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正红旗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的创作道路老舍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字数达800万字。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编辑出版的《老舍文集》。该文集共16卷,收录了作家1925至1966年的文学著述,按文学体裁分类和写作年代编次,并且根据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校勘。1999年,为纪念老舍百年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老舍文集》出版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老舍全集》计19卷。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把“舒”字拆成“舍”、“予”两字,取名“舒舍予”,后来干脆叫起“老舍”来。之所以这样,是习惯于北方的朋友会面时亲热的叫法,如“老王、老马”等。另外,又有舍己为人、奋发励志、“舍我其谁”之意。生平与创作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1912年,小学毕业,后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于翌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老舍之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老舍即受到残酷迫害。同年8月24日投太平湖自杀。文化界把老舍之死与屈原投江相提并论,认为是“文革”历史上最具英雄主义气概的抗争行为之一。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1968年,经过层层推荐评选,老舍成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后一个候选人。这时,老舍已自杀身亡两年。瑞典文学院通过驻华外交官打听老舍的下落,知道真相后,按照不颁奖给死亡作家的成例,把奖颁给了同样来自东方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老舍的性格:(1)具有一般有正义感的穷人的特征:刚强、义气、骂世、乐观。(2)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和同情人、爱人的正直、善良的品格。从老舍的创作生涯看,老舍的小说可分为前期小说与后期小说。前期小说主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离婚》。后期小说主要有:《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1、《老张的哲学》这是一部最先体现了老舍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与美学趣味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情节不复杂,作者用讲故事的笔调叙说了“老张”这个人颇具“色彩”的种种恶行、丑态、毒心。老张如此的“作为”,都是基于他的“哲学”:钱本位而三位一体,即“营商,为钱;当兵,为钱;办学堂,也为钱。”2、《赵子曰》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一群年轻大学生的生活。背景是五四时期,地点是北京一个“专租学员包办伙食”的天台公寓。主要人物是“赵子曰”。赵子曰是处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间的一位“新人物”,他的人格是双重的:既荒唐又还保有正直。他平日生活的科目就是:叉麻将,上馆子,唱京戏,用一点匹夫之勇来满足虚荣心。同时,他也有一定的正义感。当书中的另一个人物李景纯真诚地规劝他不要如此混日子,要走正道时,他真城地表示了感激,并由感激,生发出对昔日行为的悔恨,最后也确实觉悟了。3、《二马》这是老舍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小说写了马氏父子(老马与小马)远离祖国到英国的伦敦经营古玩生意的种种喜剧和悲剧。小说中的两个人物一老一少,分别代表着中国的两种文化:一种是新文化,一种是旧文化。小马,代表着新文化的理想。他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操。但是,由于老舍在写这个人物的时,既没有相应的感性体验,更没有清醒、准确的理性认识,加之艺术上的“趣味性”追求,使这个人物显得“空空荡荡”,“一点也不像个活人”。“老马”——马则仁,却写得相当成功。老马这个人,诚如老舍自己所说:“不好,也不怎么坏;他对过去的文化负责,所以,自尊自傲;他对将来一片茫然,所以又无从努力,也不想努力。他的希望是老年的舒服与有所依靠。他认为,若没有自己的子孙,这个世界就将是非常孤寂、冷酷的。他的背后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而只有一个儿子;他不太用心,因为事事都已有了准则,所以,他很安详,也很无聊,他是一位标标准准的“老中国的儿子”,是一位有时让人感到很可爱,有时又让人感到很可恨的人物。老舍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一方面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批判了民族文化的某些病态。相比较而言,“理想“一面的表达显得薄弱、模糊,而“批判”方面的表达则鲜明突出且生动、深刻。4、《猫城记》1932年,他创作了《猫城记》。这部小说,由于在取材和思想倾向把握方面的失度,以及在艺术处理上的失当,成为了老舍创作的一部失败的作品。老舍在《我怎样写〈猫城记〉》一文中说:“〈猫城记〉据我看是本失败的作品。”这种失败的原因,从艺术手法上讲,主要是老舍舍弃了自己擅长的讽刺、幽默的手法,而“故意的禁止幽默”;从立意上讲,主要是老舍刻意想“深刻”,但又不知如何深入现象中挖掘、寻找哲理的结果;从审美观照上讲,主要是老舍脱离了“真的社会与人生”,与他追求的取材的“实在性”相背离的结果。5、《离婚》1933年《离婚》这部长篇小说的问世,既标志着老舍反省的成效,也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离婚》的情节也不复杂,写的是北平(即北京)财政所的一些公务人员的生活。其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的性格及生活、命运。一个是老张,一个是小赵,一个是老李。老张是个圆通的人物,他处理事情十分事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也不佳:儿子被当作共产党给抓起来了(他儿子其实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与共产党毫无关系),他自己也由此被解雇,失去了工作。老李是一个老实人。他信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信条,是一个身处黑暗环境中规矩人。但是,他的命运也不佳。他不知因为何事得罪了上司而无法在财政所再呆下去了,只好辞职回乡。