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马原理认识论测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20.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要[A]坚持[B]继承[C]发展[D]创新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创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创新的统一,其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而坚持和继承则是创新的前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2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A]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B]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C]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事实关系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仅单方面考察价值主体的需要(A)或者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B),是无法做出价值评价的,价值评价一定以主客体关系中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所以本题选择C。3“知识就是力量”,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A]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B]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D]知识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知识”指的是真理,“力量”指的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即价值;真理和价值既相区别,又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价值和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选项BCD都夸大了知识的作用,是知识决定论的错误观点。4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A]有些真理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标准的形式具有多样性[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首次提出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就是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它强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不移的,凡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凡是被实践推翻的见解就是谬误。尽管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具有相对性,尽管今天的实践还不能完全证实一切认识,但是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是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条件性,它强调的是辩证的理解实践标准,不能把它绝对化。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证实或推翻现存的一切思想和理论,因为客观世界是变动发展的,实践也在随之不断发展,因而实践的检验不是一次性的。总之,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据此分析,选项D正确。A项只从主观方面谈论真理的价值,是歪曲了真理本质的实用主义真理观。B项是否认真理客观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真理与谬误都有可能被付诸实践,因此C项也不正确。6“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诡辩论和怀疑主义都是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与题意不符,故排除选项C、D。选项A把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绝对化而不承认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也被排除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B。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从真理观的角度看是[A]形式主义的表现[B]相对主义的表现[C]绝对主义的表现[D]经验主义的表现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都把客观事物和人的认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完全割裂开来。相对主义只承认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绝对主义只承认绝对性,否认相对性。形式主义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置内容于不顾,而把形式强调到一种绝对化的程度。经验主义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所以,正确答案是C。8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列宁在这里论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选项A、C、D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本题正确答案是B。9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A]客观性[B]相对性[C]价值性[D]具体性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认识真理内容客观性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我们不能把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个典型。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即把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等同起来,以真理的价值性取代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本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10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B]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D]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这些因素之所以被称为非理性因素,并不是说它们在认识过程中只能起干扰作用,而是指它们相对于理性因素而言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活动特点。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虽然幻想、想象、灵感等非理性因素是人的认识能力,但意志、情感等则不属认识能力,因此A不选。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的指向性、积极性具有影响。意志是主体自觉地确定目标、选择手段、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们对人的认识及其他行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响下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意志所具有的指向性和倾向性,能够推动认识主体的认识行为,影响认识的实际结果。题干中华罗庚的这句话正体现了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BD选项本身表述无误,但题干所强调的并非科学创新,故不选。11认为“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这一观点[A]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B]揭示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阶段[C]否认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D]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对认识客体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它以具体性、内容多样性为特点;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加工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以抽象概括性为特点,超越了感性认识的界限和范围,达到了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把握。题干的这一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它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仅仅是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理性认识的作用是极不可靠的,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于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和质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2“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性认识。题干的一段话主要是说“理性认识人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题干中所说的“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一切科学的抽象”就是指“理性认识”,“一切科学的抽象”,即理性认识“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就是说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C选项明显是错误的选项,因为抽象的东西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样将C选项排除。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观点,但作为单选择,根据已经理解的题意,只有B选项才是最符合题意的。13“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这种反映形式属于[A]概念[B]表象[C]直觉[D]感觉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的表现形式。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直觉、表现三种形式。表象是大脑对过去的感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感觉、知觉则是当时感知和印象的直接保留,概念则是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因此,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是B。14“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