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滚动检测(四)专题十至十七(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苏州模拟)《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2.(2012·吉林三模)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专业化商业城市大量出现B.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C.地处水陆交通要冲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3.(滚动单独考查)中国古代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中,按出现时间排列准确的是()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A.③④①②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4.据《申报月刊》(1933年)报道,“‘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这说明当时中国()①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③兴起了计划经济思潮④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5.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6.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导致了比例严重失调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7.(滚动单独考查)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8.阅读2010年福建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表(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平均增长速度(%)年份项目1979-2009年2001-2009年2004-2009年2006-2009年投资总额22.021.727.128.3国有经济19.820.626.531.6集体经济16.521.526.537.3私营个体经济23.329.538.640.9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14.016.414.4A.非公有制经济增速显著B.公有制经济不再占据主导地位C.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增速平稳D.福建改革开放步伐稳步推进9.李鸿章曾就铁路建设上书奕:“将来欲求富强,舍此莫办,倘海有铁舰、陆有铁道,国家之真实声威,始能树立,外人断不敢轻于动手,请主持大计。”材料表明()A.近代交通工具开始被中国人接受B.铁路是国家富强和树立声威的途径C.修建铁路是近代民族复兴的首要途径D.清政府对西方科技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10.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之绩,能使全世界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政府支持B.中国人缺乏航行的精神动力C.支撑东西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巨大差异D.西方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后盾11.西方学者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这是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欧洲说”。下列可以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史实有()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②西欧国家最早进行两次工业革命③西欧国家是世界工业生产、贸易、科技的中心④亚非拉国家成为欧洲工业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2.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下图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行驶在铁路上的情景发生时()A.内燃机已出现B.英国工业革命完成C.轮船已试制成功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3.“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据此分析下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14.下表是1960-1990年间美国的阶级结构分布表(%)阶级位置1960197019801990非所有者1.经理2.监督者3.专家经理4.专家5.技术工人6.蓝领工人7.5013.663.873.5313.4644.597.5714.864.414.5314.0845.137.9515.235.065.4912.9244.058.2514.825.996.9012.7741.38所有者7.小资产者8.雇主5.547.864.095.334.534.775.194.71——赖特《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造成美国劳动者结构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垄断组织的出现,管理阶层壮大C.福利制度的实行D.新经济的出现15.西方经济学家把停滞和通货膨胀两词合起来,构成停滞膨胀这一新概念。针对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的“滞胀”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举措不包括()A.大力发展“混合经济”B.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D.削减社会福利开支16.(2012·安徽示范高中模拟)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有()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世界市场的拓展③利用科技发展新兴产业④知识经济的出现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17.(2012·桂林调研)在国内战争后期,苏俄境内出现了所谓的“小国内战争”。这场战争的发动者及其针对的目标最有可能是()A.工人、义务劳动政策B.资本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农民、余粮征集制D.政府官员、新经济政策18.阅读苏联工农业产值增长图,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不包括()A.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逐步确立B.片面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C.苏联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D.工业化极大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19.(滚动交汇考查)“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必然会导致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政策是()A.罗斯福新政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斯大林模式D.新经济政策20.(滚动交汇考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下列可以有效对此进行论证的是()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④罗斯福新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本杰明·迪斯雷利在《西比尔》中说:“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富人和穷人。”下列事件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扩展③殖民扩张的进行④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A.布雷顿森林体系B.马歇尔计划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23.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24.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集团,欧盟与其他两个区域性组织的不同点是()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产物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C.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D.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产物25.(2013·苏州模拟)《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农耕文明有其封闭性,这种状态下的人们缺乏进取心,较难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念。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则相反,人们勇于创新,注重效率和科学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大国崛起》材料三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英国的工业文明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引领着世界的发展”。(2分)(3)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27.(2012·深圳模拟)近代以来,新旧体制的转型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双元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