造是和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对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是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人的自由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的自由创造也是一步又一步发展起来的。由原始社会粗糙的石器到现代精美的生产生活用品等,都是人在认识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基础上进行的,这些都是人的自由创造。三、自由创造有什么特征?第五章真善美和丑一、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美的产生的在人的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人的自由创造必须依靠对客观的必然性的认识才能进行,改造自然和社会要符合其发展规律和必然性,否则,自由创造就无法进行,美也就无从产生。美与真的区别在于:首先,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其次,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民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美是一种情感关照的对象。(2)美以善为前提。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集团、或一定阶级的利益。没有了这最终目的和出发点,也就没有了人类的实践活动,美也就无法产生了。美和善的区别表现为三点:a、与功利的关系不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关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的。善则与功利直接相联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同,善有形式,但是不讲求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则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c、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而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总之,美离不开真和善,但是又有所不同。只有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就是真的时候,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的存在。二、丑的本质是什么?①丑是感性形式中包含的一种对生活和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②丑不等于恶A、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比如行为的邪恶等,恶是本质5性的表现,体现为功利,是善的反面;B、长相的丑是人的生理特征,并不一定和恶有必然联系,以个人长相的丑并不影响其内在品质的美好。③形式丑——包括畸形、毁损、芜杂等。三、现实中的丑与艺术中的丑有什么区别?(艺术中的丑,并不是丑,而是对现实中丑的表现,因而是美,而不再是丑。相比较于现实中的丑,艺术中的丑有以下几个特征:1.艺术中的丑,不是写丑,而是把丑当作美。2.表现形式:拙劣的技术。3.内容上:虚假、错误、腐朽。)第六章美的产生一、美产生于哪些形式?二、主客体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客体是指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化的自然。反过来它又影响主体,凭着它的丰富性才发展了人的感觉的丰富性。离开了客体就无从说明主体的思维、感觉的发展,而离开了主体也无法说明产品(客体)的变化。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美,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从创造美的对象到提高主体审美能力,再去创造新的美,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既是客体的发展过程,也是主体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实践、自由创造起着决定的作用。(PPT)在历史的发展中,人类不断改造自然,自然的物在变,人也在变,人与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实践中,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自然物其关系是辩证的,不是死板的。人把自然改造的越来越美好,自然也促发着人向着美的境界不断的努力奋进,所以自然和人就形成了互动关系。第七章社会美一、社会美有哪些形式?1、首先表现在作为革命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比如那些为争取人类进步、解放事业奋斗者的形象方面。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体现出的献身精神、超人智慧和不寻常的力量,这些人物都是先进的革命实践者的形象。2、表现在劳动产品方面。长在田野里的棉花纺成线、织成布,染上色,绣出美丽的图案,做成各式各样的服装或装饰品等,就是社会美的具体体现。蚕丝更有美感可言。各种建筑、工艺品、手工业品等也是社会美的表现。粮食、蔬菜等被做成各种各样花色众多的食品,再被端上餐桌时,也体现出食品加工者、厨师们精湛的手艺,色香味俱全,更是一种美。人类的各种建筑、工艺品等美,都是社会美的内容。比如唐三彩、金字塔、长城、苏州园林、卢浮宫、城市雕塑等,无一不是社会美的体现。二、怎样理解人内在品质与外在形式的关系?人物形象的美首先是内在品质的美,其次才是外在的形式美。内在品质的美可以弥补外在形式的某些缺陷,而心灵的卑污却不能用外在形式的美去抵消。心灵美的人虽不一定长的好看,但仍能使人感到可爱、可亲,而心灵丑陋的人,即使长的再漂亮,却免不了使人厌恶。当然最好是人的内在美与外在形式美的结合。第八章自然美一、自然美的根源是什么?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6(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联系。也就是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因为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自然美的产生及自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是和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美归根结蒂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二、自然美的现象有哪些?自然美的现象可分为被劳动改造过的自然和未被劳动改造过的自然2个部分。三、自然美的哪些现象对人的生活有暗示作用?第九章形式美一、什么是形式美?形式美是指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形式因素(比如色彩、线条、声音、形体、构图等)有规律的组合。形式美是指事物美的形式中某些共同的特征。人们对美的感受首先是由这些形式引起的,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反复接触这些形式,从而使它们形成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和法则。比如对称是对大量的具有对称特征的事物的概括:眼睛、耳朵、手脚等等。二、形式美有哪些?1、颜色红色象征着热烈、兴奋、积极向上;绿色象征着安静、蓬勃萌动的生命力;黄色象征着明亮、富有、成熟;白色象征着纯洁、高雅、冷艳;黑色象征着凝重、庄严、肃穆、神秘,并且代表着下沉的力量。2、形状圆形显得柔和,方形显得刚劲,三角形显得稳定,高而窄的形状有险峻感,宽而平的形体有平稳感。3、线条直线正直爽朗,曲线优美柔和富于变化,波状线轻快流畅有激荡感,辐状放射线奔放丰富,交错线复杂奥妙,平行线安稳却死板。第十章艺术美一、艺术美中怎样体现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从生活到意象的孕育,即意象的形成。在意象中形象的特征更鲜明更生动,更加符合生活的本质;同时,把艺术家的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