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考前三个月(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第二部分考前静悟篇第二部分专题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7专题四考前必防5类“陷阱”和必会9种“审题技法”一、跳出5种常见试题“陷阱”类型1利用名称相似的概念设置陷阱识破陷阱为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利用名称相似、相近的概念设置陷阱,以达到检测目的。例1下列对细胞有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丙酮酸等有机溶剂,可用丙酮酸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植物向光生长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结果C.经碱性染料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镜检时可看到每条染色质被染成深色D.白化病的本质是基因突变,会传染给下一代解析供选答案中利用“丙酮”和“丙酮酸”、“染色质”和“染色体”、“遗传病”与“传染病”等名称相近的概念设置陷阱。如果审题不仔细,容易落入A选项的陷阱中。如果对染色质和染色体出现的时期不理解、易落入C、D选项的陷阱中。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传染源传播的疾病。比如感冒就是一种传染病但不是遗传病。如果不清楚这些,同样会落入选项D的陷阱中。答案B跳出陷阱学习时要对相似概念进行对比,不仅要比较概念的内涵,包括概念本身、关键词等,还要比较概念的外延,如某种物质的化学本质、产生场所和作用等。解题时仔细审题也是跳出陷阱的必要方法。类型2利用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设置陷阱识破陷阱某些结构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但在某种情况下不存在,某些结构在生物体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中存在的数量不同,这就引起生命活动方式的改变或强度不同,为了考查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命题者往往利用这些特殊性设置陷阱。例2下列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人体所有活细胞的能量供应站B.人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和细胞核数量都比一般细胞多,这与心肌细胞代谢特别旺盛有关C.由于兔血液中红细胞含量较多,可利用其提取DNA和血红蛋白D.蓝细菌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靠细胞溶胶中进行的厌氧呼吸供能。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用于提取DN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2/7无叶绿体,光合作用在光合片层上进行。心肌细胞不像血细胞和皮肤表皮细胞通过死亡和再生进行更新,而是通过蛋白质更新延续生命,为适应旺盛的代谢和快速更新,其线粒体和细胞核数量都比其他细胞多。心肌细胞、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和蓝细菌在结构上都具有特殊性,这使它们的生命活动也具有了特殊性。答案B跳出陷阱学习时注意研究具有特殊性的细胞、器官和生物体的功能特点,掌握其生命活动的特殊性。类型3利用思维定势设置陷阱识破陷阱由于常见,所以考生往往对同一现象的判断产生定势思维,而命题者往往利用考生的固有思维定势设题,旧瓶装新酒,使考生落入陷阱中。例3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蛋白质在叶绿体内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解析核糖体是细胞质中一种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受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错选C项。答案D跳出陷阱(1)细心审题,抓关键词,找突破口;(2)层层挖掘,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3)通过现象看本质,弄清实质性问题;(4)排除干扰信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类型4利用日常用词与生物学名词的同词异义设置陷阱识破陷阱日常用词与生物学概念用词相同时,由于日常用词的“先入为主”,往往误导考生,使考生对题目的理解停留在日常用词层面而落入陷阱。例4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雌雄螳螂交配后,雌螳螂吃掉雄螳螂,这属于捕食关系B.一个自然池塘中的鱼只有水平分布,没有垂直分布C.寄居蟹和海葵生活在一起,海葵用触手保护寄居蟹,寄居蟹更换环境给海葵带来更多食物,但两者并非共生关系D.玉米不过度密植,目的是减少玉米植株间的竞争,提高产量解析题中的“捕食”“鱼”“共生”和“竞争”既是生物学专用词,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两种情况下的含义差异颇大。在生物学上,A项属于种内关系,而捕食属于种间关系;B项中的“鱼”不是只代表一个物种,因此既有水平分布,又有垂直分布;C项属于共栖,而不属于共生;D项属于种内斗争而不属于竞争。答案C3/7跳出陷阱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仔细阅读生物学名词的定义,当其与生活用语中的某些词语雷同时要进行分辨,以求全面准确理解生物学名词的含义。类型5利用数据干扰设置陷阱识破陷阱利用某些数字在某些范围中的高频率使用对考生进行干扰,改变考查目标或范围,使“不假思索”的考生落入陷阱。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用豆荚黄色(Vv)、种子圆粒(Rr)的豌豆植株自交,子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1∶0∶0B.组成人体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共有8种C.人体肌细胞和乳酸菌分别分解1mol葡萄糖,前者释放的能量约是后者的19倍D.人体红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产生的CO2进入血浆通过2层磷脂分子解析A项利用“豆荚”和“子叶”是不同结构设置陷阱,通过对孟德尔基因自由组合经典实验中的F2性状比例进行干扰,使考生认为此项说法错误。由于豆荚颜色由母本决定,所以豆荚全为黄色。B项利用“核酸”与“遗传物质”的包含关系设置陷阱,通过核苷酸种类数(共8种)进行干扰,使考生误入陷阱。人体的遗传物质只有DNA,组成DNA的核苷酸只有4种。C项利用“能量”和“ATP”的不同设置陷阱,通过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乳酸发酵)生成ATP的数量比(前者约是后者的19倍)对考生进行误导,使考生落入陷阱。实际上前者释放的能量(2870kJ)约是后者(196.65kJ)的15倍。D项利用“厌氧呼吸”和“乳酸发酵”的范围不同设置陷阱,利用考生对红细胞无线粒体,细胞内物质只要通过1层细胞膜,即2层磷脂分子便进入血浆的特殊性进行干扰,误导考生进入陷阱。红细胞通过厌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生成乳酸获得能量,这一过程不产生CO2。答案A跳出陷阱遇到熟悉数字时,要审查该数字是否适用于本题的考查目的和范围,以防落入陷阱。二、9种常见审题技法技法1避免思维定式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出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学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接触过的某些提法稍作更动后列出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类试题,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势的错误。