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研项目研究目标任务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工作区范围工作周期(月)研究目标任务主要科研工作量预期成果1内乡北部地区银洞沟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规律及矿体深部空间定位预测研究内乡北部湍源地区181.通过对矿集区和典型矿床区的地质调查工作,探讨典型矿床构造-岩浆形成和演化对矿床的控制作用;2.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探讨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型;3.选取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主要勘探线剖面,开展高效能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等方法试验,优选物化探勘查技术方法组合;4.在总结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成矿预测,优选找矿靶区。1.1:5万区域成多元信息成矿预测图编制1000km2;2.矿床点(异常)调查20个;3.1:2000地物化综合剖面10km;4.岩矿分析样(金、银、铜铅、锌)100件;5.稳定同位素测试(硫、碳、氢、氧、铅)40件;6.氩—氩法同位素测试3件;7.Re-Os测年3件;8.SHRIMPU-Pb测年3件;9.微量元素测试40件;10.稀土元素测试20件;11.化探样品分析300件。1.提交研究报告及相关附图、附表等资料;2.形成在北秦岭构造带具有示范意义的银多金属矿综合勘查技术,建立以寻找隐伏矿和深部矿为主攻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模型。3.提交银多金属矿找矿靶区2-3处。4.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篇;2豫西伊洛河流域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研究豫西伊洛河流域18选择豫西伊洛河流域嵩县、栾川、卢氏、洛宁四县典型金、银、铅、锌和钼等地矿山,研究伊洛河流域岩石、土壤、沉积物、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研究典型矿山不同介质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筛选废弃地重金属元素超富集植物或优势植物;建立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环境重金属评价方法和污染模型,建立豫西伊河洛河流域典型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模型。1.豫西有色金属矿调查20-30处;2.典型有色金属矿污染调查评价2-3处;3.环境污染评价2-3处;4.矿山、尾矿样品测定150件;5.土壤样测定150件;6.水样测定(含淋虑水样)70件;7.植物有毒有害元素测定80件;8.植物样鉴定60件;1.提交项目研究报告;2.建立典型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模型(污染模型)及建立伊河洛河流域典型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模型;3.公开发表论文1-2篇。地质科研项目研究目标任务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工作区范围工作周期(月)研究目标任务主要科研工作量预期成果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分析技术在典型多金属矿分析中的应用研究181.摸索出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多金属矿中不同含量范围的主、次、痕量元素的不同前处理方法;2.综合考虑样品溶液的基体干扰、光谱干扰、质谱干扰、以及待测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对影响测试结果的各个因素开展逐项研究。3.建立等离子体发光谱法测定多金属矿中K、Na、Ca、Mg、Fe、Ag等主次元素;4.建立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多金属矿中稀土元素15种及Li、Rb、Nb、Ta、Tr等稀散元素。样品主、次、痕量元素分析,仪器分析条件最佳化实验,不同前处理分析结果比对实验,准确度试验,精密度(含测量方法的重复性限及再现性限)试验,干扰试验,方法比对,外协工作。1.提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分析技术在典型多金属矿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及相关资料;2.提交地方标准报批稿1-2份;2.公开发表1-2篇科研论文。4地质样品中贵金属元素(铑、铱)大型分析仪器测试技术体系研究181.研究金、银、铂、钯、铑、铱的绿色环保测试技术,探索封闭溶矿、微波消解等高效前处理手段,研制有效的样品分解、分离富集方法。2.建立典型地质样品中痕量到微量金、银、铂、钯、铑、铱测试技术体系及大型仪器配套分析方法。