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题九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母题来源】2016新课标Ⅱ卷文综地理43题【母题原题】43.[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图8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3分)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3分)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4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不得超过4分)【试题解析】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该地四周高,泄洪能力不足;由于河网密布,雨季会导致大量水体汇集,且不易排出,滞洪不足,因此工程措施的建设,扩大河道泄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功能,以减轻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从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方面以减轻洪灾损失。-2-【命题意图】该题主要考查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阅读材料,分析出该地洪涝灾害的原因,对症下药需找措施即可。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名师点睛】有关我国洪涝灾害的相关知识:(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二)我国洪涝最严重地区:(多洪涝区)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湘赣地区)、淮河中下游、海河中下游。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三)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1、降水量大(气候异常导致长时间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2、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3、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4、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小;5、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雨季积水严重;6、河岸开发,水面养殖,排水不畅。1.下图所示河流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6、7月份是该河流域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常常从洪涝急转为干旱。读图回答问题。分析6、7月份该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从洪涝急转为干旱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答案】[]原因:6月份和7月初,该河流域常常受锋面雨带的影响,暴雨集中,历时长,加上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易发生洪涝;到了7月中下旬,锋面雨带移到我国北方地区,该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热天气,形成伏旱。措施: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洪水水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同时提高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6月份重点调蓄洪峰径流,为7月份抗旱提供水源;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3-考点:旱涝灾害的发生原因以及应对措施。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皇藏峪和琅琊山虽分居淮河南北,但植被中均包含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2)分析皇藏峪和琅琊山植被相似的原因。(3)描述该省城市的分布特点。(4)简述该省洪涝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答案】(1)甲为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2)两地地理位置相近,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海拔高度接近,所在区域地势低平,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4-(3)沿河,沿铁路,沿高速公路。(4)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雨季长、雨量大;河道弯曲,排水不畅;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快速发展,受灾损失严重。(4)灾害严重,与灾害现象本身有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密切相关。该地是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该省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雨量大,河流汇水量大。该地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快速发展,受灾损失严重。考点: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区域自然带比较,城市分布特点,洪涝灾害的原因。3.读我国某省区简图(下图),回答问题。(1)描述该省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列举该省区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点。(3)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350次之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淮河流经该省段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答案】(1)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分);南部空间变化大于北部(2分)。(2)由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2分);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2分);由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过渡(2分);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过渡(2分);由-5-水田农业向旱作农业过渡(2分)。(任意答对1点得2分,最多得6分。)(3)自然原因:受季风影响,季风气候不稳定(2分);支流多,流域广,汛期汇水量大(2分);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缺乏天然入海通道,导致排水不畅(2分)。(任意答对1点得2分,最多得4分。)人为原因: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弱(2分);上游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2分);水土流失严重淤积河床、水库、湖泊,降低行洪和蓄洪能力(2分)。(任意答对1点得2分,最多得2分。)【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判断,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空间变化大于北部。(2)读图,该省区有淮河流经中部,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温度带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由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干湿地区由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过渡,农业活动由水田农业向旱作农业过渡。自然带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过渡等。考点:等值线图,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流域洪涝灾害多的原因。4.根据题文材料,完成下来要求。2015年6月10日开始,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先后出现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强降雨导致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等省份再次遭受洪涝风雹灾害,逾60万人受灾。据江西省民政厅报告作物受灾面积20.5千公顷,其中绝收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分析6月初湘鄂黔等南方地区洪涝灾害的成因。【答案】自然原因:此时正值雨季,夏季风带来大量降水,且多暴雨;山区来水快,易发生山洪,低-6-洼地区排水不畅,积水成涝;河流普遍进入汛期,河湖水位高,易决堤成灾。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水源涵养和蓄洪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河流排洪能力下降;人口较稠密,耕地面积广,正值农作物生长旺季,洪水造成的损失大。(任答五点,得10分)【考点定位】自然灾害与防治【名师点睛】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地形特征)和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植被破坏、围湖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