老舍一方面对老张、老李这两个人生活的环境的黑暗给予了揭露,另一方面也对这两个人自身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讽刺。小赵,是三个主要人物中被老舍否定的人物。这个人是个强人,他神通广大,而又为非作歹。不仅像老张、老李这样的人怕他,就是他的上司也怕他三分。从小赵的实际表现看,他很像一个法西斯分子。像这样的一个人,他生活在小公务员的圈子里,必然会与人产生矛盾,因为他要害人,而首当其冲者,自然是像老张、老李这样的老实人。老张奉行“惹不起而躲得起”的策略,但是,正如老李所说,小赵就像飞机一样,飞机掷炸弹是没有眼睛的,因此,老张、老李都深受小赵之害。最后,为了解决人物之间这种矛盾,老舍写了一个侠客式的人物于二,于二暗杀了小赵,矛盾也就解决了,更确切地说,是被老舍用幻想的方式解决了。这一篇小说,虽存在用幻想解决矛盾的弊端,但总的看,仍是老舍前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小说对一般市民生活的把握十分精微;对人物行为的描写、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十分得体,加上其他方面艺术处理的得心应手,都表明这是老舍前期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1传统文化的反思者老舍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濡染而成的、体现于小市民身上的老大中国的种种劣根性予以批判,显示出一种叛逆儒学传统的姿态.《二马》把中国国民性置于中西民族特性的对比中,以独特的角度透视中国传统文化,显示了开阔的文化批判视野.《猫城记》在“猫国”这个“异城”中探讨古老民族的性格和命运,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身上的毒瘤。《离婚》批判由传统文化沉积在男女、婚姻、家庭中随遇而安、消沉疲惫的“好人”哲学,表现作者的文化批判意识已相当自觉。《骆驼祥子》中小福子、虎妞的悲惨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封建家长一手造成的。《四世同堂》老舍的文化批判和文化反思却体现得更趋辩证和全面,既希望在战火中清算传统文化的毒瘤,又满怀更新民族性格的信念,表达了对儒家理想家庭模式的深情眷念。2市民社会的表现者老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是以北京市民社会为中心而展开的,因此被称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老舍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象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在我的心中”。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老派市民: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的,很保守、很闭塞。如:老马、张大哥、祁老太爷、祁瑞宣等。新派市民:漫画式描写,老舍嘲讽的一种新潮而又浅薄的角色。如:赵子曰、蓝小山、《离婚》张天真等。正派或理想市民;侠客+实干家,反映了中国传统小市民的理想。如:《赵子曰》赵四、《二马》李子荣、《离婚》丁二爷等。3、现代幽默小说大师老舍的幽默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渗透的方式,取得了“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的艺术魅力。也就是说,老舍把幽默看成是一种“心态”、一种生命的润滑剂。因此,老舍的幽默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在幽默发展道路上,如果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两部长篇还是“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标示出老舍幽默风格的趋于形成,后虽曾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但在立意“返归幽默”之后,则不再追求表面的笑料,而是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故有了标志幽默风格成熟的《离婚》。“晚饭后,吃了两个梨,为是有助于消化,好早些动手写文章。刚吃完梨,老牛同着新近结婚的夫人来了。老牛的好处是天生来的没心没肺。他能不管你多么忙,也不管你的脸长到什么尺寸,他要是谈起来,便把时间观念完全忘掉。不过,今天是和新妇同来,我想他决不会坐那么大的工夫。牛夫人的好处,恰巧和老牛一样,是天生来的没心没肺。我在八点半的时候就看明白了:大概这二位是在我这里度蜜月。我的方法都使尽了:看我的稿纸,打个假造的哈欠,造谣言说要去看朋友,叫老田上钟弦,问他们什么时候安寝,顺手看看手表……老牛和牛夫人决定赛开了谁是更没心没肺。十点了,两位连半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一天》)前期小说的一般特征1、时代背景的模糊性2、取材的实在性3、人物形象的庸俗性4、风格的讽刺性(1)笔调的调侃性(2)人物形象的可笑性A、可笑的人物性格B、可笑的人物形态C、语言的幽默性第一,奇特的比喻,精巧的夸张第二,聪明的俏皮话第三,相声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后期小说分析1、《月牙儿》1935年,以母女两代为娼的悲惨遭遇为题材的的小说《月牙儿》的问世,既显示了老舍在艺术上的崭新追求,也标志着老舍的创作进入了后期。这种艺术上的崭新追求是:首先,在题材上,从前期主要描写灰色、卑琐的人生,转向诉说被损害与被侮辱者的辛酸。其次,从前期忽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转向着力揭示人物与环境的冲突。最后,在艺术风格上,从前期的“刻意幽默”,转向深沉的抒情;从讲故事的境界,进入诗的境界;从理性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层次,进入感性地体味人物心灵痛苦的层次;从明朗、轻松的喜剧,转向凄凉、忧愤的悲剧。《骆驼祥子》故事梗概: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的祥子,把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的奋斗目标。他以“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做过了”,终于用租来的洋车经过三年努力换来了一辆自己的洋车,但旋即被军阀乱兵抢去。捡到三匹骆驼卖了钱,准备买第二部车,不料又被孙侦探诈去。包车主人为躲避特务追踪,又使他失去了较固定的工作与收入。当准备从头做起时,虎妞设下的“爱情”陷井再次给他带来磨难。迎着一个又一个的打击,祥子仍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但很快又被迫把车卖掉为难产而死的虎妞办理丧事。三起三落的生活历程,最终导致祥子的生活理想最终破灭的悲剧遭遇。小福子上吊自杀之后,他曾有的生活信心与追求完全消失,进而自甘堕落,抽烟、酗酒、偷东西、玩女人、出卖朋友、寻衅闹事,沦为一个道道地地的流氓无产者。《骆驼祥子》24章,15万言,人间书屋1939年初版,15年间先后发行20余版,被译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