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发展现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發展現狀陳超仁壹、生物多樣性之重要性人類是生態系的成員之一,與生態系之各物種共用地球資源,各種生物及生態現象不僅促進地球生態系之平衡,其所形成之維生作用,並提供人類及萬物生存不可或缺之物質,生態系之穩定有賴多樣性之生物,發揮其各司之功能,因此生物多樣性之維持實係地球生態及環境穩定之根本。而生物多樣性之內涵極為廣泛,簡言之實包括基因(gene)、物種(species)與生態系(ecosystem)三種層次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就是人類對各類生物的管理和利用,它包括了野生物種的保育,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生態系的復育與自然環境的改善。生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和管理,不僅能確保生物的生存,也能維持其被利用的潛能,而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這不但符合當代人的利益,也能滿足後代人的需要與發展。貳、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食、衣、住、行、育、樂都和生物脫離不了關係,而人類每天的活動,從農業的勞動生產力到工業的文明,從氣候的調節到土壤的穩定,從傳統文明到醫藥科技,無一能與生物多樣性的議題脫離得了關係,但我們卻常常忽略了與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忘記了珍惜自己身邊最有價值的寶貴財產。人類之生存不可脫離生物多樣性,嚴肅的看待這個生命價值的議題,通常生物多樣性對人類主要之價值區分如下:一、文化、倫理與美學價值二、科學與教育價值三、經濟價值四、生態價值參、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原因與後果人類的慾望無窮無盡,隨著人口的急遽增加,目前人類消耗直接使用土地近半數的生物產物,以及超過一半的可用淡水,人類活動直接增加各項動植物種利用的數量,相對的遺傳基因的多樣性亦遭部份消滅,整個生態系統的惡化接踵而至,導致人類賴以維生的自然資源匱乏,惡性循環的結果,終將使人類的未來走上滅亡。生物多樣性快速喪失的事實已是國際間最大生態環境災難重要議題之一。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雖然多樣且複雜,主要可大致歸成數類:一、棲地的破壞與喪失造成地景系統的破碎化;二、人類的選擇性的取用生物資源造成某些族群變小乃至物種滅絕;三、人工培育經濟禽畜與作物造成基因窄化與流失;四、物種引進及錯誤的保育措施危害原生物種的生存。這些造成的生命多樣性喪失,與人口增加及土地利用不善有關。再就另一層次以較長期的尺度而言,地球環境因人為活動造成劇烈的變遷,如全球暖化,臭氧層破洞、環境汙染(空氣、水、土壤)、熱帶雨林之消失等,其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具有長期與潛在的威脅。生物多樣性喪失與自然資源的濫用與移用關係密切,其中生物多樣性面臨最嚴重的威脅是棲地的消失、破壞、縮減、污染、與地景破碎等,而這些破壞則起因於人口增加、自然資源利用不當、社會消費與生產型態轉變、市場機制失靈、政府或制度未能整合等。其次,野生物種之採伐捕殺與外來物種之引進,會造成某些物種族群變小或危害原生物種的生存,導致基因流失、物種滅絕、乃至生態系統功能喪失。另外,農業生產系統同質化、人工培育經濟禽畜與作物,亦導致基因窄化與流失。凡此種種,生物多樣性將因人類的各種活動而快速流失,而其所造成之損害與影響,亦因生物多樣性的多重價值而難以估計並且無法彌補。肆、生物多樣性保育之國際趨勢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與史密斯森研究院舉行「生物多樣性國家論壇」時,多位著名的生物學家發表聲明:「物種滅絕危機對人類文明造成的威脅僅次於核戰」;另據估計,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一百種以上的物種在滅絕,滅種的速率是自然滅絕速率的一萬倍以上。倘若此種惡化的趨勢再不改善,到了2050年,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物種消失,我們的子孫將難以生存。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所導致即將來臨的第六次大滅絕,國際社會遂熱烈地展開具體行動,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RiodeJaneiro)舉行的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UNConference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亦即「地球高峰會議」)期間,與會各國領袖同時簽署了一份「生物多樣性公約」,這份公約在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迄2004年締約的國家或經濟共同體已增至188個,堪稱全球最大的保育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透過締約國的努力,來推動並落實公約的3大目標:保育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其組成;及公平合理的分享由於利用生物多樣性遺傳資源所產生的利益。