3.对研制的各类方法进行质量参数测试,同时选择地质样品,进行方法验证。1.对现有的方法进行验证、改进、完善200余次;2.优化、提纯试剂,进行样品的分解、分离富集试验100余次;3.确定干扰元素和消除干扰方法及开展Au、Ag、Pt、Pd、Rh、Ir测试条件试验共1000余次;4.绿色环保分析方法探索试验研究20余次;5.方法质量参数试验800余次;6.选择地质样品1000件,进行方法验证。1.提交《地质样品中贵金属元素(金、银、铂、钯、铑、铱)大型分析仪器测试技术体系研究》报告;2.提交金、银、铂、钯、铑、铱的绿色环保测试技术作业指导书;3.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地质科研项目研究目标任务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工作区范围工作周期(月)研究目标任务主要科研工作量预期成果5河南省嵩县萤石矿控矿因素及成矿机理研究河南嵩县车村地区181.以车村萤石矿矿集区为依托研究控矿因素及控矿规律。2.对稀土多金属矿化线索进行追踪研究,探索稀土多金属矿化线索与萤石矿体的成生关系。1:1000地球化学剖面测量12km,化探元素分析600件,光片制片及鉴定10件,薄片制片及鉴定40件,单矿物挑选23件,ICP-MS微量元素分析60件,流体包裹体制片40片,流体包体测温样40片,流体包裹体分析样30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6个样,石英或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Rb-Sr同位素定年7件,黄铁矿Pb、S同位素(样)10件1.提交《河南省嵩县南部萤石矿控矿因素及成矿机理研究及稀土多金属找矿方向》研究报告;2.对嵩县南部萤石矿床进行定位预测,确定重点找矿靶区;3.公开发表1-2篇科研论文。6延津县古近系热储层对井采灌试验研究延津县18目的:通过对古近系热储开展对井回灌-开采试验,研究古近系热储层回灌适宜性及其回灌工艺,为地热对井采灌提供示范,为地热资源开发、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主要任务包括:1.结合延津克明面业公司生产,进行地热对井采灌试验,监测其采、灌量、地热流体压力变化、水化学变化、温度变化;2.通过投放和接收示踪剂,对采灌井之间的水力联系方式、回采率、合理井距等进行研究;3.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回灌水运移规律,分析回灌对热储温度、地热流体质量、资源量的影响;4、通过对单井回灌量的监测,总结地热回灌工艺流程与回灌量衰减规律,分析原因,提出对策。1.资料搜集10份;2.调研1次;3.单井产流试验2组;4.单井回灌试验2组;5.生产性对井采灌试验12个月,1080台班;6.全分析10组;7.同位素分析3组;8.示踪剂分析500次;9.建立数值分析模型。1.提交《延津县古近系热储层对井采灌试验研究研究》报告;2.公开发表论文2篇。地质科研项目研究目标任务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工作区范围工作周期(月)研究目标任务主要科研工作量预期成果7豫东地区煤系生烃史及非常规天然气成藏规律研究豫东地区181.建立研究区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埋藏史模型;2.恢复研究区关键地质历史时期古地温场,建立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构造单元古地温场演化模型;3.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在生烃动力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定量计算研究区含煤岩系的生烃量;4.结合生储盖条件,评价研究区非常规天然气藏成藏的可能性,并确定有利区分布范围,为研究区内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依据。围绕研究豫东地区构造演化与沉积埋藏史、古地温演化、含煤地层生烃史和非常规天然气成藏分布范围,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应该达到:收集以往各类勘查、科研和专项报告40份,采集各类样品96个,编制各类图件12幅。1.提交豫东地区煤系生烃史及非常规天然气成藏规律研究报告及相关附图附表;2.优选若干个勘查开发有利区;3.公开发表论文1—3篇。8河南省西峡县高庄—梅子沟金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技术方法研究西峡县高庄-梅子沟地区181.对高庄—梅子沟一带的岩浆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建立研究区内的岩浆序列及成因模型,确定成矿地质体。2.对高庄—梅子沟一带金矿开展成矿年代学、流体包裹体测温、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构造叠加晕地球化学等矿床学研究工作,研究高庄—梅子沟一带金矿的成矿规律h和成矿作用标志,建立成矿模型。3.收集已完成的物化探工作,建立适用于高庄—梅子沟一带金矿的地物化综合深部找矿技术。1.矿床点(异常)调查15个;2.路线地质调查10km;3.岩石薄片制作与鉴定50片,矿片制作与鉴定50片,电子探针分析200点,Ba,Rb,Sr及REE等微量元素分析50件,Au等元素分析200件,单矿物挑选20件,锆石U-Pb法测年5件,Rb-Sr测年5件,稳定同位素分析15件,流体包裹体测温20件;4.