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自考4729大学语文考试重点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1、孟子学派:儒家学派(政治核心:仁政,反对暴政及兼并战争)2、主张:1)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施仁政行王道;3)反对暴政及兼并战争;4)提倡发展农业林渔业;5)重视教育。三、扫除字词句段的理解障碍(通译)四、语言知识解释:焉、凶、加、或、直、是、走、胜、谨、申、黎民、检、发、斯五、《寡人之于国也》阅读1、中心旨意:阐述民本的王道理想2、论说的线索:民何以才能够加多3、文章的结构层次:提出疑问(“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分析原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喻:“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自以为对国家尽心了,实际上跟其他君王本质一样喜好战争,百姓自然不会增多。)解决措施(“斯天下之民至焉”)(排比:重视发展农林渔业;发展教育;施行仁政——增强雄辩气势)4、重点分析三段:1)“不违农时”一段中要点:“王道之始“的标志:养生丧死无憾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修辞手法:排比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演绎论证2)“五亩之宅”一段中要点:中心句: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修辞手法:排比层次:A、发展桑蚕(解决穿衣问题)B、发展家禽养殖(解决吃肉问题)C、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D、发展教育(重视教育)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一段中要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修辞:对比。作用:反映统治阶级腐化奢靡的生活和下层百姓生灵涂炭的阶级对立现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修辞:比喻。揭露统治阶级把“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的错误观点。本段的道理:劝告梁惠王端正态度、实行王道,不要把暴政恶果转嫁到年成不好。六、写作特色:抑扬兼施、循序善诱的说理方法。(先易后难,层层推进)要点:1本文的主题思想: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以民为本、实行王道的治国思想。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是战国时孟子3《寡人之于国也》论说线索:民何以才能够加多秋水一、切入:举出众所周知的寓言故事引申的成语:二、知人论世:庄子时代:战国时宋国人学派:道家学派。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承认事物相对性,否认事物存在差别反对战争、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虚伪4、《庄子》共33篇、内7外15杂11。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三、扫除字词句段的障碍(通译)四、语言知识:字词句段五、《秋水》阅读(一)整体感知1、中心论点及其意义: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和后天教育限制。意义: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2、本文运用的论证发:例证法;类比法;对比法3、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反问4、全文以寓言形式说理。(二)分析文本重点段落1、秋水时至----望洋向若而叹描述两种景象及其关系:秋水与海水两种景象。对比关系。两种景象暗示的哲学道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说理的特点:寓言说理,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2、“北海若曰——束于教也”主旨:人的认识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三层次:A、井蛙受到空间的限制(有时会挖苦他人说是“井底之蛙”是和意思,如你在深圳知道北京的正宗北京烤鸭店的具体位置吗)B、夏虫受到时间的限制(冬天夏虫在冬眠,非活动时期C、人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人非天才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说理形象;排比——层次清晰有气势。本段论证的方法:比较中的类比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主旨: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空间有限,所以人的认识有限。运用的三种论证方法:对比法:大与小、无限与有限来彰显主旨。例证法:对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空间来说,“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人卒九州”是例证法类比法:对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来说“壘空之在大泽乎、不似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于马体”是类比法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A、排比:三个问句B、层递:从“天地”到“四海”再到“中国”再到“万物”再到“人”4“五帝之所连——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议论的大意:庄子认为儒家学说认识有限,伯夷仲尼的博学之名完全是自夸。其根据: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论证法:例证法(如陈水扁贪污受贿这个观点:举例证明,邱毅爆料海外账户若干存款)修辞手法:排比、对偶、反问。六、本文引申的成语:望洋兴叹、井底之蛙要点:1、《秋水》中,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依据的道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2、《秋水》全文贯穿对比论证方法。3、《秋水》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切入:画荻教子二、了解作者欧阳修:号醉翁,自称六一居士。学派: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主张: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反对追求形式的靡丽文风,主张文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三、扫除字词句段障碍四、语言知识:见P201、解释2、文言句式五、阅读分析文本(一)整体感知1、记住:《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体是史论2、本文中心论点:国家盛衰兴亡关键在人事。(开篇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本文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演绎论证、归纳论证)。4、本文的论据: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相结合(二)分析文本重点段落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中心论点:国家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法论据:庄宗先盛后衰的历史事实。