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海高中2014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必修三整理老师:季洪彦第1页共23页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江苏2013考试说明】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考点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孔子与老子——春秋晚期的思想家⑴孔子及其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思想:“仁”与“礼”(核心思想);中庸思想;德政。教育方面: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培养了人才,促进社会发展;②总结出一套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文化方面: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继承传播文化。⑵老子及其思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哲学:认识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⑴出现的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基础;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视;④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私学出现——舆论阵地⑵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①儒家——孟子、荀子;②道家——庄子;③墨家——墨子;④法——韩非子⑶意义:①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②儒家思想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儒家思想的形成⑴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⑵过程①孔子(创立)——仁与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②孟子(发展)——仁政、民本思想、性本善;③荀子(发展)——仁义、以德服人、性恶论、法治、天行有常。⑶影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二、汉代儒学1、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⑴原因:①政治大一统需要,以思想统一实现政治统一;②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③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崇。⑵提出意义: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儒家思想逐渐受到统治者重视,成为封建社新海高中2014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必修三整理老师:季洪彦第2页共23页会的主流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⑶实质:是一种封建的文化专制。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⑴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④以儒学经典为教科书,教育被儒学垄断。⑵影响:利: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④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弊:禁锢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使儒学蒙上了迷信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拓展: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①儒学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②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④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⑴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①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播,儒学受到冲击;②唐后期及北宋进行复兴儒学运动;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较尖锐;④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学术活跃。⑵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代表人物年代思想主张影响程颢程颐北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仁是与万物俱生的;认识论:格物致知。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理学的核心:先有理而后有万物。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理学修养论: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格物致知)。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三纲五常。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2、陆王心学⑴历史背景(明朝)①封建社会衰落,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②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了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③佛教(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影响。⑵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代表人物时代思想主张地位陆九渊南宋认为“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明朝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新海高中2014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必修三整理老师:季洪彦第3页共23页拓展: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1)认为宇宙万物有“理”和“气”两个方面,理先气后,是客观唯心主义。(2)主张用外在的“天理”来规范行为。(1)认为“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达到“致良知”。同(1)都属于儒学范畴,并对儒学有所发展。(2)都属于唯心主义。(3)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制度。(4)都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成果。(5)都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6)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⑴历史背景:①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②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③思想文化上,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得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④阶级关系上,工商业这阶层队伍扩大,社会矛盾尖锐。⑵李贽①思想主张: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提出童心学说;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②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要求平等,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异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②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③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①批判君主专制②提出“众治”的主张③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①政治思想:循天下之公②哲学思想:唯物观点,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同①共同的生活背景:政治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根源);思想上,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经历上,都参加了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②相同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③评价(影响):进步性:是明末清初反理学的儒家思想代表;他们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革新、求真求是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掀起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洪流,具有进步性。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末清初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李贽大胆挑战宋明理学,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三大思想家都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而闻名;(2)反对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顾炎武、黄宗羲都是经世致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3)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李贽提出“童心说”;黄宗羲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王夫之提出“循天下之公”。(4)指出“工商皆本”,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认为工商皆本。知识拓展: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新海高中2014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必修三整理老师:季洪彦第4页共23页(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江苏2013考试说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⑴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⑵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⑶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⑷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考点梳理】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一)造纸术:1.书写材料的演变:①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2.意义: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①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应用(1)唐末,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2)宋元时期广泛应用。2.影响:⑴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⑵不仅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而且成了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同时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四)印刷术的进步1.印刷术的进步:⑴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⑵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泥活字)。活字印刷术意义: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2.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2)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拓展:⑴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②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③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④政策:政府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