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考新课标Ⅰ卷(乙卷)文综地理试题评析分析2016-09-19总体来说,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乙卷)文综地理试题的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体现能力立意,试题重在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凸显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科能力,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关注时代和生活。试题整体材料新颖、贴近生活。试题有很好的区分度,符合高等院校的人才选拔要求,也有较高的导向性,难度适中。一、标全国Ⅰ卷地理试题特点1、出基础,重视迁移新课标全国Ⅰ卷突出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考查学生对地理主干知识的掌握。今年的试题涉及的考点主要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垂直地域分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化、区位因素与产业活动、产业转移等,试题对知识抽样考查明显,抓住一个点从多个角度向其深度、广度考查,这样的命题思路,对主干知识中生长性知识和生成性知识尤为重视,这体现了高考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功能。重视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比重较大。区域地理包括区域定位和区域背景材料,并以此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区域特征和区域联系的分析能力,强化对考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综合题的区域背景始终保持“一中一外”,世界地理综合题选择的是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中国地理综合题选择的是广西横县。试题将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有机结合,重点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程度,注重对考生综合思维能力的甄别。2.突出时空,强化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由于地理事象不仅具有空间分布、空间组合与空间联系的特点,还具有不断发生、发展与变化的特点,今年地理试题也特别关注地理事象在时空维度的发展变化特点。如第1~3题,中心问题是陶瓷产业的发展变化,在空间维度上由景德镇到佛山市之间的往返,在时间维度上由明清时期到21世纪初期的跨越,说明了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这类试题突出要求考生对地理事象过程性的分析,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凸显了人文地理教学中对过程和阶段的核心要求.3.稳中求变,凸显地理学科特色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试题延续往年命题特点,多用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现实的题材,体现学科性的时代感,凸显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选用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例,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事象,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但试题有两点明显改变。一是,图形题减少,1-6小题无图,彻底颠覆以往“无图不成题”惯例,从另一角度看,对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能力要求增强。二是,开放性试题一改以往非黑即白,即支持或反对,赞成或不赞成。今年36题(4)采用两小题,任选其一,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4.材料丰富新颖,突出学生即时学习能力在2016年地理试题“新知识”多,信息量大,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所谓“新知识”,简单地说就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考题中出现了贝壳堤、磷累积量、茉莉、熊、高位虾池等“新知识”。考生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需要通过文字、图像先理解这些“新知识”,并将其与已有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运用新建构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由于该类试题既考查考生考试现场的学习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试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较强,难度也较大,区分度较高。如第11题,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找出影响磷累积量的因素,并结合川西某山地东坡自然环境的垂直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5.围绕主题,梯度设问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延续了新课标卷的一贯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切口,大纵深,设问注重问题的连续性,用发展的思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倡导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今年试题选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设置新颖的情境,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逐步分析信息,通过分小题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考生用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索完成。如综合题第36题,以茉莉为中心问题,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广西横县茉莉种植的优势条件;再从区域内部的差异性角度分析茉莉种植在地势较高的旱地的原因,传承了新课标卷“小切口、小步走、自然原因入题”的命题特点;然后从茉莉种植过渡到茉莉加工,分析茉莉花茶厂众多的原因,从农业到工业,实现了产业的融合;最后从点到面,如何将横县茉莉花茶产业模式向其他贫困落后地区推广,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最后一问清晰地体现了本题的命题意图。二、试题分析题型题号分值选材考核内容能力要求选择题14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与结合文字材料分析工业区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4佛山陶瓷产业变化和产业转移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34与技能4420世纪50年代以来荷兰的运用文字信息,分析与说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54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空间规划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产业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64活动及土地利用与技能74渤海湾沿岸贝壳堤的堆积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表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84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态变化及外力作用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94与技能104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读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14磷积累量的垂直变化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综合题36(1)6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比较两地影响农业的气候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8与茉莉花茶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3)6分析影响的区位因素与技能描述阐述事物(4)4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与原理论证和探讨问题37堪察加半岛的自然环境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6与生态特点分析地理环境对动物数量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2)10影响分析地理环境对动物与技能描述阐述事物(3)6分布的影响与原理论证和探讨问题选做题4210莫干山近年来的“民宿”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莫干山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开发民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4310青藏高原东南部古沟乡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古沟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冰川泥石流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巨大的原因与技能4410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引海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高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养虾虾池对当地地理环境不利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影响与技能三、对教学的启示当下,高考改革有倒逼中学课程改革之趋势。高考试题所传递与表达的信息与思想,都会对中学的学科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在选人与育人的价值取向方面,共同肩负着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培育,并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主旨。通过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的评析,进一步表明,高考不仅是选拔(测试区分),也是学习(激发想象、放飞思维),更是教育(唤醒与点燃,传播文明、释放正能量)。面对趋向“素养立意”的高考,我们在实施学科教学及复习备考中更应该注重创新提质与智慧增效。1.关注顶层设计,明晰测评方向加强对高考改革与高考试题的研究,领悟命题主旨与理念,明晰测评方向,熟知高考试题特点,按“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形成与达成规律,结合考纲与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规划与安排教学进程和阶段性目标。开阔地理教学视野,提升地理教学境界,转变复习备考理念,丰富对高考及变化的认知,做到站位高、定位准、到位实。2.完善基础建构,提升核心素养高考地理试题的切入角度虽更具多样性,但考查的落脚点都着眼于基础主干。所以,既要按合格高中毕业生的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取知识的范围完善与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做到融汇贯通;还要按考试大纲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加强知识联系与运用,完善综合能力结构,做到触类旁通。与此同时,更要积极研读新课标,精通“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3.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足区域析问题针对高考试题的题型类型与测评目标结构,将优秀的地理高考试题视为教学资源,并结合现实中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与视角,体验新情境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既能解释过去,又能思辨现在、预见未来。尤其是应加强对必考综合题的“题例”研究,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熟知确立主题,图文结合,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足区域析问题,领悟探究价值,明确人地关系。做到:精当、精巧、有活力,适度、适量、有实效。总之,要顺应高考的测试方向,进行复习备考;要符合认知与素养形成规律,实施教学;要切合选拔考试的测评目标,适度训练;要唤醒与激发学生潜质潜能,提升素养延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