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习题岳麓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习题岳麓版必修1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石家庄棉纺厂和华北制药厂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其所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概括为三句话,就是A、B、C三项。“一边倒”,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由材料中苏联的援建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边倒”。故选A。【答案】A2.“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不结盟【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它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外交,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就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选A。【答案】A3.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该理念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成功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召开B.两极格局的形成C.万隆会议取得的成就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解析】该题的障碍在于理解“和而不同”,在外交上的表现即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该题易根据“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而错选D项,这是该题设置的陷阱所在。【答案】C4.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了外交新局面【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次会议使菲律宾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敌对转为友好。这种情况与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恰好相符。第一次亚非会议上,很多亚非2国家对中国抱有敌意,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答案】C5.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解析】材料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逐渐成为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答案】D6.1967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写道:“就长期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态中生活。”尼克松所说的中国境况得以改变始于()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日邦交正常化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由尼克松发表言论的时间可以推断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大家庭”应指联合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宣告新中国真正融入了国际大家庭,不再“愤怒地在孤立状态中生活”。故选C。A、B项发生在1972年,也无法体现出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情况;D项在1978年后。【答案】C7.“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合法国家的利益。”这段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的文字,反映了美国()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C.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D.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解析】题干的引言明显强调美国“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合法国家的利益”,再根据时间“1970年”判断,此时的美国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以维护其国家利益。故选D。【答案】D8.如图情景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握手”的原3因正确的是()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③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④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及图片中人物“毛泽东与尼克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正确。【答案】D9.和解是一个进程,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关系重要的基础是()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B.领导人的认同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解析】近代以来,特别是1931年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二战结束后,日本必须正确面对历史,结合题干“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中日双方和解是建立在日本正确面对历史,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的基础之上。【答案】C10.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改善和发展与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完善和丰富。【答案】C11.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A.实行“一边倒”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D.实行不结盟政策【解析】外交战略的“转变”,是指进入新时期后,我国的对外政策表现为独立自主、实行不结盟政策。【答案】D12.一年一度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比什凯克召开,本次峰会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多领域广泛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安全问题。另外,各国元首一致认为应该积极帮助阿富汗实现和平稳定。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B.本次会议应该是第13次峰会C.增强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东亚地区的作用4D.进一步发展了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基本宗旨是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C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谈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材料二“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尼克松材料三1971年7月,尼克松认为世界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2)为什么尼克松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中国是“可以依靠的”?(3)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为此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答案】(1)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作用:使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2)中苏关系恶化,中美有对抗苏联的共同需要。(3)中国已成为五大实力中心,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长期以来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利用中国与苏联对抗。调整对华政策,由敌视遏制中国到中美关系正常化。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材料二战后执政的(日本)吉田茂政府考虑到战败后日本的处境和自身的条件,政治上、外交上采取低调,唯美国马首是瞻。实行了一条“先富国后强兵”的小日本主义的“吉田战略”。因而,日美关系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不平等的、美主日仆的格局。1951年旧金山和会及《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日美同盟正式形成,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走狗。——杨运忠《走向新世纪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调整和构塑》材料三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随后美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声明称:“美国对日本领导人采取会加剧与邻国紧张关系的行动表示失望。”为表示对日本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愤怒,美国防长哈格尔取消了原定于2013年12月27日与日本防务相的电话会议。5——新华网(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美、日三国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分别对中日两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美日关系的特征并分析其根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叙述了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分析材料可看出,其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的扩张威胁到了美国利益;当然国民政府的外交争取也是重要因素。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材料二中,二战后日本执行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使双方关系由敌对走向同盟,日本成为美国遏制中国、苏联,执行冷战政策的重要棋子。这对中日两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美对抗局面形成,美日等国对中国采取了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政策,并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对日本采取扶植政策,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推动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材料三中,美国对日本政府的行为“表示失望”,并采取制裁,反映了二者既勾结又斗争的特点,注意一个基本原理,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答案】(1)原因: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影响:增强了中国抗战的实力和信心,中日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2)变化:由中美合作抗击日本到美日结盟遏制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中美对抗局面形成,面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经济发展和安全环境形势严峻,国家统一进程受到影响。对日本的影响:有利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民主化改革,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特征:既勾结(合作)又斗争。根源:国家利益的需要。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