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评估检测(十一)第十一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南京模拟)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时髦举动,为戈名邀利之捷径。”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史载,道光时(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它反映的是()A.因“海禁”政策,湖丝只能从广东、上海出口B.道光年间,湖丝先从广东后自上海出口C.鸦片战争后,湖丝方出口海外D.道光年间,湖丝仅在上海出口3.(2013·无锡期末)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派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封建主义束缚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4.(2013·湖州模拟)1895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8年,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始生产。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经营顺利,利润优厚。据此材料分析,下列不是大生纱厂兴起条件的是()A.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B.封建政权的暂时支持C.周边社会条件的优越D.外国资本的大力支持25.(2013·宿迁一模)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它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它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C.存在于1949-1953年D.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7.下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①“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3③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④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A.①②B.②C.③④D.①④8.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9.(2013·扬州模拟)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A.经济危机的缓和B.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10.(2013·黄冈模拟)1932年“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荣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A.政府的经济政策B.国内的和平环境C.优越的社会制度D.提倡国货运动11.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12.(2012·无锡模拟)“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4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②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崩溃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行业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1895=100)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锭数(枚)1465369564474.7机制面粉业华商厂产量(万包)20476766330.5缫丝业华商厂出口量(担)30394175137.4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56945278117.4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卷烟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85154181.2火柴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水泥业华商厂产量(吨)68190279.4机械采煤业华商矿产量(吨)89145162.3——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材料二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诸如茶树、柑橘、樱桃等输入美洲。欧洲人的饮料一下子丰富起来。说到全球化的启动,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视甚至无视了旧大陆之间文明交流的加强。其实旧大陆之间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也是极重要的内容,尤其是:5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的交流。——计翔翔、周百鸣《地理大发现探幽》(二)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4分)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4分)(2)结合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12分)14.(2013·扬州模拟)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钢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6(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6分)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2分)(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8分)(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2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崇拜欧化”“售其术”“时髦举动,为戈名邀利之捷径”可判断,材料反映急功近利学习西方技术,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A符合材料本意。2.【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前后的情况,A错误;B符合材料意思;C、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选B。3.【解析】选D。“自来水公司”是民族企业,“地方绅士”是封建主义的代表,水厂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说明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束缚,故选D。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从“设厂自救”浪潮、两江总督刘坤一的作为和“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等信息可知A、B、C正确。D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也不符合史实。5.【解析】选D。材料中四幅图反映的是中国自封建社会向近代过渡在生产方式上的变迁,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6.【解析】选D。由材料中“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它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可以判断该类企业是洋务企业,为民族工业的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7.【解析】选B。首先明确图表中的第二个高峰出现的时间,大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下,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①是在第一次高峰的推动下出现的;③是袁世凯卖国引发的;④与题意不相符。8.【解析】选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从而为中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7础。【变式备选】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解析】选C。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错在根本、B不适合兴起阶段、D不适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选择C。9.【解析】选B。由题干中“1935年”及“必须全盘之统制”可判断这是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垄断控制。这有利于官僚资本的发展,不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故选B。【变式备选】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对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解析】选A。本题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时间符合题目的时间界定,故选A。B、C与题目中的“坚持下去”的信息不符。D不符合史实。10.【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政府奖励实业家说明政府鼓励实业发展,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主要原因。11.【解析】选C。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40年属于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为摆脱日军的迫害,民族工业企业大量地迁往西部内地,C正确;A、D不符合史实;B与材料无关。故选C。12.【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示,严重的通货膨胀折射出的应该是国统区的经济恶化,民族工业到了崩溃的边缘,国民党的政权行将瓦解。而④逻辑混乱,物价飞涨并不意味着农产品价格高涨。13.【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经济发展。第(1)题分析商业的数量变化、空间范围的变化、行业的变化等。原因则要分析当时世界形势,中国所处的位置等。第(2)题分析西方的侵略给落后地区带来的建设性的影响。8答案:(1)阶段特征: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企业由沿海开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