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海上马车夫1.殖民者海外探险与郑和下西洋的不同目的〔材料一〕你应了解有关中国人的情况,他们何时到来?他们来自多远的地方?他们什么时候前来马六甲或其他地方贸易?他们带来多少商品?他们每年驶来多少艘船?他们船只的形状和大小如何?他们是否当年返航回国?他们在马六甲或其他任何国家是否设有商栈?他们是否是富有的商人?他们生性懦弱还是尚武好战?他们有无武器或火炮?他们身穿什么样的服装?他们身材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他们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他们的国家是否很大?他们是否有几个国王?他们国中是否有与他们的法律及信仰不同的摩尔人(穆斯林)或其他的人民?如果他们不是基督徒,那么他们究竟信仰和崇拜什么?他们遵从什么样的社会习俗?他们的国家伸展到何处?与谁为邻?──1508年葡萄牙国王给迪亚哥·洛佩斯的敕令〔材料二〕兹令你们前往堪察加及其以远地区,测定亚、美两洲是否相连。你们不仅要向南北,而且要向东西前进,并在航海图标明所观察到的一切。──1719年沙皇致航海家费奥多·鲁辛和伊凡·耶夫利诺夫的敕令〔材料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清〕张廷玉《明史·宦官一·郑和传》【解读】上述几条资料是东西方对于外来世界以及海外探险和贸易的典型对比。葡萄牙人在新航路开辟不久,就把触角伸向了中国。1511年,葡萄牙驻印度总督阿方索·德·阿布科克率兵从印度出发,征服了马六甲;1514年,葡萄牙总督派遣乔治·阿尔瓦雷斯前往中国;1530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本来在新航路开辟前后中国的航海力量并不落后,根据李约瑟博士的研究,明朝在永乐年间,有3800艘战船,其中有250艘远洋宝船,每艘船上的人数到公元1431年,平均超过690人,最大的船上,成员在1000人以上。而郑和首次远航,有大宝船62艘,乘员27800人,这些宝船长约136米,宽约60米。而达·迦马的船队,仅4艘船,排水量不过100—200吨,乘员100余人。就是哥伦布第二次航行为了到美洲去定居,也才带领了1200人左右。因此,西方殖民主义崛起与中国同近代化擦肩而过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西方殖民者航海力量优于中国。1.东西方航海在相似外表下其实隐含着不同的历史内容。西方探险者东来是一种由内在经济力量推动的行为,是对未知领域的探险和扩张,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其目的是为了开辟新航路,发展东西贸易。2.而郑和西航虽然规模宏大,却主要是政治因素的驱动而非经济扩张的内在要求所进行的航行,而且所航行的领域也主要是旧世界的已知海域,没有开辟新的航路,所维持的仍然是过时的朝贡贸易体制,是一种规模越大、赔钱越多的赔本买卖。3.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奏响了新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序曲,打开了通向近代的大门,开创了殖民主义和全球一体化的新时代;而郑和下西洋却成为东方封建主义威武雄壮的绝唱,在我国和整个东方航海史上绝无后来者。2.中国的封闭自大〔材料一〕佛郎机①“近满剌加②”。──〔清〕张廷玉《明史·佛郎机传》〔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通过英使节马格尔尼致英王的回信〔材料三〕中国倒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全是儒家官吏的保守思想作祟,这种保守思想到了明代因对蒙古人过去强加给他们的变化的憎恨而愈益严重。在这种“复旧”的气氛中,整个上层官吏关心的是维持和恢复旧秩序,而不是在向海外扩张和进行海外贸易的基础上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解读】中华民族曾经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享誉世界的辉煌与文明。然而从近世以来,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一步步加强,中国对于外部世界的信息也越来越不敏感,甚至对外面世界所发生的事情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上述两则史料就是中国对外部世界这种态度的绝佳佐证。虽然在明代我们有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明代也有传教士来华,但中国对外界的挑战的反应仍然很迟钝,很被动。对于早在1514年就同中国打交道的葡萄牙,中国长期以来是一无所知,对于自己的领土澳门是什么时候被人家占去的至今也还弄不清楚。甚至到了清朝官修的《明史》中,连葡萄牙的地理位置也弄不清,认为它在马六甲附近,错误地把它也当成中国古代华夷之秩序圈中的一员。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这种封闭的心态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日益加固,乾隆皇帝在接见英使马格尔尼时,为着礼仪之争而闹得不欢而散。1.早在鸦片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已经远远地落后于西方。