三组反义词:盛与衰、天命与人事、得与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皆自于人欤”(事实论据)本段中心论点: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本段论据:历史事实论据(前半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历史事实,后半是国家衰亡事业失败的历史事实。)突出论点的手法:强烈的对比。首先是历史事实的兴与衰、成与败的对比,借理论就在事实的鲜明对比中;其次是“得之难而失之易”于“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对比和盘托出论点。3、《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岂独伶人也哉!(理论论据)体现主要观点的两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身论据: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突出论点的方法:对比。满与谦;忧劳与逸豫;方其盛、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与及其衰、数十伶人、身死国灭的对比;祸患与忽微、智勇与所溺间包含大与小、得与失的对比。六、写作特点:1、欲抑先扬先赞扬庄宗成功时的意气之“壮”,再叹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衰、兴亡、得失、成败的历史悲剧的根本原因,使论点更有说服力。2、论据典型有力3、文风雄健而有气势,行文跌宕顿挫六、记住以下名言: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要点:1、《五代史伶官传序》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旨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天命与人事是反义词)2、《五代史伶官传序》从整体而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归纳法3、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论毅力1谈谈个人遇到挫折及如何对待的。梁启超戊戌变法:103天失败《论毅力》在百日维新失败后写成。三、扫除字词句段障碍解释:见P24文言句式:盘根错节之既经。(宾语前置:已经经过了像盘根错节般的繁难境况)故所就不彼若也。(宾语前置:所以自己的成就不如别人)四、《论毅力》的阅读分析(一)整体感知中心论点:开篇提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贯穿全文的表现方法:对比法(二)分析文本重点段落第一段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纵横捭阖、大开大合特点:“天下”即横观一切,“古今”即是纵观一切,“成败之林“囊括一切成败现象,“茫然不一途”包罗一切不同情况,这些都是开,最后有设问“要其何以成,何以败?”合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2、“其在志力薄弱之士——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论证方法:层递性比较法五种人的五种结果:志力薄弱者,一挫而退;志力次弱者,再挫而退;志力稍强者,三四挫而退;志力更稍强者,五六挫而退;志力至强者,方有“善于其终”的可能。五种人中突出“志力至强者”,因为非志力至强者全都失败了,中心论点为“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成功”。3、“更譬诸操舟——故彼岸终不可达也”三个层次:1)行舟中风潮有顺有逆;2)毅力至强者可以透过逆境而入顺境;3)凡毅力达不到至强者都不能达到彼岸。三个层次构成层递关系,说明:凡毅力达不到至强这都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或者反过来说,只有毅力至强的人,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彼”和“我”构成的关系:正反对比关系。说明:有毅力者成,无毅力者败。4、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成败之数,视此而已。论点:只有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人,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论证方法:比较中的类比法即比喻论证法、孔子的两个比喻说明:做事要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孟子的比喻说明:只有坚持到底,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要点:1、《论毅力》的中心旨意: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2、《论毅力》全文的表现方法:对比3、《论毅力》主要才用的修辞手法:层递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演说特点:1、精炼2、观点明确3、条理清晰4、情理并重5、具有号召力与感染力二、蔡元培北大建校:1898年蔡元培:1917年任北大校长主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三、解读文本一)明确演说的三大教育思想:1、抱定宗旨(研究高深学问)2砥砺德行(原因:风俗日偷,道德沦丧)3敬爱师友(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同学间互相亲爱)二)今日要做的二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三)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学习贵在自己探索,老师只是引导指导作用,要坚持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2、做学问是为国家、民族的进步发展,而不是升官发财。要勇于探索真理,为社会服务。四)“若途志在做官发财——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宗旨”:研究高深学问批评现象:混文凭、“活动于社会”、以图做官发财修辞手法:反诘五)故必有卓绝之士——更何足以感人。“重任”:以身作则,力矫颓俗批评不良之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四、本文说理的特点1、说理简单明白,情理并重2、善于运用对比手法。3、主要论证法:演绎法、对比法要点: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要论证方法:演绎法和对比法容忍与自由一、胡适(1945.10--1948.12)北大校长。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918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郁达夫的《沉沦》。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三、《容忍与自由》的写作背景四、文本阅读一)中心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二)三个层次阐发中心论点:1、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2、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个人经验)。3、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政治思想)——原因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例证:理解引用的两段话《王制》有之: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吾独怪夫数千年来之排治权者,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乃懵然不之注意,惑世诬民之学说得以大行,遂举我神州民族投诸极黑暗之世界!......(《王制》中有这样的记载:借助于鬼神时日卜筮(应该是指鬼神占卜之说)来疑惑人民(或老百姓)的,该杀。我单单以数千年来那些当权的人感到奇怪。他们那些以(或用)拯救世人通明道理而自居的人,却懵懵然的样子而不加以观注,以迷惑世人误导人民的学说而成大事,于是使我全国各民族都被陷入了十分黑暗的世界里!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