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题二:堆积地貌形成过程【母题来源】2016新课标I卷文综地理7-9题【母题原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7.C8.B9.D【试题解析】7.该题从静态角度考查同一条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岸线的位置变化。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2-【命题意图】该题组是选择题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组题,围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要求学生对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较强分析推理能力。【名师点睛】第7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形成过程中”。第8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第9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多条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入海口的变动及携带泥沙情况,主要考查了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对海岸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B.抗侵蚀能力C.河网密度D.泥沙沉积量【答案】D-3-考点:考查影响海岸变化的因素。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局部沿海海岸线变迁状况示意图。2.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全球气候A.逐步变暖B.先暖后冷C.逐步变冷D.先冷后暖3.下列自然条件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是A.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作用B.冰川的侵蚀作用C.风力的侵蚀作用D.海浪对泥沙的搬运、堆积作用4.若某地海岸主要受海浪击打而被侵蚀,则其海岸线特征往往表现为①岸线平直②地势险峻③滩涂广阔④坡陡水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2.B3.C4.D【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全新世古海岸线先向陆地推进,然后又向海洋推进,说明气候先暖后冷,所以B正确。3.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作用、冰川的侵蚀作用、海浪对泥沙的搬运、堆积作用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大。4.岸主要受海浪击打而被侵蚀,则其海岸线特征往往表现为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所以D正确。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海退海进海进B.海进海进海退C.海进海退海退D.海退海退海进6.与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A.沿海陆地被淹没B.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C.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D.咸潮危害减轻【答案】5.D6.A考点:岩层类型与海岸线进退的关系,海岸线变化的影响。阅读“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示意图”,回答7-8题。-5-7.在图中海岸线变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①河流沉积作用②河流侵蚀作用③地球偏转作用④海浪侵蚀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最可能的是A.可以引种热带作物B.长江口水质变差C.寒潮影响次数增加D.滩涂面积增加【答案】7.C8.B【考点定位】外力作用,地转偏向力,全球变暖的影响。【名师点睛】读图可以判断出海岸线古、今的变化,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这种延伸的原因主要是泥沙沉积作用。沉积延伸的方向发生偏移,说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全球变暖,海面升高,河流受海潮的顶托,排泄不畅,净化速度减慢,导致水质下降。全球变暖可能有自然带范围的变化,但温度带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本质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