2.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其实质不是技术的落后,而是心态的落后。3.正是这种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盲目心态使中国错过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班快车,后来又没有搭载上19世纪后期科技革命的第二班快车。4.国家要强大、中国要振兴,不仅要有努力拼搏的精神,还要具有睁眼看世界的积极心态。【注释】①佛郎机:中国史书上对葡萄牙的称呼。②满剌加:即今日马六甲。3.尼德兰革命所谓的尼德兰革命开始时时断时续,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社会集团和地区……与哈布斯堡统治者时而对抗,时而妥协;在16世纪80年代当帕尔马公爵出色地执行为西班牙恢复失地的政策时,有好几次似乎就要获得成功,要不是英国和其他新教国家提供补贴和军事援助,从英国进口大量枪炮和西班牙军队经常被牵制在法国,起义本来是可以平息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解读】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尼德兰”意为低地,指中世纪欧洲西北部的历史地区(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的东北部),由17个省组成,其中北部各省有:荷兰、泽兰、弗里斯兰等,南部各省有:佛兰德、卢森堡、阿图瓦等。该地区于1556年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所统治。西班牙统治者查理一世和腓力二世及其控制的天主教会推行专制主义,任意破坏尼德兰各省区和城市的特权,勒索大量捐税;设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新教徒。这一政策严重地束缚了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1565年荷兰省督威廉一世(奥伦治的)组织“贵族同盟”,次年4月向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玛格丽特呈递请愿书,提出停止宗教裁判所的活动等项要求。1566年8月,尼德兰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圣像破坏运动。后由于资产阶级和贵族同盟的动摇、妥协,1657年春运动遭镇压。同年8月,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阿尔法为尼德兰总督。阿尔法设“调查骚乱委员会”,血腥镇压尼德兰革命者,并推行新的税制。尼德兰人民在南方密林中,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在北方沿海,组成“海上乞丐”游击队,英勇反抗西班牙的暴政。1581年,由北方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宣布废黜腓力二世,正式成立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在联省中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因此亦称荷兰共和国,简称荷兰。1.尼德兰革命的胜利为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做好了政治上的准备。2.尼德兰革命又是一次成功的宗教改革运动和民族解放战争,对于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舆论上的准备。3.尼德兰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欧洲主要的封建堡垒,尤其是西班牙的反动统治。一是无敌舰队的覆灭,二是荷兰的独立,标志着西班牙作为殖民主义领头羊位置的丧失。4.海上马车夫到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海军几乎超过英法两国海军总和的一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挂着荷兰国旗的船舰游弋世界各大海洋。荷兰获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这个马车夫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因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德意志、西班牙和爱尔兰是他们的羊圈;普鲁士和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海上争霸史话》【解读】荷兰在独立以前就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了对外贸易,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外帝国的建立,荷兰人在塞维利亚和里斯本得到新殖民地出产的货物,运销欧洲各地。尼德兰革命使它摆脱了西班牙的反动统治,大力发展工商业、运输业和金融业,迅速崛起为欧洲强国。