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评估检测(十)专题十(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厦门双十模拟)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2.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下史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②《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③《商君书·垦令》:“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④《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13·厦门模拟)《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4.(2013·宁化模拟)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5.两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专门为官府及宫廷所需制作各种器物、军械、衣服、金银器物及煮盐、冶铁、采矿、铸造、铸币等的手工业网,构成了官营手工业的庞大体系。对于官营手工业的认识有误的是()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推动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打击割据势力和富商大贾D.严重冲击了民间市场,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6.(2012·莆田一模)下列选项中,反映南宋手工业状况的是()A.采用焦炭冶铁B.广泛使用脚踏三锭纺车C.进入彩瓷生产时期D.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7.(2013·龙岩模拟)宋代范正敏《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8.(2013·宁波模拟)《全球通史》:“……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作为有力证据的是()9.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10.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名称的是()A.《商帮的兴衰》B.《晨曦中的汴河》C.《坊墙倒塌以后》D.《草市饮食大全》11.据古碑记载:“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12.(2012·福建四地六校联考)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2·三明模拟)海外贸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对外开放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元时期福建海外贸易,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以后,泉州市舶之利,成为南宋王朝重要财政收入,以往那种“厚往薄来”“以示绥怀”的观念,企图通过对外贸易宣示天朝声威的虚骄,有所转变,转向讲求实际的经济效益。……宋元二年(公元1087年)泉州市舶司的建立,标志着福建海外贸易发展到新的阶段。这一时期,东从朝鲜半岛、日本,南至南洋群岛,西到阿拉伯及东非海岸,都与福建建立了经贸关系。……外贸出口的商品以瓷器为主,还有丝棉纺织品、铁锅、铜盘、糖、茶叶及其他日用品。进口的货物达400余种,主要有香料、药物、宝货、纺织品、食品、杂货等。——《福建古代经济史》材料二从马尼拉(今菲律宾首都)返回的福建商船,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当时西班牙殖民者把墨西哥和秘鲁的银元运到马尼拉,以购买福建商船携往的生丝及其他货物。——《福建古代经济史·第四篇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福建经济》材料三厦门开埠初期的进口贸易(单位:万英镑)年份(年)18441845184618471848英国进口值8.06514.749416.793517.97588.2755其他国进口值-4.78297.84317.597610.1341广州、厦门口岸由英国装载的主要出口货值(1843-1847年单位:元)年份(年)1843-1844184518461847广州17925360207340181537856015721940厦门582097143938938——《近代厦门对外贸易发展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福建海外贸易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福建海外贸易有何新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当时福建社会经济的影响。(8分)(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厦门在开埠初期海外贸易的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元年1662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清圣祖实录》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清]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6分)(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6分)(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6分)(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2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的水利工程,春秋时期孙叔敖在楚国主持兴修了芍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本题材料所指的水利工程是李冰兴修的都江堰。2.【解析】选C。《商君书·垦令》:“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体现的是重农政策,并不能体现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排除③,选C。①②④分别反映了农业生产重视气候、施肥和时令,都体现了精耕细作。3.【解析】选C。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人们终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生存。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均田制下,丁户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客观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时间,也促使均田人户增加绢或布的纺织,故D正确。5.【解析】选D。官营手工业主要服务于官府及宫廷,也会有少量产品流向市场,因而会起到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市场价格、打击割据势力等作用,但不会形成对民间市场的严重冲击。故D符合题意。6.【解析】选A。B、C出现在元朝,D出现在西汉。A符合时间界定,故选A。7.【解析】选A。从材料“闽岭以南多木棉”“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可以反映出宋代福建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B说法不正确,棉花是经济作物,不可能成为主业。C是在明代,D材料中没有体现。8.【解析】选B。抓住题干中的时期“宋朝”及关键词“商业革命”,即可排除C、D。根据所学,宋朝出现纸币“交子”,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又属于宋朝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革命。B符合题意。9.【解析】选C。材料描述了湖州、严州种植桑蚕,太湖洞庭山区种植柑橘桑麻,蜀地种植茶园,颖昌府多蔬圃;体现的是依据本地特色,种植受市场欢迎的特色农业产品,实质上说明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10.【解题指南】古代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宋朝以前市坊严格分开,宋朝开始打破这一限制。还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并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市镇。【解析】选A。宋代商业发展比唐朝有明显进步,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都城开封汴河两岸商业繁荣,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很普遍,但是并未出现商帮,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地域性商人群体。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特点的准确认知。材料中提到汉代“颁布‘酒榷’”“专设税官”等信息,说明汉代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12.【解析】选A。明清时期繁荣的商品经济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的内部原因主要是中国政府的政策。C、D在鸦片战争时期都是外因;B说法错误。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福建对外开放发展历程的理解。第(1)题宋元时期福建海外贸易的特点可以从地理位置、政府态度、管理机构、观念转变、商品种类、贸易范围等方面直接概括。第(2)题明清时期福建海外贸易的新变化可以从资金流动、贸易区域扩大、贸易类型加以概括;影响可以从新经济因素的产生与发展、主要货币、农产品商品化、引进新品种、思想观念转变、扩大就业等方面分析。第(3)题近代厦门在开埠初期海外贸易的状况可从较早开埠的广州进出口贸易额、贸易对象、出口规模等方面作答,原因可以从内因:自然经济、广州对外贸易的地位、对外政策;外因:英国的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等方面因素加以分析。答案:(1)地位重要;贸易观念转变;政府支持,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贸易范围广;进出口商品种类多且有较大差异。(6分,答出3点即可)(2)新变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贸易区域扩大到美洲;开展转口贸易。(4分,答出2点即可)影响:大量白银流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得到发展;有利于引进新作物品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人们思想观念转变;增加就业等。(4分,答出2点即可)(3)状况:进出口贸易总量由增到减;英国是主要的贸易对象;与广州相比,出口规模有限。(3分)主要原因: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英国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通过鸦片战争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广州海外贸易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历史悠久,在闭关锁国时期成为唯一的官方贸易港口(或厦门经济总体发展较为落后,且开放迟)。(3分)14.【解析】本题围绕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第(1)题,要结合“以绝接济台湾之患”这一信息分析说明;第(2)题,要对比材料一、二,从禁绝及限制的角度分析二者的不同;第(3)题,要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利弊影响。第(4)题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来回答。答案:(1)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3分)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3分)(2)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2分)材料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