這份公約是環境保育與開發的里程碑。它第一次全面地嘗試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和永續利用生物資源的問題。「生物多樣性公約」確信保育並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可以滿足現今和後世人口對糧食、健康和其他的需求,基於倫理、經濟利益和人類的生存,公約意識到各國對其生物資源擁有主權,同時各國也有責任保育它自己的生物多樣性,及以永續的方式利用它自己的生物資源,公約也暗示,最令後代子孫遺憾的,莫過於我們這一代對環境的影響導致了無法挽回的生物多樣性消失—例如物種滅絕。伍、生物多樣性保育措施生物多樣性喪失之速率極為快速,於地球上各角落已產生不少效應,直接或間接威脅了人類之生存,為了維護地球生態之穩定與完整,同時提供良好之生活環境及品質,全球之人類必須面對維護生物多樣性及減緩生物多樣性滅絕速率之重要議題,設法排除並避免一切損害生物多樣性之行為及措施。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很多,一般而言可概分為下列各項:一、就地(insitu):即建立並經營生物棲地為保護區;二、移地(exsitu):即在某特定的人工環境(如植物園、動物園、繁殖場與基因庫等等)內維持物種與基因的方法;三、復原(restoration):即積極設法恢復生態系為接近原初(尤其是功能)的狀態,與復健(rehabitation)生態系,即將降質的生態系變成為更具生態價值的生態系;四、土地利用與管理:即建立並執行的土地利用政策與措施,加入生物多樣性保育之概念與措施;五、政策與制度:財政、立法、基礎建設等之支援。陸、我國之生物多樣性保育政策我國雖非《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但尊重及認同該公約之精神。依照該公約的規範,各國對其國內的生物資源擁有主權,也有責任保育該國的生物多樣性,鼓勵以永續的方式利用其生物資源,達成保育全球生物多樣性及促進人類永續發展之目標。臺灣生物資源相當豐富,概估全島的生物約十五萬種,佔全球物種數的百分之一.五。臺灣地理位置與生態環境跨亞熱帶與熱帶,有多樣性的棲地與生態系,是全球生物資源的重鎮,也是持續我國經濟發展、追求全民優質生活環境與長遠利益的基礎保障。生物多樣性工作包括保育、永續利用與公平互惠三大項,故涉及的範圍包括經濟產業的發展、社會文化的延承、政策與法規的擬定,以及制度、組織、教育及研究等多層面,為全國性的統合工作。為有效推動國內之多樣性保育工作,行政院特於民國九十三年二月二十日以院臺農字第○九三○○○二八七五號函修正核定「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以作為我國之生物多樣性保育政策,該方案之重點如下:一、生物多樣性國家整體目標依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之精神與目標,評估我國生物多樣性現況與相關工作之進展,研訂我國生物多樣性工作之國家整體目標如下:(一)保育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二)永續利用生物及其相關資源(三)公平合理地分享由生物資源所帶來的惠益(四)提升大眾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及知識(五)參與區域性和全球性合作保育生物多樣性二、生物多樣性的實施策略根據上述之國家推動生物多樣性國家整體目標,擬訂我國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實施策略如下:(一)健全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之國家機制由於推動生物多樣性的工作是全球的新趨勢,各相關機關既有之法規、政策和組織必須有所調整、更新,方能有效推動相關工作。首先,要落實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利用及保育,不僅需將其納入法規制度,更必須透過政策的引導,將之具體實踐在政府的施政當中。例如:生物安全法、生物技術法,和其他相關法規的制訂或修改;將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利用納入國家建設計畫與國土計畫法之考量;在行政架構中成立常設的生物多樣性組織,並設置或調整生物多樣性相關研究機構,積極進行與整合所有相關研究工作,以持續推動生物多樣性的永續目標等。其次,若要保育並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必須建立財務機制的奧援。另外,國內有關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資訊分散於多處,應儘速建立生物多樣性資訊交換機制,促進資訊的交流,以助於生物多樣性的工作。(二)強化生物多樣性之管理生物多樣性的管理,在維護方面基本上可分為就地保育、移地保育和復育。就地保育除需檢討現有之各類保護區的效益外,亦需將尚未被規劃為保護區,但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或特殊生態系的自然環境納入國土計畫中,成為限制發展用地。