例1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于杂交,F2中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A.3/8B.3/8或5/8C.5/8D.1/16解析受教材中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进行杂交的两纯合亲本分4/7别为双显性个体和双隐性个体,其F2代表现型的比就是9∶3∶3∶1,其中比例为3的两种个体为重组类型,占总数的3/8。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为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两纯合亲本,其F2代表现型之比也是9∶3∶3∶1,但比例为9和1的个体为重组类型,占总数的5/8,所以答案为B。答案B技法2避免概念混淆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择中由于设置了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障碍,如果没有试题中会存在易混淆的概念的这种意识,或者审题不仔细,就会导致无法得出答案。因此要避免概念混淆,一是要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淆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淆的概念。例2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A.8B.7C.5D.4解析本题中“大豆根尖细胞”限制了真核细胞生物,“核酸”限制了DNA和RNA范围,“含有碱基A、G、C、T”限制了核苷酸范围,据此便能得出正确答案。答案B技法3排除迷惑条件有的试题中列出的条件不采用则罢,用了反而容易使解题误入歧途,得出不正确的答案。这类条件就叫做迷惑条件。“排除迷惑条件”就是指在审题时,认真仔细地将题干中的迷惑条件找到,并予以舍弃的一种审题方法。例3将燕麦幼苗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纸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幼苗将()A.向左侧弯曲B.不弯曲C.向右侧弯曲D.无规律弯曲解析这道试题题干中的“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这一短语就是一则迷惑条件,幼苗只能直立生长。答案B技法4找出隐藏条件“找出隐藏条件”是指在解答有些试题时,既要注意发现题干中列出的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予以排除;又要善于发掘出藏于题干之中未显露出来的必要条件的一种审题方法。例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结果复制出来的绝大多数子代噬菌体()A.含32P和35SB.不含32P和35SC.含32P;不含35SD.不含32P;含35S解析该题如不仔细审题,很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想到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5/7进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不进入”这个知识点,所以子代噬菌体应含“P”,而不含“S”这个知识点本身虽然不错,但如果审题细心,便会发现题中有“绝大多数子代噬菌体”这个隐含条件,答案为B。答案B技法5找到简捷条件“找到简捷条件”是指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搜寻到有利于使解题的过程变得简单而快捷的条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审题方法。例5在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某细胞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间的比是1∶1∶0,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A.间期和前期B.前期和中期C.中期和后期D.后期和末期解析解答这道试题时,如果扣住了题干中的“染色单体”为“0”这一条件,会很快找到答案。答案D技法6简化已知条件有些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述已知条件的试题,或因篇幅较长,或因条件繁杂,在审题时,特别是在考试审题时,由于紧张或急切,往往阅读到题干的后面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如果不解决审题的方法问题,是很难审明题意的。当遇到这类试题时,在审题时可对已知条件作必要的简化。例6用糊粉层红色的玉米(prpr)作母本,紫色的玉米(PrPr)作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母本果穗上所结籽粒应完全为紫色籽粒(Prpr),但在对多个杂种F1果穗上的647102粒籽粒的观察中发现了7粒淡红色的籽粒,导致这种遗传性状表现的最大可能性是()A.父本花粉中Pr中混有母本花粉prB.个别父本花粉的Pr基因突变为prC.个别母本卵细胞的pr基因突变为PrD.不同环境条件下的Prpr的表现型不同解析把题干中Pr设为A,pr设为a,则糊粉层红色的玉米(prpr)可写做aa,紫色的玉米(PrPr)可写做AA,母本果穗上所结紫色籽粒(Prpr)写做Aa,杂种F1果穗上的647102粒籽粒中发现的7粒淡红色的籽粒应为aa(prpr),据推测只能是原来的A突变成了a,即Pr突变成了pr。答案B技法7图示已知条件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中,涉及的要素或环节较多,且这些要素或环节之间的关系繁杂,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但是,如果将其转化成图解,就可以将已知条件中涉及的各种要6/7素或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展示得一目了然。例7已知一段mRNA含有30个碱基,其中A和G共有12个,转录该段mRNA的DNA分子中应有C和T的个数是()A.12B.24C.18D.30解析首先画一条线代表mRNA,再在其上边画两条线代表DNA,把题中所给的条件标在图上,然后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即可得出答案为D。答案D技法8找到关键词或词组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项中的词(非生物专用词或生物专用词)、词组或短语,本身的内涵并不深刻,但是,如果审题不认真,忽视了它们,就会难以得出正确答案。“找到关键词或词组”是指在阅读题干和选项时,要注意寻找试题的题干或供选项中能顺利解答试题有关的词。例8用某种大小相似的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质量变化,再立即光照1h(光强度相同),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组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mg+3+3+3+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9℃B.光照时,第一、二、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相等C.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合成有机物总量为3mg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熟悉总光合作用量、呼吸消耗量、净光合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