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页(第页)——12014年部分高中学校提前招优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卷人复核人得分【温馨提示】本试卷共有八页,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相应的答题卡内。一、积累演练场。(22分)1.选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憎.恶(zēnɡ)狭隘.(ài)字帖.(tiè)锲.(qiè)而不舍B.挫.折(cuò)自诩.(xǔ)机械.(jiè)间.(jiàn)不容发C.绮.丽(qǐ)玷.污(diàn)恐吓.(hè)玲珑剔.透(tì)D.巢穴.(xuè)脑髓.(suǐ)酝酿.(niànɡ)强.(qiáng)词夺理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A.这件事告诉人们,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无坚不(摧催),无往而不胜。“摧”有“折断、破坏”的意思,“催”有“催促”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摧”。B.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两个人,没想到他们的回答竟然不谋而(和合)。“和”有“和谐”的意思,“合”有“符合”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填“合”。C.两个人兴趣不同,研究领域不同,但(舒殊)途同归,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令人敬仰。“舒”有“缓慢、从容”的意思,“殊”有“不同、差异”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殊”。D.那些错误都是过去的事了,就既往不(究咎)面向未来吧。“究”有“追查”的意思,“咎”有“责备”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究”。3.小刚准备写一篇题为“时光不耽误,学习趁年少”的文章,倡导同学作抓紧当下的宝贵时间学习,为此他抄录了哈佛图书馆的四句训诫作材料,请选出不适合作此文论据的一项()(2分)A.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B.即使是现在,对手也在不停地翻动书页。C.你现在忽略的今天,就是已逝者极度渴望的明天。D.没有艰辛,便没有收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点小错误在所难免,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B.科技引领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苦练内功,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C.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这种模式,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毕业学校考号姓名——共8页(第页)——2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D.李晓的文化散文,曾有十多篇在《学语文》杂志上发表,因为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作者才连篇累牍....地写下去。5.请选出下列语言得体的一项()(2分)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B、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D、尽管只是微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6.名著阅读。(6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4分)雄狮般的面容,牙关紧咬,布满愤怒而痛苦的皱纹,而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是意志,拿破仑般的意志。(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选文所写的伟大音乐家是谁?结合原著,写出他外貌与性格的主要特征,并简述他的一个感人事例。人物:外貌:性格:事例:(2)我国古代有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立志追赶太阳,赶上太阳时,感到焦渴,便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仍感不足,终于渴死。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___________。(2分)7.按原文填空。(6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3)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4)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5)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二、时文欣赏吧。(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3题。(14分)夏日登车盖亭蔡确①纸屏②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注释】①蔡确: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年)因为受其弟蔡硕牵连,被贬知安州。②纸屏:纸糊的屏风。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2分)——共8页(第页)——39.你从第三句中的“独笑”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2分)东方朔救乳母葛洪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10.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但屡顾.帝(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B.帝虽才雄心忍.(容忍)然胡不已.乎(停止)C.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相委.而去(丢下,舍弃)D.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窥谷忘反.(通“返”)11.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告之于.帝B.旁人言.之何陋之.有C.我当设奇以.激之无从致书以.观D.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2分)13.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分)(二)说明文阅读。从微博到微信陆高峰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共8页(第页)——4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14.根据第⑥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1)A句“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共8页(第页)——5(2)B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15.第⑦节说微博能成为“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是因为其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1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作者在分析微博是否会被微信取代之前,特别介绍了博客,因为这三者一脉相承。B.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是大众化,而微信更私人化,但也能“偶遇”陌生人。C.开心网等网站曾受到很多用户的追捧,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备受冷落了。D.国内外已经有语音微博的研发,这为微博和微信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共8分)①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便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骑电动车、三轮车的年轻人。②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因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感到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正常。③这种现象,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④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共8页(第页)——6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因此,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18.分析文章①-⑤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首先___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最后提出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题。(10分)儿子,感谢有你⑴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从打工的地方请假匆忙赶去,尽管我破例打了车,但还是迟到了。敲开你们教室的门,我迎着那些讥讽的目光走到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