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问题及我们的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问题及我们的对策张谨摘要:生物安全问题是生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甚至全球安全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了生物安全问题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我国应对生物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关键词:生物安全问题;表现形式;本质特征;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D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5833(2004)0920064206作者简介:张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广东广州510053)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和各种生物技术的发明运用,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诸方面带来了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危害。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与和平的大命题。维护生物安全,防治生物安全问题,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的身心健康,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生物安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潜在的不利影响。广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生态安全或环境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等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11传染病的巨大危害。传染病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相当有效的控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然在危害人类的健康。从1973年到现在,全球大约出现过20多种广泛传播且抗药性非常强的致命疾病。每年全球人口死亡中大约有1/4是死于传染病。在非洲,60%以上的人口死亡是由于染上了传染病。不但过去已经得到控制的疾病如霍乱、鼠疫、疟疾、肺结核和白喉等卷土重来,而且一些“新”的传染病也纷纷出现,如非洲的埃博拉出血热、艾滋病、C型肝炎、疯牛病等,已达到30多种。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为健康投资》所提供的资料,1990年死于传染病的全球死亡人数达1669万,占总体死亡人数的3414%,而死于战争的人数仅为32万,占0164%,死于传染病的人数是死于战争人数的50多倍。2002年底首收稿日期:2004206225先在亚洲出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致命疾病“非典”(SARS)迅速蔓延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超过8000人染病,死亡人数达800人以上。2003年爆发的禽流感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有可能通过人传人而迅速扩散,酿成比“非典”更为严重的大型疫情。可见,片面地关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各国军事力量的对比,而忽视传染病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影响,是值得深刻反思的。为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国家安全概念。21生物战剂———生物武器———基因武器的潜在威胁。生物战剂是在军事行动中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生物武器利用致病微生物或生物毒素及其载体制成的生物战剂或炮弹,以服务于军事目的或战争的需要。近年来,生物武器越来越受恐怖集团的亲睐,因此,有人把生物武器称为恐怖之源。早在1763年,英国驻北美殖民军就曾将天花病人用过的毛毯等送给抗英印第安人首领,使天花病在印第安人中流行,导致他们丧失战斗力,英国殖民军因此不战而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首先研制和使用了一种叫马鼻疽菌的生物武器,使协约国500头军用骡子受感染。20世纪30年代由于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确立,大量研制生物武器成为可能。如二次大战期间的1940—1944年,侵华日军哈尔滨“731”细菌部队、长春“100”细菌部队、广州波字“8604”细菌部队、南京荣字“1644”细菌部队在中国大规模制造生物战剂,多次在浙江、湖南、山东、内蒙古等地用生物武器屠杀中国居民,犯下了使用细菌武器杀人的滔天罪行。与常规武器、核武器及化学武器等相比,病原菌易传播流行,致病力强、成本低且携带方便,可引发包括天花、炭疽热等多种传染病,防治甚为困难,能够导致大规模人口死亡。2001年以来,美国境内屡次发生炭疽感染的恐慌事件,几十人染病,数人死亡,美国白宫和国会先后成为袭击目标。有人作过测算,如果把20磅超级浓缩肉毒毒素散播到美国的华盛顿空气中,就可造成华盛顿1/2居民的死亡。如果利用基因技术来改善生物武器的特定功能,则将具有难以估量的杀伤力。利用基因技术可以研制出可感染且能攻击特定基因组成的种族或人群的基因武器,这必然导致种族灭绝的灾难。31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近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发展迅猛,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02年的5870万公顷,7年间增长了近35倍。就拿中国来说,目前已经研究开发转基因植物50多种,转基因动物20多种,转基因微生物30多种,涉及目的基因200多个左右。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及社会诸因素都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1)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大面积释放到环境中,可能通过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而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风险。例如,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的具有某种抗性的基因,有可能通过杂交转移到其野生或未驯化种群中去,在特定条件下增强这些植物杂草化的特性,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2)现代生物工程作物所具有的抗性可能会加速昆虫向抗虫的进化。譬如,转入苏云菌杆菌(Bt)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其目标昆虫是棉铃虫、红铃虫等植物害虫。如果大面积长期种植这种抗虫棉,有关昆虫可能对其产生抗性,从而影响Bt农药制剂的防虫效果,使农药用量增加,污染区域生态环境。(3)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潜在危害。转基因食品由于引进了新基因,产生了新的蛋白质,这或许是人类从未接触过的物质,可能导致有人对原来不过敏的食品产生了过敏反应,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转基因生物使用的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影响医疗效果。转入食品中的生长激素类基因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出现营养不良等等问题。生物技术的开发利用还会带来许多社会伦理问题,包括:(1)技术垄断。现在转基因作65物的种子专利被杜邦、孟山都等五六家国际大公司所独占,为了控制基因转移同时保证利润,这些公司通常将转基因作物的种子做成雄性不育种,至使农民必须每年购买新种,这无疑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和农民的负担。