荷兰人一改过去运输船笨重且架设船炮的模式,冒险建造了一种三桅平底的商船,这种商船的特点是船身宽,船底平,居住舱室有限,但货舱巨大,而且非常节省建船材料,它的造价比同期英国的商船节省1/3到1/2。欧洲许多国家都订购荷兰的商船。荷兰的造船厂高度机械化,几乎一天就能建造一条船。荷兰的商队早在1600年就拥有了10000艘船只。荷兰人先是插足东印度群岛,1602年荷兰三级会议授权建立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步步占领印度尼西亚,逐渐取代了葡萄牙人在这里的殖民势力。荷兰在南非建立了开普殖民地,疯狂地压榨当地的黑人,并从事灭绝人性的黑奴贸易。荷兰人1621年在美洲建立荷属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同美洲之间的贸易,并在北美建立新阿姆斯特丹。还曾经染指我国的台湾和澎湖,后来被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荷兰商船在其盛期占欧洲全部商船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船只,垄断了欧洲同世界各地的贸易。而荷兰海军力量则超过当时英法海军总和的一倍,游弋于世界各地,保护着荷兰的商船和殖民地。1.海上马车夫这个绰号形象地说明了荷兰在17世纪在商业、海洋和殖民掠夺等各方面所拥有的殖民霸权。2.荷兰的殖民霸权地位是以雄厚的商业、军事和殖民实力为后盾的。3.荷兰人的霸权地位是建立在非常不稳固的基础之上的,它本身缺乏保持自己原先的扩张速度所必需的资源,而且受到英法的联合夹击,荷兰人在同英国的三次战争后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航海条例》;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则阴谋吞并荷兰并派私掠船袭击荷兰人。4.到18世纪,如同自己先前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样,荷兰人的商业和殖民霸权优势让位于后来居上的英国和法国。“日不落帝国”5.无敌舰队的覆灭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为了维护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和征服英国,于1588年装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支舰队被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它分为10个支队,拥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766名,摇桨奴隶2088名,士兵21855名。舰队司令为贵族西顿尼亚……1588年9月,西顿尼亚率领仅剩的43艘残舰回到西班牙。这次英西海战一役以“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李永采主编《海洋开拓争霸简史》【解读】英国同西班牙的斗争开始于16世纪中叶,英国当时海军力量尚弱,不敢同西班牙公开较量,主要采取支持海盗掠夺的斗争方式,以海盗袭击西班牙的殖民地港口、走私贸易和运输金银的船只,从侧面打击西班牙的海上霸权。1577年大海盗头子德雷克率领“塘鹅”号(后改为“金鹿”号)等5艘海盗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南端,然后沿智利秘鲁海岸北航,袭击了西班牙人待运的船队,获价值50万英镑的金银,然后横渡太平洋,于1580年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英国。德雷克将从事海盗活动所得的40%献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而女王也亲自登上“金鹿”号庆祝远征的胜利,并授予德雷克爵士头衔,后又授予海军上将的军衔。除了海盗袭击西班牙人的运金船外,英国还支持法国的胡格诺教徒反对西班牙支持的法国天主教会的斗争,支持葡萄牙反抗西班牙的统治,支持尼德兰的反西班牙斗争。为了教训英国和维护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英西之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英国方面共纠集了包括海盗船在内的各种舰船140艘,士兵9000人,由霍华德任舰队司令,德雷克和另一海盗头子霍金斯为副司令。英国舰队避敌锋芒,避免同其正面交战,而是用小舰队袭击,使西班牙人损失惨重。在7月28日,英国人对西班牙舰队施以火攻,使后者许多船只被烧毁和自相碰撞沉没。次日,英国又利用船炮的优势打击无敌舰队,使其再遭重创。后来无敌舰队在撤退途中,又遭风暴袭击,最后返回本国时,所剩无几,这次海战以英国的胜利和西班牙的惨败而告结束。1.无敌舰队的覆灭严重地削弱了西班牙的海军实力,它是西班牙丧失海上霸权的一个重要标志。2.一方面是无敌舰队的覆灭,一方面是尼德兰的独立,西班牙丧失了殖民主义新航路开辟以来的优势,衰落下去。3.英国由于这次胜利,夺得了大西洋上的部分制海权,一跃成为海上强国,并由此而走上了在全世界争夺海上霸权的道路。6.英国东印度公司──英国侵略印度的爪牙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在这方面,它的贪婪、残暴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掠夺就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