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版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群体与组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讲:冯耀云Email:31888517@qq.com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前言1社会学导言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2社会运行:物质、系统与文化2社会互动2生命历程2群体与组织2家庭、婚姻和性2越轨、犯罪和社会问题2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2社会结构、分层与流动2政府与政治2大众传媒与传播1城市与城市化2社会变迁与现代化2民族、战争与恐怖主义2第一节社会群体第二节组织一、社会生活必定是群体生活二、什么是社会群体三、社会群体的类型四、社会群体的结构五、社会群体的分化、冲突与管理六、初级社会群体人类之所以要群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生产上的需要;第二、安全上的需要;第三、精神上的需要1、含义:社会群体(SocialGroup)又称社会团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2)有较持久的相互交往;(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1、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初级群体和初级群体(1)初级群体(首属群体、直接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2)次级群体(次属群体)指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如:社团、政党、学校、军营、政府部门等等。(1)正式群体:指具有明确的组织章程,以完成某一或某些社会任务为目标的群体称为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人们的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一致。如:工作班组、领导班子、机关、政党等。(2)非正式群体:指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要依靠习俗和道德等非正式控制手段组成的群体。如:临时性调查组、旅游伙伴、朋友群、“沙龙”等。(1)内群体:指一个人经常参与其中,或在其间工作,或在其间生活,或在其间进行其他活动,并且对该群体产生了一种感情上的认同的群体。内群体可以滋生出一种“同类意识”,并分享由共同的经验而发展出的“我们感”。(2)外群体:外群体与内群体相对,泛指内群体以外的社会群体。它使“我们”感到明显不同于自己的他人所形成的群体。(1)成员群体(所属群体):是个人所在、所属的群体。(2)参考群体(参照群体):是相对成员群体而言的,它一般是指个人没有加入但又接受其规范来比较、评定及指导自己行为的群体。其实我是一个演员(1)血缘群体:是因婚姻和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群体。家庭、家族(2)地缘群体:是因长期居住在一起而结成的群体。邻里、老乡(3)业缘群体:是因某一职业或工作的联系而结成的群体。班组、同窗(4)趣缘群体:因人们兴趣相同而结成的群体。娱乐群体、俱乐部(5)志缘群体:因人们的志向或信仰相同结成的群体。一般不独立存在,存在于各种党团组织和宗教组织之中。(1)小群体:通常指有两个人以上到20个人以下参与共同活动的群体。如:家庭、兴趣小组、生产小组等。(2)大群体:20个人以上的群体可称大群体。1、群体凝聚力(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群体内聚力发展的三个层次:人际吸引;成员对规范的遵从;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觉地看成自己的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群体规范是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并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成为对各种言行的判断标准。(1)群体规模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目的成员构成的,这是群体结构的基本要素。群体的规模对群体凝聚力有较大影响。群体的规模越小,其成员之间的交往就变得越具有私人性质,越认真热烈。2人组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群体组合方式之一。2人组合不够稳定,它的存在依赖两位成员的共同参与。3人组合:3人组合的群体要比2人组合稳定,其中1人可以协调其他两人的关系。齐美尔的观点:有3个成员的群体,某种程度上是所有小群体中最不稳定的群体。5人组合:研究表明,一个小群体的最合适的规模是5个人。5人群体具有三个稳定的、令人满意的特征:A、奇数的成员数目使犄角平衡成为可能;B、这样的群体倾向于分裂成一个3人的多数派和一个2人的少数派,因此没有人会完全感到被抛弃;C、这样的群体大小足以使其成员轻易地从一种角色转到另一种角色。群体每增加一个成员,群体的人际关系就会复杂很多。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Mastery):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MentalModels):发掘内心世界的图象(假设、成见等),使这些图象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SharedVision):整合个人愿景,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注意是“整合”,是帮助组织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的奉献和投入,而非被动的遵从,否则会产生反效果。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lLearning)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Thinking)“社网图”是美国社会学家莫里诺(J.Moreno)使用过的一种表示群体内成员间个人偏好的示意图。在群体中,成员按照一定的结构交往和沟通,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社会学家罗伯特.贝尔斯的研究表明,任何群体中都会产生最基本的角色分工。每种角色都以不同的方式对群体的任务或活动作出贡献。群体角色可以很自然地出现。每个群体都提供职位,使某些人能对别人行使权力。在群体活动的众多角色中,领导者最为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所关注。哪些人容易成为领导者?成为领导者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研究者表明:领导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超过一般人:首先是能力方面;其次是社交方面;最后是动机方面。较早研究群体领导的社会学家罗伯特.贝尔斯认为在群体活动中有两种基本的领导形式:一种是工作领导(工具性领导,任务型领导):领导者提出目标并指导下属完成群体的任务;另一种是关系领导(表意性领导):领导者的目的是创造和谐的群体气氛,使成员团结一致。