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增值增分特训1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4高考历史增值增分特训1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漳州七校联考)下表主要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钢产量原煤产量发电量机床产量食品加工纺织粮食产量棉花产量年增长率60%19.70%35.20%354%8.70%7.50%3.70%4.70%A.建国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B.“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C.“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D.“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析图表中机床产量最高,钢产量和发电量都比较高,说明“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A项正确。由粮食产量和棉花产量可以看出B、D两项错误。武汉钢铁基地应为1956~1966年间的成就,C应排除。答案A2.(2013·山东滨州调研)“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A.新经济政策B.人民公社化C.社会主义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从材料“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通过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转变成了公有。答案C3.(2013·杭州二模)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2-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影响下,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它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所以A、C两项错误。人民公社化始于1958年,而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6年,排除B项,故答案为D项。答案D4.(2013·广东六校二模)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B.提高了生产效率C.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D.破坏了国民经济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全民盖土炉”,可知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因此D正确。答案D5.(2013·广东广州一模)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可以用排除法解答。A错误,“大跃进”的高潮出现于1958年;B发生于1971年,可排除;根据材料“实现农轻重”“综合平衡”等,体现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故排除D,选C。-3-答案C6.(2013·山东青岛一模)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1976年中国照搬苏联的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下,中国在相对封闭的背景下开展经济建设,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中国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个过程反映了中国由思想禁锢向对外开放的变化。答案C7.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作为中国农业的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涵的深刻含义是()。①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②昭示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③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④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昔阳的大寨精神”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凤阳”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旗帜。“昔阳到凤阳”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①表述错误,排除带①的选项。答案C8.(2013·江苏连云港期末)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下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4-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解析“认为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的人占了多半,这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完善和调整。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A项;B、C两项表述错误。答案D9.(2013·广东揭阳一模)报刊对社会生活反映最及时。下列词汇是某一年份报刊杂志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户、放开、奖金、厂长负责制、乡镇企业、裁军。这最有可能是()。A.1978年B.1984年C.1992年D.1997年解析“厂长负责制”说明当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这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有关,“乡镇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产物”,故选B项。答案C10.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市政府决定向深圳学习经验。这里的“经验”主要有()。①实行多元化的经济所有制形式②吸收和利用外资③充分利用过去的经济优势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可采取排除法。深圳在设立经济特区前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经济基础十分-5-薄弱。故观点③不能列入“经验”范畴。故正确选项是C项。答案C11.(2013·广东韶关一调)有一浙江商人,1980到1992年间因做买卖三次入狱,又无罪释放,引起各方对其是否合法经营展开激烈争论。此事例不能说明()。A.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坎坷B.改革开放初期立法滞后C.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解析据关键信息:“1980到1992年”,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从1992至2000是逐步确立的过程,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初步确立,故D项与材料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答案D12.(2013·江苏盐城中学模拟)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这一“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解析经济特区开始建立是1980年,而题干中的“足迹”应为20年前即1992年,所以A项不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广东佛山二模)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6-类别主张君主立宪主张民主立宪未表明态度篇数1123材料二2006年,俄罗斯的尤里——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作了调查,统计如下:态度持相应人态度的人数比例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0%是一场灾祸16%其他14%材料三1949~1960年中国人口变化的相关数据-7-年份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194916‰20‰195817.24‰11.98‰1960负增长25‰(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哪些合理的历史结论?(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结合1917~1991年苏联的史实,分析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4)根据材料及上述问题,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4分)解析第(1)问,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的剖析与推断,从征文评比背景、主题、参与度以及获奖作品比例进行分析、推论。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信息各项指标所占比重进行概括;第二小问,联系1917~1991年苏联(苏俄)重大事件对苏联、对民众的影响分析、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表格的数据变化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归纳、分析。第(4)问,考查史学常识,注意结合引语和前面的问题分析。答案(1)《大公报》进行君主立宪问题的征文,说明清政府的控制放松了;民众参与程度比较高,说明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高;获奖作品多为主张君主立宪的文章说明《大公报》倾向君主立宪政治;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主张有多样化倾向。(2)持肯定态度的明显高于持否定态度的,整体看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是基本肯定的。肯定因素: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俄罗斯民众的大国心理。否定因素: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程度不高;斯大林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弊端,导致苏联的解体。(3)变化:1949~1958年,自然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原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社会动乱局面,政局稳定;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变化:1958~1960年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8-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出现,使经济遭到破坏。(4)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14.(2013·山东青岛一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世界,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马尼拉(菲律宾)返回的广东商船,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当时西班牙殖民者把墨西哥和秘鲁的银元运到马尼拉,以购买广东商船携往的生丝及其他货物。——摘自《广东对外贸易资料汇编·明清卷》材料二下图为1850~1913年欧洲对外投资趋势图。材料三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局部)》材料四近代以来,中国曾错失了很多历史机遇,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却踏着历史的节奏,一步也没有落空,逐渐融入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中国》(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广东海外贸易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当时广东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面对欧洲经济扩张的巨大冲击,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福建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3分)-9-(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怎样踏着“节奏”逐渐融入世界的,并分析其原因。(8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当时西班牙殖民者把墨西哥和秘鲁的银元运到马尼拉,以购买广东商船携往的生丝及其他货物”可看出白银流向中国,贸易范围扩大及转口贸易形式等,其“影响”可从对中国经济上,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发展;思想上,促使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等方面回答。第(2)问,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限制词“先进中国人”,要排除义和团运动,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回答。第(3)问,借福建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围绕福建省,体现开放过程的有厦门市、福州、还有闽南三角洲地区。第(4)问,中国融入世界,实际上考查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