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学案高一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授课日期:2014年3月11日主备人:范清洋校对人:梁娟【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⑴四大经济区域的基本内容。⑵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自主学习】:(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阅读教材P11,完成下列问题)思考1、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哪四大经济区?四大经济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各自的经济特征是什么(包括各自经济状况及成因)?这反映了当时(从战国到东汉)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自主检测】:★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2、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A山东经济区B山西经济区C江南经济区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3、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发展③人口稠密资源贫乏④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自主学习】:(二)人口迁移思考2、(阅读教材P11--12,完成下列问题)中原人口南迁呈现出哪三次高潮?为何会出现人口南迁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自主检测】:4、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B、社会环境C、封建统治D、民族关系5、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A.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C.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自主学习】:(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阅读教材P12--14,完成下列问题)思考3、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并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自主检测】:★6、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①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②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③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④北方战乱频仍⑤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励农耕⑥南方相对安定2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⑥7、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材料三:教材P12第一段小字。材料四:中国历代政治中心的转移,从经线来看,总体呈自西向东的趋势;以纬线观之,则时南时北。……政权南移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主要有三次:晋代…;宋代…;元末明初…。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有哪些?【自主学习】:思考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哪些影响?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自主检测】:8、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713511211448该表所能反映的是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能力提升】:1.(2012·安徽卷)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2、★合作探究:20多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的许多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需求量比较大且工资较高,从而吸引了内地大量农民工涌入这些地区,形成了延续多年的“民工潮”。而近年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和市场结构的变化,特别是长三角各城市新员工平均工资比广东高,而且广东地区的企业在用工要求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民工潮”骤然演变成了“民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是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请思考:当前的民工潮与古代的人口迁移有什么区别?3、★★合作探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观点:观点1: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是件好事,促进了江南的开发。观点2:南方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江南的开3发没有什么好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知识链接】:1、区域经济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2、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农耕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知识整理一、区域经济根据司马迁的划分,汉代全国经济可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1、山东、山西地区:①地理位置:山东指河南崤山以东,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原;山西指河南崤山以西。②特点及地位: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其中山东是汉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③原因:地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政治中心的影响。2、江南地区①特点及地位:江南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差距较大。②原因:江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人口稀少,生产技术的落后。3、龙门碣石以北地区①地理位置:龙门碣石以北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②特点及地位: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③原因:土地比较贫瘠,气候十分寒冷,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合农业生产。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二、人口南移1、第一次高潮:①时间:两晋之际②原因: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八王之乱;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2、第二次高潮:①时间:唐安史之乱以后。②原因: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3、第三次高潮:①时间:两宋之际之际。4②原因: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4、影响:⑴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⑵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⑶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①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②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③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④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⑤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江南⑥气候变迁的影响。2、过程:1)南方开始开发:①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初步开发)②表现:农业: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手工业和商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城市:出现建康等大城市。2)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①时间:中唐以后,安史之乱后。②表现:无论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都在加速发展江西湖南成为粮食基地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3)进一步发展。①时间:北宋②表现: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都城的选择依靠南方经济4)南移过程完成.①时间:南宋②表现: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成为“天下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3、经济重心南移影响:①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②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③促进了民族融合。④后来,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4、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启示: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②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③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5高一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后作业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2、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客观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自然条件的差异D、统治政策的差异★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①自然条件②人口密度③开发早晚④生产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①阶级矛盾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③民族矛盾④人地矛盾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5、胡人多衣皮,而中原地区的人多衣布。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风俗习惯的差异B.经济形态的差异C.气候条件的差异D.传统审美观念的差异★★6、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A.生产力大为改观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D.社会环境稳定★7.(2011·海南单科·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8、南宋时,苏、湖、常、秀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C.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D.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9、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A、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10.(2009·全国文综一·15)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6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C.经济格局变化D.疆域面积大小★11、下列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A、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B、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发达的城市C、南宋“苏湖熟,天下足”D、北宋定汴京为国都12、(2011·上海单科·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两宋二、非选择题(2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材料三: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高统计时间历时最高洪水水位上升平均每年上升量新石器时代至汉2300年0.2m0.0087cm汉至宋元1400年2.3m0.164cm宋元至今800年11.10m1.39cm材料四: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朝代年数水灾次数平均几年一次唐代2891618宋朝(金)3176357元朝91165.6明朝276664.1清明268624.2---材料二、三、四均摘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长江流域开发的情况(要求表述成文)。要求:评述内容应包括开发的过程及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谈谈你个人的认识。高一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自主检测1—4DBBBA6-8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