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共54分)本卷共2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语出《左传桓公二年》“天子建国”即天子建诸侯,“诸侯立家”即诸侯立卿大夫,“卿置侧室”即卿立下级之卿或大夫,“大夫有贰宗”,即大夫立下级大夫或“属大夫”。“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指士以其子弟为隶级,庶人不再分等级而以亲疏为若干等级之别。总起来说,就是:天子建诸侯,诸侯立卿大夫,卿立下级之卿或大夫,大夫立下级大夫,士以其子弟为隶级,庶人不再分等级而以亲疏为若干等级之别。周王室称王、天子。《诗经·小雅·北山》记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诸侯称国,首领叫公,如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之类。诸侯之下有家族、宗族,首领叫卿、大夫。如历史上有名的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如下图:周王室→王、天子→天下↓↓诸侯→公→→→国↓↓家族→卿、大夫→→家、宗族2上图对天下、国、家的表述一目了然。因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修身:简单地说,就是修身养性。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人要饱读诗书、道德高尚、有一技之长。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家庭。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礼就是制度,制度完善(至)了,彼此之间不会争论、也不必争论;而真正要做到无怨无悔,心甘情愿,那就必须依赖完善的文化,也就是说要“乐至”普天之下,就是普天下(凡是天下),“之”是句中助词无实义,下句的率土之滨,就是率土滨(凡是有水土)。整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选自《礼记·大学》做大事要先从我做起,完善自己的品行,修身养性,然后治理好家事,。具备之后,才有平天下的基本能力。宗法之“宗”,“宀”为房顶,“示”为神主,合指供奉神主之位的庙宇,其原始义为“尊祖庙也”(《说文解字》)。“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白虎通义》)。”宗法制度既以血缘亲疏来辨别同宗子孙的尊卑等级关系,以维护宗族的团结,故十分强调“尊祖敬宗”。2.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解析:材料中宋代学者强调了“明谱系”对维系血缘宗法乃至收摄天下人心的功3用3.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4.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5.“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刚刚开始设立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D.逐渐失去其作用6.《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统治有度B.科举取士,统治有人C.儒学独尊,统治有序D.制度创新,统治有方7.“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试题分析:解答据关键信息:“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轩审刑院”等,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C项正确;A项应该是在汉朝时期,设立中朝,任用亲信;B项材料未体现;D项是在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考点: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点评:宋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枢密院和三司削弱相权。分化事权,加强皇权。枢密使为宋朝设置的枢密院的官职,握有发兵之权,从而分割了宰相的军权;参知政事为副丞相,掌握行政权。与此相关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年代道、路、省州数郡国数县、邑、侯国户数(万)4西汉平帝(1-5)------1310315871223唐贞观十三年(639)10道358----1551缺唐开元二十八年(740)15道----3281573841.3宋开宝(968-975)末------297-----1086309宋宣和四年26路288------1234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变迁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9.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门下省是唐初中央中枢决策机构之一;主掌出纳帝命,审议、驳正中书省之奏议表章。凡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先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退还中书省重拟,当时称做“封还”或“涂归”。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视这一“封驳”制度,他曾对臣下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2。)由此可见,唐初门下省的封驳之职能,多少能减少皇帝决策之失误,有利于君臣及各部门长官集思广益,共商国策。唐初门下省内的长官为侍中二人,主政,行宰相权。主要属官有门下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典仪、赞者、城门郎、符宝郎等。此外,门下省内还设有一个附属机构弘文馆,掌保管、校订图书和教授生徒。弘文馆内的官员有学士、校书郎、令史、典书等。10.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C.反对实行分封制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正确答案: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语出《明夷待访录·辟方镇》黄宗羲从限制君权出发,提出“复方镇”,把中央权利下放到方镇,这样可以既限制膨胀的君5权,又可以防止割据之害。但由于其历史限制,不能提出新的地方行政制度B,C概括不准确,跟黄宗羲的意见相反,A,概括不全面,只概括了第一句的意思。说第一句的意思是要给后面提出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做铺垫。D正确,概括全面准确11.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12.“(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军机处传达上谕的方式:寄信。寄信涉及的内容广泛,程序简单有效,效率高。故选C项。A、B、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考点:军机处点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大臣上传下达,跪奏笔录。其权力来源于皇帝,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但是在另一个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除了要掌握清代的军机除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13.“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14.《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A.孝、廉的选官标准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6C.科举考试的办法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16.传说普罗泰格拉曾收学生欧提勒士教他辩论,双方约定在第一次诉讼中获胜才交学费。……普罗泰格拉控告欧提勒士,要其交学费。普罗泰格拉的如意盘算是如果自己获胜,法庭就要欧提勒士缴学费;如果自己输了,也因学生贏了自己的第一次诉讼,依约定仍要缴学费。但欧提勒士提出如果自己输了诉讼的话,依约定就不须缴学费,如果赢的话,也因为自己“贏了不用缴学费”的诉讼而不用缴学费。这个故事主要反映出古希腊()A.对一招收学生的私学十分兴盛B.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公民间的利益纠纷C.智者学派对民主政治的损害巨大D.把认识你自己作为人的理性的上升过程1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A.甲B.乙C.丙D.丁18.柏拉图建议的理想公民人数是5040人,他特别指出:“共同体的领土应当足以维持一定数量的最有节制的人的生活,但不要再大了,共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