各類生物的移地保育是為未來永續利用保存材料,國人應有將本土生物之遺傳資源妥善保存的共識。另外,在社會經濟方面,首先應制定《生物安全議定書》的國內法化。《生物安全議定書》係管制改性活生物體之越境轉移的安全問題,我國需透過訂定國內法來約束輸入的改性活生物體,而在改性活生物體進入環境之前,必須就其風險加以評估,並給予適當的管制。我國週遭國家均屬家畜禽重要傳染病疫區,農畜產品貿易自由化後,輸入動植物及其產品帶入傳染病的機率大增,加以大陸當局並未管制農畜產品的檢疫;而坊間不時興起的寵物飼養熱潮,帶來的外來種侵害,其結果可能危及其種源安全與保育,因此生物安全維護之各項防險疫措施亟需加強。(三)加強生物多樣性研究與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工作分為三個重要元素,即保存、使用及研究。欲保有生物多樣性、減緩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需要更加了解生物多樣性在生態系中的角色及其對人類的重要性;而要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亦需將傳統和現代的知識應用在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研究上。傳統和現代生物技術在農業、工業和廢物處理上都有廣泛的應用。目前方興未艾的生物技術之研發,如未有合理的規範,未必都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的維護,如何避免生物科技研究對生物多樣性產生衝擊,亦為目前必須正視的課題。生物多樣性為一跨領域的整合性學門,協調彙總政府及民間各領域的研發投入、資訊產出與人才教育培訓等均是此項重要課題。(四)加強生物多樣性之教育、訓練與落實全民參與生物多樣性工作要落實推動,必須培養並善用專業人才從事相關工作,同時也必需要更多人的參與。生物多樣性人才之培訓,教育與廣宣,促進社區參與相關工作等,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此外,面對著現代文明對自然生態的破壞,生物多樣性公約特別強調重視原住民傳統知識、智慧與自然生態所建立的和諧關係,在顧及全球人類合理基本生存權利及需求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前題下,首先要尊重原住民之生存權利,這是在進行生物多樣性工作時應有的態度。(五)促進國內、外生物多樣性工作之夥伴關係由於生物多樣性工作屬綜合性事務,內容廣泛且涉及的層級眾多,彼此間的聯繫協調極為不易。此外,近年來民間保育意識提昇,各種以保育自然生態環境為宗旨的民間組織紛紛成立,這些團體之中,有些是以分享對自然生態的愛好為目的,有些則針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各種行為採取保育行動。如何協調我國各級政府、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團體及個人,就維護生物多樣性有關的資訊、技術進行多邊的聯繫與交流,為現階段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之重點議題。另外,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跨國合作也是國際趨勢,我們可以透過雙邊和多邊的國際關係,在區域和國際間為生物多樣性工作做出貢獻,以爭取我國及全人類的福祉。柒、落實並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育政策一、「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內之各執行事項,係選擇具體可行事項,由各機關配合推動,並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生物多樣性工作分組列管,使有效推行。二、「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由各有關業務主管機關分別執行,各主辦機關並應會同協辦機關擬訂年度執行計畫,提經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生物多樣性分組審議通過後執行。三、「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由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生物多樣性分組負責協調推動,各業務主管機關應全力配合並擬定細部計畫,循行政體系,協同各級政府單位推動執行。四、「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得視需要委請相關學術單位協助辦理調查擬定研究工作。捌、結語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育政策之制定與執行,預期達成維護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生態平衡、落實全民之生物多樣性觀念、研究本土生物多樣性之科技運用、完成我國生物多樣性基本資料之建立、增進全民永續利用及公平分享之福祉,並提高全民對生活環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