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开学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B.金属冶炼通常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C.陶瓷、水泥和光导纤维均属于硅酸盐材料D.“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霆天气【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专题】化学计算.【分析】A.根据胶体的定义分析;B.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需要用还原剂把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C.根据硅酸盐的定义来判断;D.从雾霾天气的成因考虑.【解答】解:A.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故A正确;B.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需要用还原剂把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故采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故B正确;C.所谓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其它金属元素(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因常见的硅酸盐材料有:玻璃、水泥、陶瓷,二氧化硅只含硅氧两种元素,不属于硅酸盐材料,故C错误;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故有利于减少雾霆天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散系的分类,金属的冶炼原理、硅酸盐的概念及雾霾成因,较基础,属于识记知识,对于雾霾,属于新名词,要用化学知识来理解成因,用化学方法来减少雾霾的产生.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A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B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C在FeCl2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D在空气中久置的铝条放入NaOH溶液中立刻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铝条逐渐变细,铝条逐渐发热A.AB.BC.CD.D【考点】钠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钠加热呈熔融状态,融化为带金属光泽的金属小球,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B、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包住了熔化的铝,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C、在FeCl2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化为红褐色沉淀;D、在空气中久置的铝条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放入NaOH溶液中时,先腐蚀氧化膜,故开始时不会产生无色气泡.【解答】解:A、钠加热呈熔融状态,融化为带金属光泽的金属小球,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A正确;B、铝箔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氧化铝,加热时,表面的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包住了里边熔化的铝,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B正确;C、在FeCl2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中存在溶解的氧气,所以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化为红褐色沉淀,故C正确;D、在空气中久置的铝条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放入NaOH溶液中时,先腐蚀氧化膜,故开始时不会产生无色气泡,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注意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判断掌握物质性质和化学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3.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质子数为8NAB.标准状况下,22.4L溴单质所含原子数目为2NAC.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D.常温常压下,100mLlmol.L﹣l盐酸与4.6g钠反应生成H2分子数目为0.1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碳正离子中含9个质子;B、标况下溴为液态;C、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D、求出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钠反应后变为+1价来分析.【解答】解:A、碳正离子中含9个质子,1mol碳正离子中含9NA个质子,故A错误;B、标况下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原子个数,故B错误;C、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不能进行彻底,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6NA个,故C错误;D、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钠反应后变为+1价,故0.2mol钠失去0.2mol电子即0.2NA个,则生成0.1mol氢气即0.1NA个,故D正确.故D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4.在100mL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6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值为(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0.225mol/LB.0.30mol/LC.0.36mol/LD.0.45mol/L【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极端假设法.【分析】有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g)+4H2O,由上述反应方程式可知,NO3﹣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氢离子与硝酸根恰好反应,生成的铜离子物质的量最大,设HNO3、H2SO4各为x、ymol,则n(NO3﹣):n(H+)=x:(x+2y)=1:4,x+y=0.6×0.1,据此计算x、y的值,再根据方程式计算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c=计算铜离子浓度.【解答】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g)+4H2O,铜足量,由上述反应方程式可知,NO3﹣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氢离子与硝酸根恰好反应,生成的铜离子物质的量最大,设HNO3、H2SO4各为x、ymol,则n(NO3﹣):n(H+)=x:(x+2y)=1:4,x+y=0.6×0.1,联立解得x=0.024mol、y=0.036mo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4mol×=0.036mol,故铜离子的最大浓度为=0.36mol/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合物的有关计算,确定NO3﹣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时生成的铜离子浓度最大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注意利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解答.5.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A.4:5:2B.4:6:2C.6:4:3D.6:2:3【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差量法;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导致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设三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则反应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mol×=11mol,根据差量法计算反应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生成氧气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反应后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设三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则反应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mol×=11mol,2Na2O2+2CO2=2Na2CO3+O2物质的量减小2112mol1mol12mol﹣11mol=1mol反应后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4+mol:(4+1)mol:(4﹣2)mol=4:5: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差量法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6.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C.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少量NH3D.装置④从a口进气可收集Cl2、NO2等气体【考点】蒸馏与分馏;气体的收集;尾气处理装置;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分离的方法,沸点不同互溶的液体用蒸馏的方法,分液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B.根据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导气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C.根据NH4Cl分解产生了NH3和HCl,而NH3和HCl在管口又发生反应:NH3+HCl=NH4Cl,生成了NH4Cl;D.从a口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解答】解:A.装置①是蒸馏装置,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故A错误;B.氨气极易溶于水,导气管直接伸入水层会产生倒吸,故B错误;C.NH4Cl分解产生了NH3和HCl,而NH3和HCl在管口又发生反应:NH3+HCl=NH4Cl,生成了NH4Cl,最终制取不到NH3,故C错误;D.Cl2、NO2等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可从a口进气收集,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物质的分离方法、气体的收集和吸收原则以及气体的制取等知识,难度不大.7.甲、乙、丙、丁四种易学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向丙容器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溶液含有Ba2+B.乙溶液含有SO42﹣C.丙溶液含有Cl﹣D.丁溶液含有Mg2+【考点】无机物的推断;离子共存问题;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专题】推断题.【分析】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可以形成白色沉淀的只有BaSO4、BaCO3、Mg(OH)2,因此甲只能是Ba(OH)2;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说明乙是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是MgCl2,所以丁是NH4HCO3【解答】解:根据②中的信息可知乙是二元酸,故乙是H2SO4;根据③中现象,可以推知丙中含有Cl﹣;再结合①中提供信息,甲与其它三种物质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出甲是Ba(OH)2,乙是H2SO4,丙是MgCl2,丁是NH4HCO3,故选D.【点评】本题为推断题,做题时注意题中的反应现象,找出突破口,抓住物质的性质是关键.8.将9g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100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NO,剩余4.8g金属;继续加入100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N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剩余4.8g金属为铜和铁B.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C.原混合物中铜和铁各0.075molD.再加入上述100mL稀硝酸,又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NO【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整个过程可以看作是9g铜和铁混合物与200mL硝酸反应生成0.1molNO,金属完全溶解,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生成硝酸亚铁、硝酸铜,且硝酸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3Fe+8HNO3=3Fe(NO3)2+2NO↑+4H2O;3Cu+8HNO3=3Cu(NO3)2+2NO↑+4H2O,设铁为xmol,铜为ymol,根据二者质量与生成NO的体积列方程,再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整个过程可以看作是9g铜和铁混合物与200mL硝酸反应生成0.1molNO,金属完全溶解,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生成硝酸亚铁、硝酸铜,且硝酸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3Fe+8HNO3=3Fe(NO3)2+2NO↑+4H2O;3Cu+8HNO3=3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