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回扣提纲根据考试说明,综合各地高考信息和近几年各类高考试题折射出的问题,县教研室编写了这套回扣提纲,用于考前重温教材知识、再建教材章节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掌握一些重点问题,树立“理解记忆并举是前提,规范解题和强化训练是关键”的意识。编写本回扣提纲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更好、更快、更准地掌握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关注重点问题和可能出现的考查方向,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技巧。考前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1、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理解教材的目录、引言、章节标题和子目标题、正文和大事年表,不忽视小字、注释、材料、表格和插图,必须落实教材的基本地位不动摇。方法可采取利用零碎时间看、专项看和通看、粗看和细看相结合。2、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高考考核的重、难、热、疑和临界点的内容。方法:经常在脑海中回忆再现某一章、单元、专题的这几点内容,做到烂熟于心,举一反三。3、清楚教材的单元结构和专题结构。方法是总结回顾阶段特征,即按横的阶段总结该阶段多方面的特征;另外是按纵的专题理清其发展过程,做到单元和专题相结合,纵横成网,知识立体化。4、对常规、组合、归类、排序、最佳、逆向、比较同异、材料、综合等选择题的审题解题方法运用熟练。方法是多练、多总结、多问老师、多纠错。5、阅读材料(包括表格、实物图和地图),在材料和教材之间建立联系,归纳材料的信息,判断材料观点正误,形成有效信息后按设问简练作答。方法是精练深思。6、对简述(过程或原因影响)、分析(原因或影响)、概括(特点或表现)、评价(积极或消极,进步或反动,意义或局限,全面或片面,可评人、事、制度、文献、观点,无所不包,甚至是对评价的评价)、比较(同或异)、论证(破题亮论点,正反摆论据(史实),收题说明论证结论)等的大题解题方法运用熟练。方法是细审题,多列解题提纲,并有选择的精心做典型题的规范训练。7、掌握前论后史、前史后论或史论相间的表达规范(推荐前论后史)。方法是精心练些典型题,多揣摩近几年高考题的标准答案的行文风格。8、文字整齐,卷面干净,层次清楚(一定做到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关键词写在醒目的地方,语言要简洁准确)。方法是平常考试多纠正。9、心理稳定,不骄不躁不急不馁,见新题不慌,遇旧题不喜,认真细心审题,合理安排答题时间。使用说明:回扣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教材知识,二是以前所做的典型题目。本提纲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的横向知识整合做简要了解,主要是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第二部分要逐一落实,保证记准记全记牢;第三部分开阔思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应用。建议各校在使用中分如下步骤:第一,学生尝试回忆教材。确定单位时间的复习内容后,在未打开书之前,先回忆教材内容,确认已经记牢、未记牢和已经忘记的,再翻书区别对待。第二,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回忆教材章节子目录,理清基本线索,归纳历史发展主线,从总体上掌握教材。第三,分析单元的阶段特征,注意每一单元内部及各单元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的联系。第四,再现《考试大纲》中所列出的知识点,适当取舍知识。第五,依据回扣提纲,掌握重点问题,同时回顾以前的典型题目。整个回扣阶段,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严格控制复习进度和综合测试次数,保证考前一定能通读一遍教材。同时,要监控回扣质量。第一部分横向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先秦时期1、政治制度:①宗法制②分封制③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2、经济发展:①井田制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生产技术的进步④商业的发展3、思想文化:①文字的起源②文学艺术的发展③思想争鸣④科学技术二、中国古代·秦朝1、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①皇帝制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选官制度⑤法律制度2、文化:①统一文字②焚书坑儒三、中国古代·汉唐宋元时期1、政治文明:①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②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经济文明: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②手工业的发展③商业与城市3、文化发展:①儒学地位的确立与发展②科技思想与实践③文学艺术四、中国古代·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农耕经济的发展:①农业②手工业③商业与城市④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文化:①思想批判②艺术成就③文学成就五、古代世界·希腊罗马1、政治制度:①雅典民主政治②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六、近代中国·晚清时期1、列强侵华:①发动战争②攫取特权2、中国的抗争与探索:①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②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3、思想变革:①新思潮②洋务思潮③维新思潮④民主共和思想⑤新文化运动4、经济结构的变动: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洋务运动③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七、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反抗外来侵略2、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3、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4、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毛泽东思想的产生5、近代生活的变迁:①社会变化②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③媒介的发展八、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1849-1978年)1、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①政权建设②制度建设③法制化建设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①工业化的起步与发展②三大改造③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3、对外关系的发展:①外交政策②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③70年代的外交成就4、科学文化成就:①科技进步②“双百方针”③教育发展九、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民主法制建设:①平反冤假错案②政治体制改革③法制建设④基层民主选举2、祖国统一:①“一国两制”理论②香港、澳门回归③对台政策3、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①改革开放政策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③对外开放格局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对外关系新发展5、思想解放:①十一届三中全会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社会生活的变迁: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城市化进程加快③信息技术发展3十、近代前夜的世界1、新航路开辟2、殖民扩张3、思想解放:①文艺复兴②宗教改革十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西方世界(1640-20世纪初)1、政治革命: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②欧美代议制的确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制、法国的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2、经济革命:①工业革命②第二次工业革命3、科学革命:①经典力学②进化论③蒸气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4、思想革命:启蒙运动5、工人运动: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巴黎公社③列宁主义诞生十