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虽有佳肴《礼记》《礼记》二则节选自《礼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虽有佳肴读准字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yáoqiǎngyuèxiào注意停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自由诵读对译注释(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味美美味的菜吃最好的道理好所以困惑(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自我反思自我勉励表示推测促进同“敩”,教导对译注释字词归纳1.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兑命》曰“学学半”同“说”同“敩”,教导2.古今异义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3.一词多义学学学半音xiào,同“敩”,教导学学半学习其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不知其旨也指代“佳肴”“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内容归纳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问题探究问题探究《虽有嘉肴》论证的思路是怎样的?论证思路:重视实践→在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进步与发展。“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深化主旨。《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问题探究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课堂反思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掌握的?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道之行也原文欣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给大家办事),(人人)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因此(家家户户的)门从外面带上而用不关闭。这就叫作理想社会。知识归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jǔmùguānfènwù1.通假字(1)选贤与能(同“举”,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老而无妻)2.词类活用(1)选贤与能(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才干出众的人)(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均为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幼童)3.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大路。男有分古义:职分,职守。今义:成分;职责、权利等的限度。女有归古义:归宿。例句:今义:返回;归还。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指造反。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指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课堂总结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课堂总结试归纳《大道之行也》一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特征。(1)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社会上亲如一家,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得到适当的安排;社会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结构脉络互动论坛探究主题:如何理解和评价“大同”理想?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大同”理想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互动论坛其实“大同”思想也不完全是儒家所独有的,应该是他们总结前人的思想,然后加以具体化的结果。孔子曾说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圣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这足以证明孔子的思想是总结前人的。“大同”理想虽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战乱纷争的春秋时期,是不可能实现的。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文人笔下的理想社会孟子:陶渊明:范仲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凡大同之世,全地大同,无国土之分,无种族之异,无兵争之事……铁道横织于地面,汽球飞舞于天空,……无乡邑(yì)之殊,无僻闹之异,所谓大同,所谓太平也。”康有为《大同书》:“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国家为人民共有,政治为人民共管,利益为人民共享。”孙中山向往的理想社会: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