(2)宗教分歧。素食者认为植物中转入动物基因损害了其权利,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对于食品中有猪或牛的基因很难接受。(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后完成会违背伦理原则。例如,发达国家为了搞基因研究,到第三世界国家去采集基因样本,但对基因提供者隐瞒自己的研究目的,违背了伦理学的一般原则;随意泄露基因缺陷将使个人、家庭、后代受到伤害。(4)克隆人技术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克隆人技术将打破传统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模式,否定或降低了在生殖过程中夫妇关系的作用,也搞乱了代间年龄差,使人伦关系发生模糊、混乱乃至颠倒。这有悖于人类文明至今所创立的人性和人伦。41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在外来生物物种当中,无论是有意引入、无意引入还是自然引入,有些生物物种由于环境适宜、没有天敌等原因,通过迅速繁殖,与当地生物物种产生激烈竞争,以至剥夺物种的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最终排挤和消灭掉被竞争的当地物种,破坏该地区的生态平衡。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来入侵物种对各国经济的严重危害,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畜健康的严重威胁,已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主要障碍,以及实现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性目标的绊脚石。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亿以上的人处于旅游的过程中,每天有200万人越过国际边界,每年有50亿吨以上的船运货物越过大洋和其他水道,每天大约有3000至10000个水生生物物种随全世界船舶压舱水在移动,并排放到异地,这些都为世界大部分地方生物的混合创造了条件。在美国,外来生物物种约有5万多种,而其中少数入侵生物物种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366亿美元。在中国,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共有283种,其中陆生植物170种,其余为微生物、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哺乳类、鱼类等。这些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有关行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98.59亿元,其中,林牧渔业损失160.05亿元,人类健康损失29.21亿元。因此,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51生物实验室成为感染源。在各国实验室开展病原微生物或检测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时有发生。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5—7倍,因实验室病原体逃逸造成他人或动物感染的个案也时有报道。分析归纳起来,实验室成为感染源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1)事故性感染。一般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疏忽,使本来人们接触不到的微生物污染了环境,直接或间接感染实验人员。如1956年,前苏联的一个实验室曾有9支装有感染了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的鼠脑的安瓿被打破,由于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结果在几天内造成24名工作人员被感染。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郊外的微生物学和病毒学研究所发生爆炸,泄漏出10公斤的炭疽芽孢粉剂,爆炸释放出大量的细菌毒雾,使周围200平方公里受到污染,致使1000多人发病,100多人死亡。(2)动物性感染。通常是由于实验人员接触了被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动物而导致感染。1967年德国的马尔堡和法兰克福等城市为研制疫苗,从乌干达进口了一批绿色长尾猴,而这些猴子携带一种特殊的病毒,使大约30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了发烧、腹泻和出血等症状,其中有8人死亡。这种疾病在马尔堡地区迅速流行,马尔堡病毒由此得名。它所引起的高烧曾于1976年在扎伊尔和苏丹夺去了300个非洲人的生命。(3)气溶胶感染。由于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是以气溶胶的形式飘散在空气中的,因此吸入这种空气就会造成感染。最严重的一次实验室气溶胶感染事故是1961年在莫斯科的一66家研究所发生的。实验人员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到一些野鼠带回实验室,由于疏忽,这些野鼠被放在了室内暴露的场所。不久,实验室相继有63人出现发热症状,开始被误诊为流感,1周内又增加了30人,才开始怀疑到是流行性出血热。本次事故最后被鉴定为野鼠身上带有的出血热病毒以气溶胶的形式污染空气所致。二、生物安全问题的本质特征生物安全属于学术界目前广泛讨论的与传统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及经济安全相区别的非传统安全中环境安全的一种。生物安全问题虽然与传统安全问题有着普遍联系,但更有自身的本质特征。11跨国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各国贸易往来的频繁,旅游业的日益扩大,国际人口的流动率不断上升,使许多病原在全球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爱滋病病毒最初是在中非和中东的绿猴身上发现的,由于它们多生活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或成群结队于国家开辟的旅游胜地及公园场所等,它们与人嬉戏甚至咬伤人,这样将其病毒传给居住在扎伊尔的海地人,又由移居美国的海地人将病毒传到美国,再通过美国这个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国家传播到世界。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席卷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为之震惊。由于许多疾病的潜伏期较长,几乎都会长于36小时,也就是达到了全球任何两个地方之间的最长可能飞行的时间,因此,无论是恐怖分子还是自然爆发的疾病的受害者,在出现症状之前都可以通过海关检疫,从而将疾病带到世界任何地方。就外来生物而言,无论是借助于陆路、海路还是空中航线,都有可能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此外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节省时间,人们消费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往往来自遥远的他乡甚至异国,在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出现污染,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疯牛病和口蹄疫是非常著名的例子。21滞后性。一项生物技术形成产业后,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诸因素是否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以及产生多大影响,由于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往往不易认识到,只有待一段时期后相关事件出现了,人们才能从中得到反馈。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大米草可以固沙护岸,又可作饲料,于是从英国引进到我国闽东沿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