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2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考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4、哲学的作用哲学它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它可以预见和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略)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把物质归结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客观精神。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包括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2考点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决定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如承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承认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指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3)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四、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五、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2)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5)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七、实践1、实践的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九、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4、真理和谬误真理的有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十、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1)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原因: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的无限性由于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考点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它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5②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3)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系统优化方法(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概念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普遍性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②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③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它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3)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4、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1)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3)方法论: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坚持适度原则。注意反对两个极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个基本属性。(1)矛盾同一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