化探构造叠加晕分析200样。1.提交《河南省西峡县高庄—梅子沟一带Au成矿规律及找矿技术方法研究》报告;2预测找矿找矿靶区1-2处;3.公开发表论文1—2篇。地质科研项目研究目标任务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工作区范围工作周期(月)研究目标任务主要科研工作量预期成果9瞬变电磁法对于CO2置换煤层气的运移监测技术研究18目标总体任务本次研究采用瞬变电磁法勘探进行动态监测,总体研究任务如下:1.对CO2注入前后煤层及围岩的瞬变电磁响应调查,研究煤层中CO2注入前后地层电性特征变化特征,运移规律及其运移范围;2.研究煤层气CO2注入后的运移监测的瞬变电磁方法适应性及创新其资料处理解释方法;3.评价瞬变电磁法对煤层气CO2注入后运移情况的监测效果。1.确定注入和生产井附近的监测面积为0.2088km2的范围,分四次进行瞬变电磁野外数据采集,工作装置使用大定源回线装置,拟采用20m×20m的网度,每次需完成坐标点570个,共计2280个,试验点5个,检测点70个,共计瞬变电磁物探点2355个。2.分析解释瞬变电磁勘探数据,并根据CO2的注入量情况,以及CO2在煤层中扩散规律,确定CO2在煤层中的运移范围。1.提交本项目研究报告;2.提交一套完整的有利于煤层气开发的瞬变电磁法处理解释软件;3.公开发表论文1—2篇。10河南省燃煤质量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河南省全省18收集以往煤田勘探中钻孔煤层有害元素的数据,补充样品化验测试,总结煤中有害元素的基本特征及赋存规律,探讨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行为和洁净潜势,进而对适合我省煤炭资源洁净潜力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从有害物种种类、有害物质毒性、有害物质迁移能力、环境保护标准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全省范围内的燃煤质量等级,基本查明全省范围内不同洁净等级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采用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煤岩学、环境化学、数学、选矿学、燃烧学、环境评价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合研究煤中有害元素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在选洗、燃烧、淋滤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环境效应,进而建立煤炭资源洁净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省煤炭资源的洁净潜力进行评价1、提交《河南省燃煤质量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成果报告、分析图件及综合图件和附表。2、提交《河南省煤炭资源洁净等级评价系统和评价数据库》。3.公开发表1-2篇科研论文。地质科研项目研究目标任务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工作区范围工作周期(月)研究目标任务主要科研工作量预期成果11河南省典型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热失衡问题研究郑州、洛阳、安阳18研究目的:通过开展试验、监测和综合分析,研究浅层地热能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回灌难”、“热贯通”和“冷热失衡”等问题,为浅层地热能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任务:1.结合郑州、洛阳、安阳三地现有工程,通过资料分析和动态监测,查清地源热泵工程运行中出现的“回灌难”和“热贯通”问题分布;2.分析研究地下水源换热系统出现的“回灌难”及其形成的机理,提出对策建议;3.分析研究地下水源换热系统和地埋管换热系统出现的“热贯通”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解决措施。1.收集地质、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2.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调查1000km2;3.动态监测1080点次;4.现场换热试验5组及抽水回灌试验108台班。1.提交《河南省典型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热失衡问题研究》报告;2.公开发表1-2篇科研论文。12河南省洛宁县小池沟金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及深部成矿预测研究洛宁县小池沟金矿区181.全面收集区域地质、物、化、遥资料和有关科研认识成果,对本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前景进行分析评价;2.充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