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志鸿优化分章节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4志鸿优化分章节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1.(2012·广东文综,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完成第2~3题。2.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3.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2012·北京文综,4~5)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4.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5.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660米,有许多高峰海拔超过6000米,终年积雪。读图完成第6~7题。6.安第斯山脉不同纬度地段雪线示意图,图中能分别表示安第斯山脉在10°S和45°S雪线分布的是()A.甲、丙B.乙、丁C.乙、丙D.甲、丁7.关于安第斯山在10°S和45°S雪线东、西差异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10°S山脉西侧受海洋影响强,降水多,雪线低B.45°S山脉东侧受巴西暖流影响,降水多,雪线低C.10°S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干燥,降水少,雪线高D.45°S山脉西侧迎西北风,降水多,雪线低(2013·辽宁沈阳调研)读“某地景观图”,完成第8~9题。8.该图片景观反映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热带草原带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9.该图片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蒙古高原B.德干高原C.巴西高原D.东非高原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下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第10~11题。10.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11.图中海拔2100~3000米的高度为云杉林,其成因为()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多降雪二、综合题12.(30分)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联系框图,完成下列问题。(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①太阳辐射强②气温低③空气稀薄(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材料二: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材料三: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1)说明材料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2)楼兰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及解析】课时作业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A解析:由题干可知,“生物泵”作用是调节大气中CO2的浓度,CO2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而该作用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项正确;洋流是在海水密度差异或大气运动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故D项错误;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的结果,B项错误;酸雨则是由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形成的,C项错误。2.B3.A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日本,该界线位于37°N左右,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北界。第3题,日本周边环海,气候海洋性显著,加之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北界纬度较高。4.C5.A解析:图中山地海拔近8000米,北坡山麓地带海拔为3000米左右,南坡山麓自然带为雨林季雨林带,该山地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图中北坡针叶林带的上界比南坡更高。南坡为迎风坡,受来自印度洋的气流影响降水量大,雪线海拔较低。山麓海拔不同是造成南北坡基带差异大的原因。6.C7.D解析:在10°S附近安第斯山脉西侧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西侧雪线位置高;在45°S附近安第斯山脉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西侧雪线位置低。8.B9.D解析:第8题,图示景观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反映的是热带草原带。第9题,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10.C11.B解析:第10题,所见自然景观是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11题,该山地的北坡受地形抬升而多地形雨,故分布有云杉林。12.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③①。(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13.答案:(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2)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使干旱地区更干旱,因此,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关联,说明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活动起加剧作用。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