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类项十专题知能演练(十三)【日积月累】1.(2012·镇江调研)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面对一个可能陷入“失去十年”的欧洲,一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美国,中国最好选择卧虎藏龙。为什么不得不选择卧虎藏龙?因为国内宏观环境不稳定。B.在目前戏剧日渐式微....的情形下,似乎还独有这个“胡乱套”的豫剧,未见衰败蔫垮,不靠官办俸禄,活得有滋有味。C.多少单位人浮于事....,就像庙里有不撞钟的和尚,有人才不去聘用,有天才难发展。D.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不足为训....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2)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王勃《滕王阁序并诗》)(3)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荀子《劝学》)【专项提能】1.(2012·宁波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清平乐·怀人【宋】赵崇嶓莺歌蝶舞,池馆春多处。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泪满啼红。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1)简析“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的语言特色。答:(2)画线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答:2.(2012·许昌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淮村兵后南宋·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答:(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答:3.(预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不见[注]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一种并作赏析。答: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雪晴晚望贾岛[注]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注】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1)题目为“雪晴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答:(2)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答: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野水孤舟梁栋[注]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注】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求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累:无罪被迫而死。③杜若:一种芳草。(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答:(2)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答:7.(2012·宁波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清平乐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1)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答:(2)你认为这首词景的描写与情的表达相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答: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南歌子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注],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答:9.(预测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来源:学科网]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来源:学科网ZXXK](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答:(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龁残刍”。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来源:Z_xx_k.Com]10.(2012·杭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途中见杏花唐·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1)首联与宋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情感上有何不同?答:(2)这首诗联想丰富,请就此作赏析。答:11.(2012·金华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来源:学科网]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1)请分析“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在写作上的特点。答:(2)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答:答案解析【日积月累】1.【解析】选D。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应该用“轻描淡写”。2.答案:(1)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2)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3)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专项提能】1.(1)答案:词人把满架茂密的繁花比做一片美丽的彩云,把落到水面的片片花瓣比做“一川香雨”,用语新颖工巧,读来顺畅自然。(2)答案:①这两句采用了对面落笔(写己怀人却言对方怀己)的手法。②词人不直写所怀之人怀己,而是以桃李隐喻所怀之人,人愁人怨以至连院中的桃李也都愁怨起来了,这便把人衬托得更加愁苦哀怨,把自己思家怀人之情写得更加深切动人。2.(1)答案: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分析不必面面俱到)(2)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3.(1)答案: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意思对即可)(2)答案:示例一:对比手法。颔联通过“世人”与“吾”,“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意思对即可)示例二:直抒胸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意思对即可)4.(1)【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以及内容与题目的关系。这要紧扣题目中的“晚”和“望”字,并结合全诗来作答。答案: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2)【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指出这两句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并指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即可,不要忽视诗歌所给的注解。答案: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这两句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景色全是望景,这一声清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动人的画面。5.(1)【解析】从内容来看,是一首写景诗,融情于景。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寓意。关于寓意,要结合注解中“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来回答。答案: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没而时隐时现的迷漫景象,寓意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意思对即可,一、二句的寓意分开写亦可)(2)【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颈联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眼前之景结合起来,再结合注解,不难看出作者的无奈与愤激。答案:颈联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愤激之情。(“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说是“报国无门”亦可)【方法技巧】如何鉴赏修辞方法对修辞方法的鉴赏,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方法,并且分析其作用。鉴赏修辞方法的方法技巧如下:(1)在复习时,熟悉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2)重点分析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语言表述要准确、严密。(3)在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4)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时,选两种最明显的修辞方法进行分析,不必面面俱到,但要重点突出。6.(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可抓住上阕中“湖海”“日落”“君山云气”“草木”“缺月”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摹景色。答案: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降临,一弯残月高挂天际。(2)【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应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阕中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如“湖海倦游客”“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吊沉累”“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等,进行分析归纳。答案: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误区警示】(1)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容易就诗论诗,挖掘不出深层含意。如本题吊古伤今的情怀,重点是挖掘出深层含意,即对清明政治的期盼。只分析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就遗漏了答案中的主要部分。(2)不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凭主观印象答题。凭吊屈原,如只知屈原是爱国诗人,紧扣爱国答题,就偏离了答题方向。7.(1)答案:拟人。“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写出随风吹落的破碎窗纸,沙沙作响的情状。(2)答案(示例):不一致。前面写的是荒凉破败之景,对结尾“万里江山”起反衬作用,突出词人心怀祖国河山,尽管现实残酷仍不坠壮志的宽阔胸怀。8.(1)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2)答案:这首词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9.(1)答案: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2)答案:“假寐”更好。“假寐”,即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假寐”到第四句的“卧听”层次清楚。(说“‘不寐’更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10.(1)答案:《途中见杏花》的作者漂泊在外,各种忧思盘结胸间,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的愁绪;宋人叶绍翁早春时节走出户外,忽见邻家墙头伸出一枝俏丽的红杏,想到春回大地,心中充满欣喜和激动。(2)答案:诗人从独自盛开的一枝杏花,联想到自己孤独的身世,牵惹起惆怅、悲凉之情;尾联中想象进一步驰骋,由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往年在长安看到的铺天盖地的千万树杏花,表达了他忆念长安生活、萦注朝中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