还有的社会学家按照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把领导分成三种类型:权威型,领导人独自决定群体政策和分配任务,几乎是单纯发号施令。民主型,倾向于与群体成员讨论、交流以确定政策和任务,从而保证群体行动的一致。放任型,领导人散漫怠惰,几乎不对群体成员加以指导或组织,任其自由行动。决策和遵从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表现出与个人独处时不同的行为特征。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A、发现小群体的成员容易形成一致意见,以此来减少对环境的模糊看法。B、另一发现:成员都会感受到群体意见一致带来的压力,有些成员会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接受群体的一致意见。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即使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半数以上的人仍然愿意服从权威。看来,成员在群体活动中或多或少地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愿意与群体保持一致。群体的压力还表现在群体决策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群体作出的决策要比个人更具冒险性。这种现象被称为“冒险的转变”。对此有几种不同的解释:A、责任扩散论。(风险转移)B、群体意见。C、领导者影响论。1.社会群体的分化是指群体功能专门化和群体地位多样化。社会群体功能专门化是指原来同时承担多种社会功能的某种社会群体变为承担专门或单一功能的多种社会群体或正式组织。社会群体地位的多样化是指原来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相同或相近的社会群体日益变为各种地位存在差别的群体。社会群体冲突,是指同一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或不同群体成员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排斥和斗争的方式与过程。有物质利益的冲突,也有非物质利益的冲突。有群体内冲突,也有群体间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社会群体冲突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群体冲突化解机制1、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滕尼斯关于社区“共同体”的研究;库利的研究——正式提出“初级群体”概念。成员有限;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成员难以替代;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初级群体次级群体成员数量有限较多交往方式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间接交往,借助媒介角色参与交往往往包含每个参与者的多重角色与利益,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交往一般仅涉及特定角色与利益,具有特殊性的特征人格投入参与者的全部人格特征的投入参与者只投入了与具体情境相关的人格特征交往范围抱哈大量自由的交往与特殊关系主体的片面交往情感特征成员交往充满个性与情感个性、情感性相对较少成员替代成员不易替代成员容易互相替代整合程度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整合程度低控制手段非正式手段正式手段活动空间接近;接触时间长;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约束;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1)正功能A、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B、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C、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A、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B、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在转型期,初级群体日渐衰落(1)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2)初级关系日趋松懈;(3)一些初级群体名存实亡;积极方面:初级群体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这是一个社会走向合理化的表现。消极方面:削弱了社会支持网络;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人们的情感等精神需要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成为现代社会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一、社会生活必定是群体生活二、什么是社会群体三、社会群体的类型四、社会群体的结构五、社会群体的分化、冲突与管理六、初级社会群体一、组织的涵义、要素及特征二、典型的组织形式三、中国的“单位制”1、什么是组织?组织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而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以一个相对独立单位存在的社会群体。(1)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2)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3)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和会地位的行为模式。(4)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1)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2)劳动分工和权威的分配(3)具有权力分层体系和科层化管理体制;权力相对集中在领导或者执行主管手中,他们使用权力控制组织成员活动并将它们导向组织目标。(4)组织中的成员不是固定的,可以被替代。(5)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1、组织的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一套明确陈述的规定、纪律和程序。正式结构包括规章、法则、内部细则、命令和达成目标的时间表。非正式结构:是由群体成员的互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他是正式结构的补充。直线职能式结构矩阵组织结构事业部组织结构(详见218-221页)非正式群体,对工人来说,有其正功能,例如能够减轻单调、厌烦和疲劳,获得非正式地位的机会,能充分表露情绪反应,提供独立的机会。非正式群体对管理本身来说,也有正功能,例如有助于完成任务,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提供工作满意感;也有负功能,例如抵制变革,与组织目标冲突,是否遵从行为问题,以及容易产生谣言传播问题。(1)家长制小农社会的产物,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