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世界1、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①十月革命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斯大林模式十三、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1、经济格局的变化:①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②经济区域集团化③世界经济全球化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⑤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2、政治格局的变化:①两级格局的形成②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③两级格局的瓦解十四、近代以来的科技思想文化1、科学技术的发展2、文学艺术的成就第二部分教材知识梳理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②宗法制的内容与作用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重要内容、历史影响)②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平定叛乱、设中朝和刺史、实行推恩令)③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威胁集权)④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割相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⑤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三省、设中书省)⑥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丞相,设内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①基本特点: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沿革清晰;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人治高于法治;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②影响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的民主政治:①产生的历史条件②主要内容③历史影响2、罗马法:①主要内容②历史作用③对人类历史的影响4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①《权利法案》的内容与作用②责任内阁的形成与影响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的特点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①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②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同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①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与影响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政体特点与发展演变四、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人民反抗斗争:(1)侵华: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2)反抗:①虎门销烟②太平天国③义和团运动2、辛亥革命:①革命的过程②历史意义3、五四运动:①五四运动的过程、特点、五四精神②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诞生标志②意义2、巴黎公社的出现及经验教训3、十月革命:①革命的基本过程②历史意义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②工人运动③国民革命④武装割据⑤合作抗日⑥解放战争六、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①政权建设②法制建设(《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2、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①“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②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标志、主要成就、意义)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①理论的提出与内涵②香港、澳门回归③台湾问题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1、两极格局的形成:①冷战政策及其内容②格局的形成③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多极化趋势:①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②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的解体与影响、多种政治力量的成长)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②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③新时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①精耕细作(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建设、男耕女织的模式、农书)②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③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生产组织形式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从土地制度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基本的土地制度;从农业生产结构看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看,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①主要成就(金属冶炼、防治、制瓷)②发展特征:手工业发展与农业紧密结合,并且受到农业的制约;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手工业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统治者在政策上的一5贯影响,导致手工业发展具有落后性,规模有限。3、农耕时代的商业:①商业发展概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起源早,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市场交换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世界的冲击1、新航路的开辟:①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海上通道②整体世界开始形成2、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①早期殖民的特点②荷兰与英国的殖民扩张③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3、工业革命:①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②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4、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①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②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影响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三、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冲击(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1、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①瓦解原因(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商品倾销)②表现(小农经济破产、新的经济因素出现)2、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曲折发展:①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背景与表现)②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重要发展阶段、发展原因与阻碍因素)③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