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点实验室总结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微生物菌种选育重点实验室2016年年度总结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2017年10月9日2一、实验室基本情况辽宁省微生物菌种选育重点实验室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一个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科研创新平台。实验室筹建于2005年并于2010年10月被辽宁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3000平方米,低温菌种保藏库100平方米,大型真菌标本室100平方米,中试车间200平方米,无菌室8个,通风准备室4个。配套实验条件完善,现有大型仪器及其配套设备23余台/套,总价值达580万元,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需要的、稳定的研究队伍。现有人员20人,固定人员16人,客座人员4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5人。二、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总体定位:实验室总体定位为面向全省的微生物菌种选育及应用研究开放性平台。能够承担微生物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吸引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成为辽宁省微生物领域的高层次研究人才培养基地。研究方向:微生物优良菌种选育及开发应用。目标:解决微生物菌种选育及利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支持;在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研究、农业微生物菌种筛选及生产、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研究与开发等领域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三、实验室主要研究成果2013-2016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篇,发表专著1篇,承担各级各类项目3项,获得朝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专利4项。四、实验室服务辽宁省经济、社会有关情况在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面向设施农业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服务,积极推动秸秆生物降解技术的应用。在朝阳县、凌源、喀左、建平地区建立4个示范区,在全省推广面积达到5000亩,对示范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开展菌种及菌种活化剂保存、使用及农药肥料配套使用方法等方面培训,培训农民达1400人,培训技术推3广人员100人,发放相关技术资料4500份,使农民熟悉掌握秸秆降解菌及菌种活化剂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协助合作单位-辽宁宏阳生物有限公司建立两条菌种生产线,年产5000吨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并与辽宁兴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对畜禽粪便进行发酵生产有机肥。目前已经研究出一种畜禽粪便发酵菌剂,能够有效提高畜禽粪便发酵速度;已经与合作单位-朝阳兴河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建成3条有机肥发酵隧道,利用隧道式有氧发酵技术发酵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具有明显缩短发酵周期,减少养分损失,降低抗生素及重金属含量等优点,目前此项技术为国内首创,申请专利(利用发酵隧道快速发酵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已经进入实审阶段。五、实验室开放交流及运行情况1.开放交流情况:实验室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实验室访问和讲学,鼓励研究人员以各种形式加强同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主办及合办了第四届环渤海地区微生物学术研讨会,同时在实验室每年开展室内学术交流2次,室内交流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41篇。派人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交流15人次,提交论文10篇。客座研究员中有4人参加课题研究指导工作,4人次来实验室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2.运行情况:实验室遵循“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与思路,贯彻执行“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设施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前沿,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制定了《仪器设备控制制度》、《药品使用规章制度》、《实验室管理条例》、《科技推广人员培训制度》等,同时,以开放基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基地等方式来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目前,已经与辽宁省一些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有望合作筹建技术合作平台。六、目前承担课题情况一、设施作物高产高效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41.项目简介本项目通过研究设施作物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微生态结构、土壤酶活性与作物产量、产品质量之间关系,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根际互作,确定土壤质量与产量、品质间关系。据此筛选有利于改善设施作物土壤质量的复合菌种,这些菌种可以在设施作物土壤中定殖,并与植物根际形成互作,抑制设施作物土壤病原菌,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养分,为设施作物提供更多的有效养分。同时,研制出能够快速有效发酵农业废弃物(废菌糠、畜禽粪便、秸秆等)的畜禽粪便发酵菌剂,形成生物有机肥,用于设施作物的生产,从而形成一条有效的设施土壤微生态调理技术。通过该调理技术的应用,达到改善设施作物土壤微生态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蔬菜有益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通过有益菌与蔬菜根际的互作,达到抑制作物病害,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产品品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数量的目的。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集中在菌剂的研究方面,而对如何有效使用尚缺乏相关研究,本项目完成后,形成一套有效的设施土壤微生态调理技术,在使用方法上有所突破,根据土壤实际情况,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单独或合理配比使用,使本技术的使用效果显著,必将对设施作物土壤的有效利用产生重大影响。2.完成情况(1)采集设施作物土壤样品(不同种植年限,同一年内不同月份)12批次,测试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测试、土壤养分含量测试;同时进行菌种筛选、菌种拮抗试验、室内菌种定殖能力试验,室内盆栽试验等工作。(2)完成了畜禽粪便发酵剂菌种筛选做,确定4株目的菌株,发酵剂配方,进行了发酵效果验证。(3)建成3条有机肥发酵隧道,利用隧道式有氧发酵技术发酵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进行了初步发酵工艺摸索,发酵周期为19-21天,明显好于传统工艺(25-30天)。而且能够降低营养成分损失,螯合重金属,分解部分抗生素,减少环境污染。二、设施农业生物调控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1.项目简介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设施农业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是世界上设施蔬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大中城市基本实现了蔬菜的全年供应,蔬菜的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设施农业具有大棚特殊的建造结构、高集约化生产程度、高复种指数、高温高湿、高蒸发量及肥料施用量大,无雨水淋洗等特点,致使设施土壤质量下降,出现明显的连作障碍。西方发达国家依靠高水平的设施建设、大量的能源投入、科学而精湛的栽培管理技术对设施内栽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营造出一个适于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同时在生产上大量应用人工智能化技术进行机械化和自动化管理,从而实现了作物的全天候生产。我国北方设施农业在近十几年中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但是栽培的关键技术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生产上还存在着许多盲目性。因此,我们通过生物调控技术对设施作物土壤进行调控,,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恢复和维持土壤地力,提高其生产力,达到抑制作物病害,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产品品质,减少不必要的肥料、农药投入。并与机械设备生产厂家合作,研制出适合本技术推广的机械设备,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一套完整生物调控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2.完成情况(1)土壤微生物调查:对使用生物技术的设施土壤采样6批次,发现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在一个生长季的测试中,无论是真菌、细菌、放线菌,在5次测试中,其数值都明显高于对照。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是土壤养分的储存库和植物生长可利用养分的重要来源,其含量高低及周转对植物有效养分起着源和库的作用。微生物也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质量演变过程中,表征土壤质量变化。其数量及种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物土壤肥力的一个指标。七、存在问题及未来运行发展设想1.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无实验室运行经费。实验室组建后科技厅一直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建设和实验室运转,实验室的建设占用了依托单位的大量资金,同时实验室的6运转也靠依托单位支持,对依托单位造成经济负担。高层次科研人员引进难。由于实验室所处地理位置因素,难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考验人员。2.中长期工作设想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多方位争取资金,加大实验室成果转化力度,增加实验室创收能力,实现实验室自我良性发展。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在职人员培训和引进高层次人员,优化人员结构,打造一支思想活跃、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创新团队。提高实验室影响力。凝练科研方向、策划重大项目,带动农业微生物学科发展,使实验室成为具有明显特色和显著优势的农业生物领域的科研创新平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发挥微生物技术及制品在农业生产中作用,为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技术支撑。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