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东省六校联考第二次考试历史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4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惠州一中陈绍英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右侧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围剿公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对井田制的破坏B.铁犁和牛耕的使用C.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斗争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3.“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4.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5.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①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6.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2A.政府的支持B.有利的国际环境C.社会性质的改变D.民族独立的实现7.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A.专制制度B.工业经济C.传统儒家思想D.民主制度8.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实业救国②民主与科学③“自强”“求富”④“超英赶美”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9.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春天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C.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10.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①辛亥革命②十月革命③工业革命④邓小平改革开放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④11.“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1924~1927年B.1937~1945年C.1945~1949年D.1949~1956年12.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313.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一九七八年以来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A.西部开放,解放思想B.入世.市场经济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14.“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15.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6.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17.“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19.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主要反映了A.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B.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C.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不平等现象D.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20.“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这项事业”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D.五年计划的实行21.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出现了新的经济学流派,有人认为该流派就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下列哪一主张属于该流派的思想?A.加强自由经济成分,减少国有企业的比重B.通过高福利来消除贫富差距C.完全肯定国家计划的市场改革D.反对经济全球化22.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423.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A.牛顿B.达尔文C.达芬奇D.莎士比亚24.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二、非选择题(25题27分,26题25分,共52分)25.(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材料二: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含义以区别于野蛮落后状态是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材料三: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请回答:(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与古希腊什么因素有关?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为什么对行为、举止要求特别高而对知识与技术次之?(6分)(2)材料二中,“文明”作为区别于野蛮的开化状态的意思,反应了18世纪法国的什么思想潮流?有何影响?(4分)(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7分)国际组织宗旨A上海合作组织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B世界贸易组织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C华沙条约组织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D欧洲共同体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5(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吸收了世界那些物质和制度文明的成果?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那些贡献?(8分)(5)谈谈你对世界文明的看法。(2分)26.(25分)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国家集团或组织处理对外(国际)关系,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丘吉尔(1936年)材料二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谈到外交政策新设想,主要原则是美国呼吁其盟友运用自身的力量来对抗“共产主义的侵略”,美国将只给他们提供建议、物质及武器援助,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夏亚峰:《“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材料三“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邓小平(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以及支撑政策的因素。(7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反映的实质问题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7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初期中苏结盟对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转而实行不结盟政策的原因。(4分)(4)本世纪初以来,世界形势是和平发展为主流,请你举出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4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的认识。(3分)62014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ADACADBBCC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DCDABCDDADAB二.非选择题(25题27分,26题25分,共52分)25.(27分)(1)因素:城邦制度(民主政治或人民主权)(2分)(如答商品经济发展给1分)中国:儒家思想长期教化注重道德(或答中国古代思想重人伦轻自然),小农经济对知识技术要7求低。(4分)(注:深色处是关键点)(2)思潮:启蒙思想,(或理性主义)(2分)影响: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推动法国大革命(推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或推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2分,每点1分,任意答两点,)(3)特点:全面深入学习西方文明(或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思想文化)(2分)原因: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3分,任意答三点3分)影响: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分,如答出具体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全面近代化也可以8给2分)(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