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评估检测(七)第七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周恩来外交文选》第321页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材料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B.蒋介石集团伺机反攻大陆C.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新中国采取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2.(2012·扬州调研)《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3.(2012·泰兴期中)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对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的外交从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B.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D.“一边倒”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4.(2012·徐州三模)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实质上反映了亚非国家间()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C.宗教信仰存在差异D.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5.(201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2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6.1971年,新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代表大会,智利一位代表描述道:“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从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产生这一看法的原因是()A.中国长期与世隔绝B.智利代表不了解中国C.中国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事务之外D.美国海外战略政策的调整7.(2013·石家庄模拟)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A.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D.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8.(2013·济南模拟)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这一说法说明美国()A.外交重心由对苏转向对华B.逐步放弃反苏反共政策C.积极谋求世界和平与稳定D.试图利用中国牵制苏联9.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收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3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10.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一致通过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这反映出中国政府()A.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1.(2013·淮北模拟)中国与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B.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C.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中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改善12.(2012·扬州调研)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泰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访问活动。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日关系问题指出“……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但是我认为……还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只有认真地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材料二2005年3月29日国际在线报道:随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报4告出台,有关安理会扩大的争论又热闹起来。在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列中,日本和德国是两个热门国家。材料三建国伊始,周恩来非常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他参与制订了两条重要的对日政策原则:一是严格区分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二是正确对待两千年与50年的关系。为了打开中日邦交正常化渠道,他从现实可能出发,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在与日本政府的接触中,他既坚持原则,又适当灵活,将针锋相对的斗争与有理、有利、有节的争取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的大力推动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邦交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钱嘉东《周恩来与中日关系述论》(1)材料一中说中日关系进入第二个春天,那第一个春天应该是什么?其(第一个春天)到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4分)(2)材料二说明日本在国际舞台中有什么动向?其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的“两千年与50年”各是什么意思?(8分)(4)结合材料三与当前的中日关系,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4分)14.(201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国的正常关系中断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间,双方长达15年(1955-1970)的大使级会谈只是各说各话:中国想要解决台湾问题、被美国冻结的资产;美国劝中国放弃武力统一、加入限制武器的谈判。136次会谈只达成了一个协议,西方媒体称之为“聋子的对话”。——南方人物周刊《百年中美潮》材料二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这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奥巴马上台后,一度对发展中美关系持积极态度……然而,才几个月过去,给人的感觉是,中美关系却是沿着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相反的方向滑动,出现了“倒振荡期”。于是,有人又把传统现实主义的逻辑搬出来,认为大国政治的悲剧必将在中美之间上演;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可否认,传统现实主义的逻辑确实在影响着中美5关系,而且在当今世界,这种逻辑也是难以摆脱的,尤其是在美国……“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几乎成了真理。……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当今世界的大国,尤其是中美两国,不可能完全遵循那种逻辑行事。——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1)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聋子的对话”状况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对当时中国外交有何影响。(6分)(3)请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可能性。(10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封锁的政策,使中美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故A符合题意。2.【解析】选A。本题较简单,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这一外交政策。3.【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政策。题干中的时间是“1949年”,此时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闭、敌视政策,因此新中国只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有利于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A出现在1972年后;题干材料为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而不是体现,B没有体现。D中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是新中国的成立。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求同存异”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准确认识。【解析】选D。在20世纪50年代,受西方国家宣传的影响,东南亚国家主要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存在疑虑,因此,存异应指的是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5.【解析】选A。材料观点是万隆会议使中国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正确理解是A,所以A为正确答案。B、D与事实不符,排除;C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6.【解析】选C。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1年以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因此在联合国没有被其他国家所了解。7.【解析】选D。由材料中中美间不应是一种零和游戏,可以看出基辛格主张美国与中国应6互利互进,应承认中国的地位。8.【解析】选D。材料形象地表明了中国在牵制美苏力量上的重要性,从美国角度来说与中国交流就牵制了苏联,影响到中苏关系的变化。【变式备选】邓小平在中美建交谈判时说:“要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我们的观点已经很明确,那就是美国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这表明()A.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B.美国愿意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C.中美双方迫切希望建立外交关系D.在台湾问题上中国采取了灵活的方式【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核心。材料反映邓小平以及中国人民的观点:美国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选择A。9.【解析】选B。材料信息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对付苏联,中美关系改善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A、C、D说法正确;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追随美国反对新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故B的说法错误。10.【解析】选C。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署是我国贯彻“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体现,1979年决定不再延长该条约,反映了我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题选C。A、B说法材料不能反映,D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策。【误区警示】本题学生容易误选A,误选的原因在于没有结合材料而是仅依据所学知识获取答案。11.【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不再依据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来决定外交关系的亲疏。所以中苏两国领导人见面时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礼节。12.【解析】选B。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的区域性国际组织,B符合题干中俗语的含义,A、C、D均不能体现题干中俗语的含义。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分析中日、中美关系的变化;第(2)题分析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第(3)题结合近代史上两次侵华战争回答;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1972年中日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4分)(2)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经济的发展。(4分)7(3)“两千年”指中日两千年的友好关系,“50年”指1894年到1945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发动了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