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目录D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错误!未定义书签。D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1D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3D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2、恩格斯晚年说:“现在并不是我们处在‘合法性害死我们’的地位。相反,合法性在如此出色地为我们效劳,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来破坏合法性,那我们就是傻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资本主义相对和平稳定时期,议会合法斗争已成为无产阶级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B.恩格斯冷静清醒地总结历史经验,已放弃暴力革命C.肯定利用普选权和开展合法斗争是一种策略,决不意味着把议会斗争视为唯一手段D.对资本主义的变化而提出的新课题,恩格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知识点】D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国际工人运动【答案】B解析: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恩格斯晚年,就处于这样一个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无产阶级斗争策略,当然要相应有所调整和变化。但是,恩格斯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既显示出充分的灵活性,又坚持了革命原则,在强调争取普选权的斗争和利用议会斗争等各种合法斗争的同时,坚持而非放弃强调暴力革命。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21.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年一1535年)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这样看待“圈地运动”:“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而马克思则对此认为:“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莫尔和马克思的观点取决于A.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B.评价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C.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D.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主观认识【知识点】D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分析出,莫尔是从圈地运动的对农民阶级的影响角度分析,马克思则是从近代化角度进行分析。两者评价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故本题选择B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圈地运动的影响的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18.《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C.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D.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知识点】D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巴黎公社【答案】D解析: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巴黎公社这一次无产阶级的伟大尝试,其思想之一是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蒲鲁东的地方自治原则,说明其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D项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巴黎公社失败原因的准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1)】2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A.俄国十月革命B.美国罗斯福新政C.联合国的成立D.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知识点】D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抓住关键词句“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体现最广大阶级的利益,而从四个选项看,俄国十月革命最符合题意。实际上,霍布斯鲍姆认为十月革命同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人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的现实努力。故选A。B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和联合国的成立不符合材料中的“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D项与材料“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不符。【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影响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201412)】17.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知识点】D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巴黎公社【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公社财政状况,A项错误;从材料“自己掏钱定价份饭吃”“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说明其具有公仆意识,B项正确;公共食堂的管理规范是材料反映的现象,问题要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C项错误;食堂的饭菜需要委员们自己掏钱,并不是吃大锅饭,D项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201411)】23.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知识点】D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巴黎公社【答案】A解析:19世纪70年代,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这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故本题选择A项。B、C两项与题干材料相比,不够全面。D项材料未体现。【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失败原因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201412)】32.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B.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知识点】D1近代世界·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答案】D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可知是时代发展了,形势变化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了缓和矛盾调整了统治政策,D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D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19.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沉重的战争负担超出了人民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人民还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因此,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临时政府。”对材料分析理解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民主不符合俄国国情B.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C.受教育阶层指的是沙皇统治者D.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知识点】D2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D解析:材料中作者强调了,战争促使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注意其中“注定”二字突出了其必然性,D项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12月)(201412)】16.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A.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知识点】D2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可分析出C项正确。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0.《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A.四月提纲B.七月流血事件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知识点】D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机构倒塌下来”实际是指二月革命中沙皇罗曼诺夫专制政权被推翻。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首先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实际是要求选择符合二月革命的评价,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201412)】D213.(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⑴《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何相似之处?(2分)材料二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⑵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二中《民国日报》的评论有何不同?分析原因。(6分)材料三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⑶中共在“一大”上提出学习十月革命的哪些成功经验?(4分)⑷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都肯定十月革命,其动机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917—1921年间我国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趋势及认识。(7分)【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答案】(1)根据材料一《民国日报》“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大公报》“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判断。(2)根据材料二信息,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材料中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3)根据材料三信息“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