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在院党委、护理部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医院发展和规划,结合医院“十二五”工作目标,以病人为中心,继续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要求,落实好医院发展方向和愿景目标,认真贯彻护理部的工作计划,加强急诊科护理内涵及护理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改善护理服务。二、工作目标(一)落实《三级综合评审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中的各项急诊护理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持续改进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注重专科护士培养,调动护士参与专业改善,力争在三甲医院评审中急诊各项护理项目达标。(二)落实《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拓展急诊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项目,力争在优质护理服务专项检查中达标。(三)完成以下各项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目标:1.急诊留观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2.分级护理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3.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4.护理服务规范化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5.病区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6.护理文件书写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7.抢救物品配备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其中急救物品完好率100%);8.消毒隔离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其中一人一针一管一用执行力100%);9.急诊科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10.节假日前护理安全工作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5分);11.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12.输血护理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13.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检查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14.基础护理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80分);15.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16.专科护理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80分);17.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18.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19.进修生、实习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95%;20.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合格率100%;21.新入科护士培训合格率100%;22.护士继续教育培训率及合格率100%;23.难免压疮发生次数≤10%;24.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下降20%;25.急诊护士分诊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三、实施方案(一)确立护理组织管理体系1.完善在护理部领导下的科室一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对急诊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按《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2.按照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月计划落实各项护理工作。3.实施护理人员分级管理,病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落实责任制,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护理措施。4.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5.实行急诊专业护士准入制度,规范急诊专业护士管理。(二)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高护理服务品质1.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加强对科内重点人员(新来人员,服务态度欠佳,理论水平较差的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得到病人点名表扬的护士给予绩效加分,并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注重对护士进行礼仪规范培训,首先从护士服务礼仪着手,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交接班规范等训练,年内对全科护士进行规范服务礼仪相关知识的培训1~2次。2.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探索符合急诊科合理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充分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实行急诊科区域管理,做好急诊分诊工作,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做到高、低年资护士工作合理搭配,职责分工明确,在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排班更人性化。3.加强病房环境建设,改善基础设施:(1)重新装修急诊科抢救室。((2)与宣传科联系,在各个区域设计放置“责任护士工作牌”。(3)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管理,摸索有效的管理模式。(4)制作各种急诊服务流程图,方便急诊患者就诊。4.根据急诊科特点,进行创新护理服务:(1)与创伤骨科联合开展一体化急救链条模式,将院前急救-急诊科-急诊手术室-急诊病房联合一体化,将专科健康宣教前移,急诊护士在接诊骨伤科病人起就向病人及家属进行专科术前及相关疾病知识宣教,及时有效的为急危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方位救治提供有力保障。(2)急诊留观区设立患者接待区,责任护士在接待区迎接患者及家属,向患者或家属提供健康咨询,使患者及家属在抵达病房之初就感受到温暖,建立起医护与患者间良好的信誉。(3)设立“儿童流动开水车”,车上配备足量开水,在方便患儿家属领取开水同时避免了小儿玩耍打翻放置床头柜上保温瓶引起烫伤等事件的发生。(4)“服务剧本”使每名护士成为合格的“演员”。护士长根据急诊病人病情和特点做出相应情景模拟剧本,装订成册,分发到给个护士手中,大家利用业余阅读,换位思考、深刻体会、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每位护士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用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5.继续开展责任护士“首提护理级别”做法,同时加强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查房的实施力度,提高护士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切实解决病人实际问题,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6.开展急诊住院病人、急诊留观转科病人随访工作,通过收集回访意见,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7.全年进行满意度调查12次,每月对急诊区及留观区的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1次,把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作为评价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及评选优护先进个人的重要指标。8.根据专科特点,制作《病人动态记录本》、《急救八包交接登记本》、《出诊信息记录本》、《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等表格化记录本,完善急诊区各类记录,简化护士工作流程,把时间还给病人,提高患者满意度。(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1.完善科室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根据病人情况及时弹性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特别是节假日,突发紧急公共事件的情况下实施弹性的护士人力调配。2.执行护理人员的准入制度,做好护理专项技术操作资格准入管理,根据专科要求针对夜班护士的准入制度、急诊专业护士的准入制度、急诊分诊护士岗位的准入制度等进行修改完善和落实。3.落实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培训考核,修订完善护理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四)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完善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评价工作,保证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按PDCA的程序运行。2.细化急诊护理质控管理内容,进行急诊科工作区域的分区质量控制管理,如留观区护理质量控制、抢救区护理质量控制、急诊分诊护理质量控制、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急诊输液区护理质量控制、观察诊疗区护理质量控制等质控管理。3.规范各类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理方法。4.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目标,如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分诊准确率、院前院内急救的绿色通道管理、规范救护车管理、急救用药安全性、正确使用各种抢救仪器设备、急诊患者转运安全、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院前创伤患者的救护配合、建立与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安全质量目标。5.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加强电子病历及各类护理评估单的书写规范,定期质量评价。6.规范科室管理:运用“五常法”管理工具加强对病房药柜、设备、仓库的管理。各类物品、药品定点放置,标签清晰,专人管理,做到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7.加强急诊病人转运的环节管理:确保护理评估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对危重病人、有跌倒风险等高危病人检查前的评估及与转运者交接流程上的落实,确保病人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8.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管理,进行上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及能力,实习护士要求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9.加强六类病人的风险管理:针对疑难及危重病人、有医疗纠纷或纠纷隐患的病人及特殊病人等均需按照相关规定逐一上报,每班做好交接工作,各科室做好对有医疗纠纷或纠纷隐患病人的风险应急预案培训。10.加强护理应急演练,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要求全体护理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术,组织护士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4次,参加年内全院举办护理应急演练比赛一次。1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警示教育,加大护理一级质控的监管力度,针对午间、晚间、节假日前的护理工作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通过每月护理质控分析会及护士长例会进行通报警示,以院内外护理不良事件为实例进行1~2次护理安全警示教育培训。12.继续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科内多次出现或经常存在的问题通过品管圈活动来进行改善,参加品管圈成果汇报比赛。共事件应急演练4次,参加年内全院举办护理应急演练比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