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24.见下图,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獬豸,早期多为独角羊的形象,秦汉以后,人们一改獬豸早期温顺的形象,将狮、虎及豹的某些特性揉入獬豸的形象之中,与原有的被人们赋予的能辨曲直等特性结合在一起。中国人赋予獬豸形象的变化表明早期獬豸形象(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以后獬豸形象(明十三陵)A.社会审美思潮发生变化B.人们渴望司法公正、严厉C.古代雕塑技艺不断进步D.中央集权政治达到了顶峰25.“当年七雄中,齐宣王秦昭王岂不更巍然为之魁首,而其尊贤下士有如此。如颜斶(chù),如范睢,岂诚为当时一大贤上士!而齐、秦之君尊礼之如此,其最大之意义与价值则在政治上层不敢自居为最尊最贵之地位,而自知尚有当尊当贵之过于彼者,其人不在远,即在其所统治之社会下层。”上述现象的出现A.冲击了封建社会等级秩序B.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C.能够防止诸侯之间的战争D.有利于诸侯国的社会发展26.下面两幅图片的前后变化说明中国古代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家庭手工业已消失C.市场需求不断扩大D.机器工业开始出现27.“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A.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图8图9第2页共7页28.杨秀清在答复英国外交使节时说:“田产均耕一事是也,人人皆是上帝所生,物物归上主,人人皆当同享天福,故所谓天下一家也。”杨秀清所说的“均耕”是指A.实现“耕者有其田”B.无性别差异地均分土地C.平均分配农业产品D.农民平均承担土地经营29.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说:“窃闻与日本议和,……天下震动”。需“迁都”“练兵”,以备日后“不必割地”、“可以言战”。时隔四年后他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言”,应“特置制度局于内廷”,并提出“国政之立,皆以为民”的主张。康有为维新思想前后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时局发生变化B.变法遭遇挫折C.朝廷极力阻碍D.皇帝软弱无能3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31.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其所有主以金钱赔偿”。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C.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D.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32.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33.随着妇女更多的参与工业化生产,至19世纪70年代,英国已经有503000名妇女符合地方选举的资格条件,并且已有妇女开始当选市长之职了。到1890年英国共有100名妇女在竞选学校委员会中获胜。1895年有近839名妇女当选为济贫法委员会委员。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妇女经济上获得独立B.工业领域走入近代化C.民主法制意识的健全D.广大妇女的不懈斗争第3页共7页34.下面1960年—1975年苏联运输干线增长情况数据反映了时间社会总产值每增长运输干线长度增长率运载量每增长运输干线长度增长率1960年—1970年1%0.8%1%0.85%1971年—1975年1%0.79%1%0.66%A.运输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B.运输干线长度呈减少趋势C.农重轻各产业发展不平衡D.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微弱35.“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第Ⅱ卷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材料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有所变化。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这和当年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打倒孔子的说法是有区别了,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材料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第4页共7页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当代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在强调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比如传统儒家思想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虽然是好东西,毕竟是我们的祖先用来处理过去的国家或人际关系的指导思想。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怎样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异同。(10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7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德国的“分裂”依然存在。东德经济远远落后于西德,社会结构更是差异悬绝,两德的融合举步维艰。1991年,德国议会通过决议,在原西德各州对纳税人统一征收税率为5.5%的团结税,用途是东德地区基础建设,及东德企业改制和福利制度改革,使之达到原西德标准。尽管这些税款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原东西德间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拉远了彼此间的感情。语言都是一样的语言,但思维方式、情感寄托、社会差异,林林总总的隔膜,仿佛一堵无形的柏林墙,横亘在前“两个德国”之间。有形的“柏林墙”倒了,但无形的“柏林墙”仍在矗立。——摘编自陶短房《有形的柏林墙与无形的柏林墙》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德国存在这种局面的认识。要求: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逻辑严谨,多角度回答,条理清楚。选考——历史部分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第5页共7页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摘编自周宁《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当乔治·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下午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宣告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的时候……应该说,军人出身的乔治·马歇尔是一位富于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二战后作为外交使节走访欧洲,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深刻的担忧,他力促美国政府和国会推行了欧洲复兴计划,使欧洲脱离了战后的废墟和一片凋敝,重新在经济上站立了起来,而且恢复了信心和乐观感,为直至上世纪70年代的战后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歇尔所展望的计划不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项政治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马歇尔计划不仅让欧洲复兴这个该计划本身的目的得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是,借助推行马歇尔计划,美国实现了它的全球战略目的,而这一切也是在不损害欧洲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刘淄川《“马歇尔计划”的托名之误》(1)依据材料指出,马歇尔“力促美国政府和国会推行欧洲复兴计划”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相反”的角度评述马歇尔。(9分)第6页共7页大连市201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历史24.B25.D26.C27.C28.D29.A30.D31.C32.A33.B34.A35.B40.(1)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2分)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分)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1分)尊孔复古逆流出现;(1分)广大民众被封建思想束缚;(1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认识: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别,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2分)相同点:都属于儒学范畴;都继承并发展了“仁”的思想;都积极入世,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答出其中两点可以得4分)不同点:原始儒学更多的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在不同程度上都吸收和借鉴了其它思想;汉儒、宋儒都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答出其中两点可以得4分)(3)背景:经济全球化;(1分)中国的改革开放;(1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分)认识: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精华;(2分)与时俱进,注重对儒家思想的理论创新;(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1.评分标准示例:局面:有形的“柏林墙”倒了,但无形的“柏林墙”仍在矗立。认识:有形的柏林墙倒了,是因为西德人民的生活水平远远好于东德,人心向往西德,德国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强烈,苏联对东德控制的松绑。等次解读第一等(10-12)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严谨第一等(5-9)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表达较通顺第三等(0-4)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第7页共7页无形的柏林墙还存在,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因素。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