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1.(2011年惠州二模)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二倍体西瓜培育出的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基因突变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少数有害性等特性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利用生长素类的两重性原理制成的除草剂可导致杂草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2.(2011年江苏)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3.(2011年东莞联考)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4.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A.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B.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5.(2011年华师附中统考)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但长期使用易导致药效下降,原因是()A.人对氨苄青霉素产生了适应B.氨苄青霉素诱导病菌基因突变C.病菌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抗药基因D.病菌基因库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加6.(2011年肇庆二模)前不久,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以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各种基因的频率都将会发生不断的变化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发生定向的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7.(2011年汕头二模)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种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C.一个区域的种群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8.(2011年唐山摸底)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即可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几个地雀物种2B.地理隔离—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相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9.(2011年九江联考)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F,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环境改变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B.F基因决定的性状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C.FF的幼体存活率一定高于杂合子D.该种群中F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表示新物种的产生10.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引入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B.48%C.52%D.57%11.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94%B.92%、8%C.78%、22%D.69%、6%12.(双选)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地理隔离才有生物进化B.有生物进化才能形成生物多样性C.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进化D.生物进化意味着肯定有新物种形成13.(双选)以下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二倍体植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4.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3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2011年广东)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________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下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7章第1、2节1.B解析:三倍体无子西瓜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基因改变的特点之一是少利多害,种群是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除草剂对杂草进行选择,使其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C解析: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实质是基因的改变,基因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3.B解析: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4.A解析: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5.D解析:病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不进行基因重组。6.B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基因的频率将发生定向的变化。7.B解析:物种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进化;种群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D解析:地理隔离后产生生殖隔离时才能形成新物种;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的基因突变都不相同。9.B解析:F基因频率上升说明F基因决定的性状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并不说明FF的幼体存活率一定高于杂合子。10.B解析:首先计算出从岛外引入了2000只果蝇之后,该岛上果蝇种群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基因型为VV、Vv和vv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22、11/22、6/22;然后计算出V的基因频率=5/22+(11/22)×(1/2)=21/44≈48%。11.B解析:若按100人计算,该群小学生中有基因XB=42.32×2+7.36+46=138,Xb=7.36+0.32×2+4=12,XB和Xb两种基因中,XB的基因频率为138/150=0.92,Xb的频率为1-0.92=0.08。12.BC解析:A项,基因频率改变就有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可大可小,只有产生了生殖隔离才形成了新的物种。13.B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基因重组,他们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4.(1)基因突变(2)97%(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15.(1)受精卵S基因由S基因转录的mRNAS蛋白(2)50%60%(3)减少S基因表达的S蛋白会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解析: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的基因型全部为AaBb,所以F1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50%;F1(AaBb)自交产生的子代中A_bb和aaB_的个体死亡,剩下的蚊子中AABB占1/10,AaBB的占2/10,AaBb的占4/10,aabb的占1/10,可以算出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